长江水位抬高175米后,白帝城成了四面环水的小岛,景色更加壮观


在重庆奉节县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有个白帝城,白帝城里有个白帝庙,白帝庙原本是为纪念西汉末年的自号为“白帝”的公孙述而建,但到过白帝庙的人都会发现,如今的白帝庙内却丝毫找不到“白帝”的印迹和踪影。这又是咋回事呢?我们不妨慢慢道来。

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把子阳城改名为"白帝城"。

东汉建武十二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毁掉了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这样,“白帝”从白帝庙彻底消失,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的窘况。到了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川安抚司副使张俭又将“三功祠”毁掉,改塑刘备、诸葛亮像,更名"义正祠",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至今仍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如今的白帝城,广义上即指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

随着后世人们对三国故事、三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很少有人再提白帝城的真正主角公孙述,无数文人墨客游览凭吊,除了山水景观描写,无一例外都称颂刘备、诸葛亮的君臣契合,以至于今天白帝庙内集中主打“刘备托孤”的三国人物塑像。如今景区内除了介绍白帝庙由来的基本文字,整个景区完全看不到建造白帝城的公孙述任何文物古迹留存,实在让人疑惑。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和文物甚多。其中有著名的东周时期巴蜀柳叶铜剑、汉 晋时期的瞿塘峡悬棺遗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其中“竹叶字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同时,这里也是观看夔门风光的最佳地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长江的水位抬高了175多米,原来三面环水的白帝城变成江中心的一个小岛,风景更加好看,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景点。欢迎关注“瘦马视角”,分享更多精彩图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