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最近佟麗婭和黃軒主演的《完美關係》正在熱播,第六集出現了一個十分現實的事件——員工加班猝死。

楊墨是紐菲斯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與新婚妻子度假期間,還在不斷工作,最後因為身體疲勞到極限,造成猝死。

公司認為楊墨是在度假期間猝死,算不上工傷,但站在體恤員工的角度,公司決定補償楊墨家屬20多萬。但楊墨妻子對此結果並不滿意,之後她將事件傳到網上,讓輿論站在自己一邊。

面對事件的發酵,紐菲斯公司不想融資受到影響,讓公關公司處理此事,最後在江達琳的協調下,公司為楊墨開追悼會,並且補償楊墨妻子200萬撫卹金,還承諾給楊墨沒出生的孩子每月3000元撫養費。

此事件結局還算圓滿,楊墨妻子得到了撫卹金,紐菲斯公司融資也不再被此事所影響。

一開始我挺不解的,公司和員工家屬本是激烈對峙的矛盾雙方,最終卻達成一致和解,劇情發展也太快了,直到我讀了《第3選擇》這本書,才找到了答案。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第3選擇

《第3選擇》不是一本心靈雞湯類書籍,而是一本能改變思維方式和解決棘手問題的一本書。

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曾入選“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經濟學人》雜誌推舉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他的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被譽為而是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

這本《第3選擇》是史蒂芬·柯維生前最後一本著作,也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提出了“協同”的新思維模式,指出在面臨兩難選擇時,除了“我的辦法”和“你的辦法”之外,還有第3選擇。第3選擇不僅能實現“我們的”共同目標,還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多放共贏結果。

今天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大家解析“第3選擇”在意見分歧時所發揮的作用:

  1. 協同:面對意見分歧,除了我對或你對,還有第三種選擇
  2. 協同的四種思維
  3. 通過 “協同”的四個步驟,處理意見分歧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01

第3選擇——協同:面對意見分歧,除了我對或你對,還有第三種選擇

現實中,很多人在面對問題時,通常只會產生兩種選擇:我贏或者你贏,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敗,支持或者反對。

尤其是在意見分歧時,有些人會選擇對抗,在爭論中佔上風,讓對方妥協服從自己的想法。而有些人害怕紛爭,寧願選擇妥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史蒂芬·柯維認為,衝突雙方除了我對或你對兩種選擇之外,還可以有第3選擇——協同

協同,指的是衝突雙方放棄個人成見,找到一個令雙方都滿足的辦法。

也就是說,雙方不要將彼此看成敵對者,而是將對方看成互補互助、相輔相成的人,利用衝突達到一個共贏結果。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聖雄甘地

聖雄甘地就是一個懂得“協同”的人。剛到南非時,由於種族偏見的緣故,他被人從火車上推了下來,導致他在站臺上坐了整夜。面對如此屈辱,他沒有對侮辱他的人回以暴力。

但因為此事,他建立了一套非暴力哲學。回到印度後,他領導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終使得英國殖民者自動撤離,印度獲得獨立。

說起來,抵抗與投降就是對立的。抵抗是暴力行為,而投降是逃避行為,但甘地卻將兩種選擇結合成第3選擇: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整個印度民族帶來了自由,改變了3億多人的命運。

可見,超越兩種選擇思維的人,能在意見分歧中找到革新的第3選擇。既不需要雙方妥協或彼此犧牲,同時又能令雙方都獲得滿意,這就是一個共贏的結果。

02

“協同”的四種思維模式

模式一:“我看到自己”——將自己視為有獨立意識的人,而不是衝突中的“我方”

柯維在書中提到,發生意見分歧的人,之所以會呈現敵對狀態,最根本的原因是,雙方都是從自我視角的立場出發,這個出發點會因身份、年齡、環境、成長經歷等因素而產生偏見。

這種偏見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自我防禦和自以為是的狀態,敵對一切不合乎自我觀點的人。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裡的伊麗莎白,她成長於英國農村中產階級家庭,成長環境養成了她敏感的性格。當她在宴會上看到舉止稍顯傲慢的達西時,便對他產生了偏見。

一次偶爾的機會,她結識了達西兒時的玩伴韋克翰,韋克翰自小對達西有成見,為了報復達西,他在伊麗莎白麵前扭曲事實來誹謗達西。

由於伊麗莎白之前對達西存有偏見,當聽了韋克翰對達西的評論後,她更是深信不疑,這也她對達西的偏見越來越深。

當達西向她表白時,由於偏見,她無情地拒絕了達西。

如果不放下自我意識裡的偏見,總是帶著固執的觀念待人待物,不僅會影響判斷,還會將對方視為敵對者,就像伊麗莎白這樣。

因此,史蒂芬·柯維告訴我們,在處理意見分歧時,首先應該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帶著包容、獨立的視角來看待對方。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模式二:“我看到你”——視他人為“獨立人格”的人,而非“標籤”人物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這樣描述他人,“他自從做了銷售,說話比以前油腔滑調了”,“她就是那種自私的人”,“他是處女座,特別愛挑人毛病”……

以上這些描述,足以證明我們並沒有將他人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將其歸為一類“標籤”人群,這就是所謂的成見。

如果不將對方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而是以貶低、輕視的方式來看待,只會加深自己對其的負面記憶,而看不到對方好的一面。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韓雪參加《身臨其境》

韓雪出道18年,雖然外形清秀,但演藝生涯一直不溫不火,很多人認識韓雪,就是從“花瓶”、“後臺硬”類似這樣的標籤開始的。

直到她在綜藝節目《身臨其境》中一人飾多角,用驚人配音能力和流利的英語征服了觀眾,大家這才發現,原來韓雪並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瓶”。

如果總是以一種帶有成見的心態來看待別人,看到的都是負面消極的東西,只有當我們以真誠的心態接納他人時,才能看到對方優秀的一面。

正如心理學家奧斯卡·耶巴拉所說:

“當人們開始以健康、現實的心態尊重對方時,負面記憶就會消失。”

我們應該卸下成見,撕掉標籤,將對方視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當我們開始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一樣,主動去理解對方時,就會發現對方的特別之處。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模式三:“我找到你”——不是排斥或壓制,而是理解對方的想法

在衝突中,別人發言時,如果我們想的總是如何反駁對方的話,是很難感受和傾聽到對方真實的想法。

史蒂芬·柯維在書中提到,面對別人提出異議時,不要排斥和壓制,而應該帶著同理心去傾聽,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如此對方才會卸下防禦心,坦露心扉。

對於同理心的解釋,哲學家肯·朗佩特說到:“同理心,就是我們透過對方的眼睛觀察現實,感受對方的情感,分享對方的痛苦。”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敖丙和哪吒之所以能成為最好的朋友,是因為敖丙以同理心來對待哪吒。

不同於陳塘關的老百姓,溫文爾雅的敖丙認真傾聽哪吒述說自己不被人待見的悲慘經歷,同時他又能感同身受哪吒被人類視為異類的孤獨感。正因為敖丙的真誠對待,哪吒對他卸下了防備心,與他成為了最好朋友。

“我找到你”的思維模式,其實就是利用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就是像敖丙這樣,用同理心去傾聽他人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會對方的感受,以此激勵對方放下戒備心,與我們共同達成“協同”。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模式四:“我和你協同”——找到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法,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而是“我們的方法”

如果只是單方面地採用“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無論採用哪一方,都意味著單輸或單贏,還可能無法滿足任何一方的需求,呈現一個雙輸的局面。

真正能讓局面呈現雙贏的方法,需要用一種新思路、新創意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這種思維被史蒂芬·柯維成為創造型思維

創造型思維,就是追求新穎、獨特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找到除“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兩種選擇之外的第三種選擇——能讓雙方都滿意的方法。

創造型思維,就是一種超越“我的”或“你的”思維之外,尋求一種互補互助、相輔相成的創意思維。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史蒂芬·柯維在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公園管理者面臨著兩個難題:一是公園因為資金消減,即將停業關閉;二是養狗的人想在公園遛狗,但其他人反對由此帶來的噪音和混亂。

既要保證維護公園的資金,還得兼顧養狗人和不養狗人的意願。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這些人聚在一起,擬定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 不限制進出公園的人流量
  • 進入公園的人,不能製造高分貝的噪音
  • 公園裡設立一個專門遛狗的區域,保持清潔衛生
  • 寵物主人捐款鋪路,保證公園的維護資金

通過大家協議商討,在充分理解對方訴求的基礎上,擬定出這樣一個令多方都滿意的方案,這就是一個完美的“我們的方法”。

處於意見分歧的人,一旦彼此充分理解後,便開始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它超越各自所能想到的辦法,同時又能滿足大家的共同需求。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03

通過 “協同”的四個步驟,處理意見分歧

第一、詢問:表明尋找“協同”的意願

想要處理好意見分歧,緩解衝突,首先要做的就是詢問對方——是否願意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在現實的人際關係相處中,很多人都難以做好這一步,不是私自做決定,就是將個人想法強加給對方。

  • 親子關係:《囧媽》中,徐伊萬在列車尾因生不生孩子一事,與母親發生衝突時,母親激動地控訴他:“你怎麼總是不聽我的,怎麼一點都不乖呢?”
  • 夫妻關係:在《熊爸熊孩子》中,沙溢飾演的熊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大男子主義,他的妻子想買下一家蛋糕店,但熊雄未與妻子商量的情況下,私下給蛋糕店老闆介紹別的買主,徹底斷了妻子的後路,強制性讓妻子當全職太太。
  • 領導與員工關係:《中餐廳》裡黃曉明與楊紫關於“是否去醫院”這事發生分歧,結果黃曉明直接無視楊紫“不去醫院”的訴求,要帶楊紫去醫院,並說出了那句經典明學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以上這些行為都是站在個人角度,讓對方妥協於自己的意願,是不利於達成協同的。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囧媽》

正確的做法,是在解決意見分歧之前詢問對方:“願不願意一起尋找一個令我們都滿意的雙贏方案。”

這就是協同的第一步,放下自我觀念,尊重對方的立場,用真誠的態度詢問對方,以此卸下對方的防備心,敞開心扉來述說內心真實的意願。

第二、界定:界定雙方心中滿意的標準

要達成協同的目標,就能弄清楚雙方心中的需求標準。在界定標準之前,雙方都應該問問自己,以下4個方面是否都做到了:

  • 是否每個人都參與了標準制定?
  • 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 什麼樣的結果能獲得共贏
  • 是否願意放下原有的要求,去尋找更好的結果?

只有當我們瞭解對方更多的想法後,才能界定出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標準。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寶潔公司的“美白牙貼”,就是在界定一個成功的標準後開發出來的。寶潔團隊在調研時發現:人們想要擁有潔白的牙齒,但又不想去口腔醫院,支付美白牙齒所需的高額花銷。

於是寶潔團隊邀請了牙科專家、汰漬洗衣粉的漂白專家、熱塑粘合劑專家以及其他專業人士一起討論後,確定出一個標準:價格適中、食用方便、見效迅速、易於生產、保質期長。

這一標準,同時滿足了用戶需求、專家意見、寶潔公司生產與銷售的需求。在這一標準指導下,寶潔公司開發的“美白牙貼”廣受用戶好評。

發生衝突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與此同時它會帶來新的發現,就想寶潔公司這樣,從用戶需求與公司生產的衝突中,通過轉變思維,找到一個新商機的突破口,制定出一個滿足雙方利益的標準,實現的共贏局面。

正如史蒂芬·柯維所說:“真正要做的並不是解決衝突點,而是轉變導致衝突發生的思維模式。”

第三、創造:尋找解決的“協同”方案

“創造”這一個步驟,史蒂芬·柯維認為是找到第3選擇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意見分歧時,難免會出現對立的論點。在尋找解決方案時,我們可以利用衝突的對立點,想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創造協同其實需要滿足以下3點:

  • 要處於相對輕鬆的氛圍
  • 從慣性思維中跳脫出來
  • 通過集思廣益,找到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瘧疾

在20世紀時,在熱帶國家瘧疾非常盛行,每年會有2.5憶多人患病,100萬人死亡。瘧疾是由瘧蚊傳播,當時的人們用DDT(一種殺蟲劑)來控制瘧蚊。

在消滅瘧疾的過程,人道主義者和環境主義者產生了激烈衝突。雖然DDT殺死了瘧蚊,但也會殺害鳥類和野生動物,還會破壞環境,而嚴重的環境汙染還會導致人類癌變。

在保護人類和保護環境的對立較量下,專家們被邀請到一起,最後共同探討出阻斷瘧疾的新方案——藍激光。由於激光校準細微,不會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產生危害,同時能有效殺滅瘧疾,最終此方案得到廣泛運用。

人道主義者和環境主義者處於衝突的緊張氛圍時,沒有多餘精力,也無法理性地處理問題。跳出“使用DDT”這個思維後,找到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激光。

這就是史蒂芬·柯維所說的,

通過有意識地結合或利用敵對勢力來達到協同

說到底,營造一個輕鬆氛圍,就是放下各自的偏見和對他人的成見。利用開放性的思維思考,大膽提出想法,在滿足雙方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超脫於兩種選擇之外的辦法。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第四、達成:雙方接受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踐

“達成”這一步,是在雙方達成目標共識後,將方案進行步驟細化,付諸於實踐行動中的過程。

具體可分為以下2個步驟:

  • 在明確協同目標的基礎上,細化執行的方案
  • 根據方案付諸行動,完成目標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安家》

熱播劇《安家》中,房似錦和徐文昌在達成合租的協議後,兩人便開始制定合租的細節執行方案:

(1)房間每天一小掃,每週一大掃,個人房間各自處理,公共區域一人負責一半

(2)衛生間早上使用時間,每人半小時

(3)衛生間使用完畢後,需要及時全面清理

(4)洗衣機不能洗內衣襪子和寵物用品

兩人合租的協同方案,滿足了雙方合租的意願:房似錦幫助徐文昌阻攔前妻騷擾,徐文昌幫助房似錦分擔房租費。

這樣的細化方案,更有利於目標共識的落實。通過具體的執行計劃,監督目標完成的進度。如果雙方僅僅是接受了協同,卻沒有實際行動,不能稱為協同成功。只有將協同的方法真正落實在實踐中,才算協同的圓滿達成。

《第3選擇》:深度解析“協同”在處理意見分歧中發揮的作用

04

結語

本文講的第3選擇,其實就是一種協同,一種雙贏。

面對意見分歧時,我們要學會協同的這4種思維,來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

“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協同”。

解決衝突問題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找到“第3選擇”:

第一、詢問:表明尋找“協同”的意願

第二、界定:界定雙方心中滿意的標準

第三、創造:尋找解決的“協同”方案

第四、達成:雙方接受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踐

拋開自我偏見和對他人的成見,以同理心包容和尊重他人想法,相互表明各自意願,界定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標準,從而實現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