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一號文”解讀

3月11日,東莞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和《東莞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計劃(2020—2022年)》,東莞今年起全面推進新一輪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

交通形態決定城市形態,交通品質是城市品質的具體體現。市交通運輸局表示,該局將以最新的發展理念提升交通品質,力爭通過三年艱苦奮戰,形成、完善通達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打造聯通三心“30分鐘交通圈”,實現交通基礎建設品質一年初步提升,兩年明顯躍升,三年華麗蝶變。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資料圖

未來3年,東莞的交通將有哪些變化?你又有哪些期待呢?近日,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陳尚榮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東莞未來3年交通行動計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東莞2022年底前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程300公里以上

融入灣區發展,交通建設先行。東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幾何核心位置,打造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離不開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

“東莞將構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鐵路網絡,加快編制《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優化東莞鐵路站場佈局和線位規劃,2022年底前,東莞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程300公里以上。”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資料圖

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陳尚榮說,東莞將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站場,打造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綜合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並推動“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片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

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廣深第二高鐵以及東莞中心城區始發站規劃研究,陳尚榮表示,力爭在2020年底前穩定廣深第二高鐵及中心城區始發站的線位和規劃選址。他還透露,廣深第二高鐵東莞中心城區始發站目前東莞正在進行站位方案比選研究,有望規劃在南城——厚街附近。另外,未來虎門高鐵站高鐵停靠班次也有望增加,出行更方便。

“目前東莞僅開通軌道交通2號線,1號線正在建設中,其他線路的規劃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陳尚榮還介紹了東莞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和建設情況。他說,東莞將加快構築城市軌道交通“十”字形骨架,深化中心城區通勤軌道規劃研究,完成市軌道交通6號線、7號線、8號線、12號線等線路詳細規劃,2021年底前啟動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建設,爭取2022年底前啟動建設1號線支線工程及3號線一期工程建設。與此同時,東莞還將強化與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對接,加快推動市軌道交通1號線與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廣州地鐵5號線、廣州地鐵25號線以及深圳10號線東延線對接的前期工作。

打造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30分鐘交通圈”

3月11日,東莞15個重大交通項目動工。其中,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東莞段)首期工程備受矚目。

陳尚榮介紹,該項目北起松山湖環湖路,終點接規劃的中子源路,全長1.86km,預計2023年完工。項目建成後,將把松山湖、環莞快速沿線各鎮與深圳串聯起來,有效緩解交通供需矛盾,增強松山湖片區對外聯通能力。

但是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的意義不僅於此。陳尚榮說,該項目作為連接莞深兩地國家級科學城的紐帶,是我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窗口,更是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地位的交通要道。

加快融入大灣區一體化路網體系,東莞一直在路上。去年,南沙大橋、莞番高速一期相繼通車。南沙大橋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新的“動脈”,莞番高速一期實現南沙大橋與廣深高速的快速接駁。東莞今年提出,重點推動蓮花山過江通道、獅子洋跨江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等對外通道的前期研究,2022年底前完成深外環高速東莞段、莞番高速二期等外聯通道建設。

除了大灣區一體化路網體系研究,東莞還提出優化提升市域幹線路網體系。陳尚榮介紹,年底前東莞完成《東莞市幹線路網規劃》,深化全市客運、貨運、通勤等交通廊道以及松山湖第二通道等重點基礎設施規劃研究。

“尤其是結合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空間格局,深化‘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濱海灣新區’多層次便捷交通聯繫研究。”陳尚榮表示,市交通部門將立足於打造“30分鐘交通圈”,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為核心節點的多層次市域交通網絡,進一步強化交通互聯互通。

連續3年每年至少完成2批交通擁堵節點整治

“堵!堵!堵!”隨著東莞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道路越來越擁堵,給東莞車主、乘客的駕車和乘車體驗帶來更多嘆息。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2018年東莞成立市交通聯席辦制定東莞市綜合交通治理工作計劃,截至去年,已完成三批共68個交通擁堵堵點整治工作,節點通行能力明顯提升。高德地圖數據顯示,2019年我市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為1.55(即高峰出行時間是暢通狀態下的1.55倍),低於2018年的1.65,交通健康指數為63.5%,在廣東省汽車保有量超200萬輛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路徑漸明,未來可期。陳尚榮表示,東莞將繼續提高交通擁堵治理水平,探索構建依託交通大數據為基礎支撐的擁堵治理新模式,實行“一點一方案、一區一對策”的交通擁堵治理,建立交通擁堵治理信息化動態評估及反饋機制。特別是,重點研究推進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東莞植物園等擁堵片區綜合整治,並圍繞主幹道路常發擁堵路段,動態梳理排查擁堵節點,連續3年每年完成不少於2批交通擁堵節點整治。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資料圖

“東莞將於近期啟動第四批、第五批交通堵點治理工作。”陳尚榮透露,第四批將聚集環城路路段,主要是拓寬主道轉入輔道的入口,第五批節點主要分佈在虎門、長安、常平等擁堵現象比較突出的鎮街。

不少市民吐槽的松山湖大道中醫院路段交通擁堵節點,雖然經過綜合整治後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了30%,但下班高峰期依然堵車。陳尚榮解釋,該路段擁堵主要是東莞東西向貨運通道稀缺,導致車流在此彙集。為根治該路段擁堵問題,陳尚榮透露,東莞將重新規劃一條東西向通道走廊,將貨車車流進行分流。預計今年年中形成初步成果,年底提出具體措施。

以後市民開車出行也要注意道路變化了,以免吃罰單。陳尚榮說,東莞將在道路整治中推廣可變車道、借道左轉、單向交通、共乘車道、潮汐車道、“拉鍊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同時,綜合採用停車收費和交通執法等手段,合理引導市民群眾降低小汽車出行強度。

年底前出臺公交地鐵換乘優惠政策

2019年2月22日起,為緩解學校周邊區域交通擁堵,東莞在東華、光明、翰林等學校試點學生接送工作,並設置公交專用道,保障校車通行效率。數據顯示,上學、放學高峰期,學校周邊道路莞長路、八一路、光明路交通擁堵指數至少下降30%以上,交通擁堵得到明顯改善。

“實踐證明,‘公交優先發展’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難題的關鍵一招。”陳尚榮表示,東莞希望提高市民的“公交優先意識”,發展公共交通。他特意解釋,這裡的“公交優先”是指以地鐵、公交為代表的公共交通。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資料圖

東莞已經制定了城市軌道建設計劃,那公交服務又將如何優化呢?陳尚榮介紹,東莞將加快優化全市公交線網結構,構建“快、幹、支、微”公交線網結構,2020年完成中心城區公交線網規劃,優化調整線路不少於20條。同時開展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研究,並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劃定不少於100公里的公交專用道。

市民往返城區和松山湖也將更加便捷。陳尚榮表示,東莞將探索優先在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促進快速公交系統與慢行系統、常規公交、軌道交通等便捷接駁,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速度和效率。

“未來市民還能體驗小區內坐公交直達目的地。”陳尚榮透露,東莞將適當推進定製公交等特色公交線路,試點推動公交進入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居民小區停靠服務,優化公交“最後一公里”出行體驗。陳尚榮還透露,我市力爭在2020年底前出臺公交地鐵換乘優惠政策,給予通勤、換乘乘客傾斜的票價優惠,“以後市民換乘地鐵、公交更優惠”。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除了公交、地鐵等常規公共交通工具,陳尚榮進一步介紹,東莞將適時開展有軌電車、雲巴等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研究,豐富市民出行體驗的同時,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未來的交通也是智慧的交通。”陳尚榮表示,東莞將推進智慧交通發展,比如未來到達目的地前就可查詢目的地停車位數量,並提前預約。

全媒體記者 劉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