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月11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主廣場舉行了升旗儀式。自此,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市級行政中心的這次搬遷,是首都北京城市發展史的一個新起點。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地址從正義路2號變為通州區運河東大街57號。正義路2號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時間最久的辦公區,但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唯一的,另外兩處您知道在哪裡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之前,是什麼機構負責建設和管理北京?那時候北京“市政府”又是哪裡?

今天,“舊京圖說”就為您捋一捋北京“市政府”的百年變遷。

1 順天府

如果穿越到清朝的北京城,有事找衙門,應該往哪兒走?

老北京可能會告訴你,明、清兩代北京的地方政府是“一府兩縣”。這“一府”指的就是順天府,“兩縣”則是以中軸路劃分的宛平縣和大興縣(不是現在的大興區,名字雖然沿襲,但是轄區不同)。

這裡說的順天府可不是連鎖超市,作為行政單位,府比省低一級,比縣高一級,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市。

有段相聲叫《誇住宅》,其中甲問乙是哪裡人,乙說:我是順天府。甲說:順天府是四路飛虎廳,代管二十四州縣,通、三、武、寶、薊、香、寧,霸、保、文、大、固、永、東,大、宛、涿、良、房,昌、順、密、懷、平,不知道您是哪一縣呢?

當年的順天府,比如今的北京市管轄範圍更大,可以說是囊括了京津冀。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順天府地圖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00年北京全城地圖

順天府的辦公地點在皇城東北角,今天的交道口東公街45號。如今,順天府府衙只剩下大堂。據說當年堂上還掛著雍正皇帝親筆題字:“畿甸首善之區,必政肅風清,乃可使四方觀化,非剛正廉明者,曷克勝任。”

順天府尹雖然是北京的地方官,但是能管的事情並不多。

那時候北京內城好似一個大軍營,皇城內的皇族歸宗人府管,旗人由步軍營管,各級官員則有所屬衙門提供福利。順天府尹名義上和九門提督“共管”北京內城,但九門提督是一品大員,根本不會和三品的順天府尹商量事。

北京外城住的有漢族高官,也有平民。清末以前,“流民不入京”,在城裡居住的幾乎都是“老北京”。

順天府真正能管的是北京城牆之外的地區。在城牆內,順天府最大政績是管教育。“順天府學”作為京師的官辦學校,位於今府學衚衕,比旁邊的大興縣縣衙還有名,府學衚衕的名字就是根據順天府學而來。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順天府大堂舊址

順天府說到底是個衙門,根本沒有近代城市管理的概念。市中心道路年久失修,一下雨立馬變成泥漿。人走車軋,天長日久許多主要幹道中央都有幾道大車轍。冬天,人們將煤灰倒在街上,西北風一刮,灰土滿天。皇帝每次出行都要黃土墊道,因此北京許多街道比兩邊民房地勢高出許多。

清末北京的排水系統幾乎失靈,雖然官府照慣例每年春天都要疏浚排水道,但政局動盪、財政入不敷出,許多溝渠形同虛設。那時候各家房前都有髒水坑,雨後積水狀況就更加嚴重了。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880年代的崇文門大街,即使在晴天街上的車轍也非常觸目驚心。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870年代,騾馬市大街被大車軋出兩溜兒深深的車轍。 托馬斯·查爾德攝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01年崇文門大街上的大水坑,這才叫下雨來北京看海。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清末北京排水設施形同虛設,天一下雨,黃土變成泥漿。東四牌樓一輛馬車陷入泥潭中。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光緒西逃,京城成了暫時的權力真空。為了保證城市的正常運轉,清廷留守官員與各國佔領軍協商,由士紳出面,組成臨時治安機構——“安民公所”。

“安民公所”裡有中外巡警,主要職責覆蓋了人口、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多個方面。這一機構只存在了一年,但讓中國人在屈辱中觸摸到了近代城市的管理模式。

清廷恢復統治後,沿襲安民公所之制,在京城設立善後協巡總局,1902年又改為工巡總局。這一機構除了維護治安,還增加了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職能,可以說,已經具備了近代市政管理機關的雛形。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清末北京都統衙門相當於警察。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清末,在正陽門下執勤的警察,此時已經穿上新式的警察制服。

2 北洋政府時期

民國以後,北京人口激增、平民社會興起。1914年,在內務總長朱啟鈐的大力推動下,一個專門的市政管理機構——京都市政公所成立了。北洋政府時期,它與京師警察廳共同承擔北京市政管理的工作。

北洋政府時期,中央政府在中南海辦公。身為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出任京都市政公所的第一任督辦,因此京都市政工作的辦公地點就設在西長安街新華門對面,現已不存。

京都市政公所不但肩負著規劃、建設、修繕北京城的責任,還負責籌措經費、發行債券、興辦慈善事業和管理醫院等許多職能。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王亞男認為,京都市政公所已經具備了現代政府的雛形。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15年6月16日,內務總長朱啟鈐(中)冒雨主持了前門改造工程開工典禮。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開工典禮後,工人開始施工。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箭樓東側面正在修建懸空月臺。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工人們將西甕城拆下的泥土裝上小火車運走。

北洋政府時期,京都市政公所與京師警察廳共同承擔著市政府的職責,京都市政公所更偏重於市政建設。

清末北京城道路狹窄,泥濘不堪,垃圾遍地,溝渠年久失修,因此市政公所提出要以“整理街市”為突破口。

第一個得到“整理”的“街市”是正陽門地區。

當時,正陽門人流、車流、商業網點密集,交通擁堵情況嚴重。京都市政公所將正陽門甕城拆除改築馬路,在正陽門東西月牆上各開兩個門洞供行人通行二門。這樣一來,正陽門交通擁堵的狀況大為改觀。

除此之外,京都市政公所還有好幾項大舉措,如開公園、興建環城鐵路、平整道路、疏浚溝渠、種植行道樹、修建香廠新市區等。

1914年至1918年間,北京城的面貌大為改觀。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民國時期的望火樓。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京師警察廳還負責消防

比起專注於市政建設的京都市政公所,京師警察廳的職權範圍可就大多了。

京師警察廳的職責範圍包括:集會結社、著作出版、報刊檢查、劇場管理、國籍戶籍、公共交通、車輛管理、公共路燈稽查、市政路況、社會救濟、工商登記、商鋪管理、刑事案件、法醫診斷、拘留所管理、罰金繳納、道路清潔、溝渠管理、醫療、製藥,食品製作、生物化驗、消防等等,等等。

為了移風易俗警察廳還經常在街道張貼白話佈告。比如專門針對北京膀爺的:“光著脊樑是一件不體面的事”。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許多市政管理職能才從警察局中分離出去,北京的城市管理也日益完善。

3 北平特別市政府

1928年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設為特別市,直屬於南京國民政府。北平特別市政府成立,辦公地址在中南海西北部。

“市政府”這個名詞,第一次進入了北京的歷史。北平特別市政府是近代北京城市行政歷史中,第一個組織完備、管理分工明確、服務市民與城市發展的城市政府。

那一時期,北平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也留下許多美麗的風光照片。然而,隨著1937年日寇鐵蹄的闖入,北平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安閒氣度,離亂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色。

從北平成為特別市起,北平的市轄區域就僅僅是內城、外城及附近郊區,其範圍東至黃莊,西至三家店,北至立水橋,南至西紅門,面積大約七百餘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佔10%。這個市域面積就當時的北平城市規模和發展水平來說,其實不算小,但問題來了。很多與城市關係密切的設施,都在北平特別市之外,比如自來水水源地在孫河,發電廠在石景山,交通樞紐在豐臺……這些地方都劃給了河北。這樣一來,北平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與河北省協調,給北平的城市管理和建設帶來很多不便。

因此,北平特別市成立不久,就提出“以舊城區域為基礎,西、南、北三郊酌量展拓”的主張,設想將屬於宛平縣的門頭溝、盧溝橋、豐臺,大興線的南苑、黃村,通縣的馬駒橋,昌平縣的大小湯山等地劃入北平。南京國民政府內務部派員與北平、河北代表會商,未果。非但如此,兩個月後,河北省治所遷到了北平,北平成了河北省的“省會”。

不過,北平隸屬河北省的時間並不長。1930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把北京復升為院轄市——歸國民政府政務院直轄。河北省治所遷到了天津。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北平市政府大門,位置為中南海北門。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從中山公園望午門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頤和園銅器龍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中山公園雪景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戒臺寺主持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玉泉山牌樓下的駝隊

4 人民政府誕生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與傅作義軍隊交接防務,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軍管會和北平市政府也從郊外移往北平城內的辦公住所,開始對外辦公。

進入北平,中共北平市委和軍管會選中東交民巷的舊德國使館、舊日本使館和兵營作為辦公區,從此奠定了北京市委領導機關所在地的位置。這裡,也就是後來更廣為人知的臺基廠3號院——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地。

臺基廠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時,為宮殿加工基座石料的工廠。宮殿營建完畢後,由於離皇宮很近,這裡便逐漸成為王府和行政機構扎堆的地方。

清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臺基廠和東交民巷一同淪為了德、日、法、意等列強的使館、兵營、跑馬場。

1950年1月6日下午,在東交民巷的御河橋二號院內環境幽雅的北樓會議廳,軍管會召開聯席會議,部署徹底收回東交民巷。

開會所在的樓,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是日本駐中國的總領事館,它的南鄰是日本兵營,北鄰是意大利兵營。一戰後,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秘密訂立的賣國“二十一條”就是在這座北樓簽字的。北平解放前,傅作義曾將他的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一度設在這裡。

御河橋二號院,也就是後來的正義路2號院——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發佈成立公告。中共領導下的第一屆北平市政府成立了。不過,這個“北平市政府”的名稱使用時間不長。兩個月後,北京市的第一屆人民政府誕生。

1949年12月底,北京市政府及所屬各局遷到了西長安街1號,即府右街南口外西側路北。

直到1953年西長安街擴建,市政府才遷到更加廣為人知的正義路2號院。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53年,西長安街1號北京市政府。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臺基廠3號院—中共北京市委老辦公樓,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北京日報 袁剋夫/攝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59年4月1日,新建的市委大樓。 陳肇宗/攝

正義路所在的位置原本不是路,而是御河流經的河道。清代末年,御河被劃入外國使館界,使館界把御河的兩岸加以整治砌成磚堤,河道明顯變窄,但兩邊的河沿卻加寬了,成了寬闊的馬路。

1901年以後,御河河道在歷次改建中逐漸都被改成了暗溝,變成了馬路。1947年東側稱正義路,西側稱興國路,到1965年整頓地名時統稱為正義路。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05年左右改造後的中御河橋。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25年左右從城牆北望御河,河道已經蓋板,改成花園。

正義路2號院曾為肅親王府和日本公使館所在地。

肅親王府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豪格的府邸。雖然豪格在與多爾袞的權力鬥爭中敗陣,最終被削去爵位,但順治帝親政後又恢復其爵位,其子承襲爵位稱“顯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恢復原封號。舊時北京有一句老話:“禮王府的房,豫王府的牆,肅王府的銀子用斗量。”肅親王府財力雄厚,宅邸自然是不一般。

到最後一位肅親王善耆時,該府在義和團運動中成為廢墟。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外國擴大東交民巷使館界。日本公使館最早設在東四六條,這時借題發揮,以原址狹小、不敷使用為由,要求清政府將肅王府、詹事府和部分民宅劃入新使館的用地。新公使館由日本著名設計師真水英夫主持,1909年建成使用。日本公使館大門樓坐東朝西,面向正義路,總體風格為西方近代折衷風格。北京市政府搬到正義路2號院後,這座大門懸掛上了北京市政府的牌子,獲得了新生。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1900年,被炮火摧毀的肅王府。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京報網 楊盼 | 製圖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運河東大街57號”從此成為北京市人民政府新的辦公駐地。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並推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北京市級行政中心遷入副中心,是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

一個新的地址,一個新的起點,將永遠銘刻進北京的歷史。從這裡起步,千年大計宏圖展開。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其實遷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搬過好幾次家

圖 | 舊京圖說、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文 | 董少東、孫文曄、黃加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