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3月11日,东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东莞今年起全面推进新一轮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交通形态决定城市形态,交通品质是城市品质的具体体现。市交通运输局表示,该局将以最新的发展理念提升交通品质,力争通过三年艰苦奋战,形成、完善通达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打造联通三心“30分钟交通圈”,实现交通基础建设品质一年初步提升,两年明显跃升,三年华丽蝶变。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资料图

未来3年,东莞的交通将有哪些变化?你又有哪些期待呢?近日,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东莞未来3年交通行动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东莞2022年底前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

融入湾区发展,交通建设先行。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核心位置,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离不开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

“东莞将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铁路网络,加快编制《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优化东莞铁路站场布局和线位规划,2022年底前,东莞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资料图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说,东莞将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站场,打造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综合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并推动“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片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广深第二高铁以及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规划研究,陈尚荣表示,力争在2020年底前稳定广深第二高铁及中心城区始发站的线位和规划选址。他还透露,广深第二高铁东莞中心城区始发站目前东莞正在进行站位方案比选研究,有望规划在南城——厚街附近。另外,未来虎门高铁站高铁停靠班次也有望增加,出行更方便。

“目前东莞仅开通轨道交通2号线,1号线正在建设中,其他线路的规划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陈尚荣还介绍了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情况。他说,东莞将加快构筑城市轨道交通“十”字形骨架,深化中心城区通勤轨道规划研究,完成市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8号线、12号线等线路详细规划,2021年底前启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建设,争取2022年底前启动建设1号线支线工程及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东莞还将强化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加快推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25号线以及深圳10号线东延线对接的前期工作。

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30分钟交通圈”

3月11日,东莞15个重大交通项目动工。其中,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备受瞩目。

陈尚荣介绍,该项目北起松山湖环湖路,终点接规划的中子源路,全长1.86km,预计2023年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把松山湖、环莞快速沿线各镇与深圳串联起来,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增强松山湖片区对外联通能力。

但是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的意义不仅于此。陈尚荣说,该项目作为连接莞深两地国家级科学城的纽带,是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更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交通要道。

加快融入大湾区一体化路网体系,东莞一直在路上。去年,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相继通车。南沙大桥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新的“动脉”,莞番高速一期实现南沙大桥与广深高速的快速接驳。东莞今年提出,重点推动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跨江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等对外通道的前期研究,2022年底前完成深外环高速东莞段、莞番高速二期等外联通道建设。

除了大湾区一体化路网体系研究,东莞还提出优化提升市域干线路网体系。陈尚荣介绍,年底前东莞完成《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深化全市客运、货运、通勤等交通廊道以及松山湖第二通道等重点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尤其是结合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深化‘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滨海湾新区’多层次便捷交通联系研究。”陈尚荣表示,市交通部门将立足于打造“30分钟交通圈”,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市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交通互联互通。

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2批交通拥堵节点整治

“堵!堵!堵!”随着东莞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道路越来越拥堵,给东莞车主、乘客的驾车和乘车体验带来更多叹息。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2018年东莞成立市交通联席办制定东莞市综合交通治理工作计划,截至去年,已完成三批共68个交通拥堵堵点整治工作,节点通行能力明显提升。高德地图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55(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55倍),低于2018年的1.65,交通健康指数为63.5%,在广东省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路径渐明,未来可期。陈尚荣表示,东莞将继续提高交通拥堵治理水平,探索构建依托交通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拥堵治理新模式,实行“一点一方案、一区一对策”的交通拥堵治理,建立交通拥堵治理信息化动态评估及反馈机制。特别是,重点研究推进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东莞植物园等拥堵片区综合整治,并围绕主干道路常发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连续3年每年完成不少于2批交通拥堵节点整治。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资料图

“东莞将于近期启动第四批、第五批交通堵点治理工作。”陈尚荣透露,第四批将聚集环城路路段,主要是拓宽主道转入辅道的入口,第五批节点主要分布在虎门、长安、常平等拥堵现象比较突出的镇街。

不少市民吐槽的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交通拥堵节点,虽然经过综合整治后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了30%,但下班高峰期依然堵车。陈尚荣解释,该路段拥堵主要是东莞东西向货运通道稀缺,导致车流在此汇集。为根治该路段拥堵问题,陈尚荣透露,东莞将重新规划一条东西向通道走廊,将货车车流进行分流。预计今年年中形成初步成果,年底提出具体措施。

以后市民开车出行也要注意道路变化了,以免吃罚单。陈尚荣说,东莞将在道路整治中推广可变车道、借道左转、单向交通、共乘车道、潮汐车道、“拉链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同时,综合采用停车收费和交通执法等手段,合理引导市民群众降低小汽车出行强度。

年底前出台公交地铁换乘优惠政策

2019年2月22日起,为缓解学校周边区域交通拥堵,东莞在东华、光明、翰林等学校试点学生接送工作,并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校车通行效率。数据显示,上学、放学高峰期,学校周边道路莞长路、八一路、光明路交通拥堵指数至少下降30%以上,交通拥堵得到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公交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关键一招。”陈尚荣表示,东莞希望提高市民的“公交优先意识”,发展公共交通。他特意解释,这里的“公交优先”是指以地铁、公交为代表的公共交通。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资料图

东莞已经制定了城市轨道建设计划,那公交服务又将如何优化呢?陈尚荣介绍,东莞将加快优化全市公交线网结构,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结构,2020年完成中心城区公交线网规划,优化调整线路不少于20条。同时开展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研究,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划定不少于1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市民往返城区和松山湖也将更加便捷。陈尚荣表示,东莞将探索优先在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促进快速公交系统与慢行系统、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等便捷接驳,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未来市民还能体验小区内坐公交直达目的地。”陈尚荣透露,东莞将适当推进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试点推动公交进入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小区停靠服务,优化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体验。陈尚荣还透露,我市力争在2020年底前出台公交地铁换乘优惠政策,给予通勤、换乘乘客倾斜的票价优惠,“以后市民换乘地铁、公交更优惠”。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除了公交、地铁等常规公共交通工具,陈尚荣进一步介绍,东莞将适时开展有轨电车、云巴等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研究,丰富市民出行体验的同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未来的交通也是智慧的交通。”陈尚荣表示,东莞将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比如未来到达目的地前就可查询目的地停车位数量,并提前预约。

全媒体记者 刘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