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日记与眼泪

蒋介石日记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开放以来,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研究。

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若孟指出,看过蒋介石的日记,将会发现“蒋介石个人的缺点,多于优点”,而且西安事变、2.28事件,国民党如何在台湾复兴的历史真相,都是后世史学家所关注的。

蒋介石的日记与眼泪

蒋介石

蒋介石来到台湾后,施行高压政策和白色恐怖,台湾民众也为之憎恨。陶涵不否认独裁之恶,蒋介石“当时想反攻大陆”,因此非集权独裁不可,之后台湾也逐渐走上民主社会。看过“蒋介石日记”,很多人说出蒋介石的独裁的另一面。

《蒋介石日记》从1917年写到1972年,连续55年,后来蒋介石因病重才停笔。蒋介石年轻时有过一段荒唐岁月,同时也是一个脾气暴躁、个性专断的政治领袖,但他的日记对自己的私德毫不隐讳,因此更显得日记的真实性。

蒋介石的日记与眼泪

蒋介石

蒋介石自省每日进行,每周、半月、逐月记载。《上月反省录》写于1949年3月底,反省自己和国民党执政失败13条,杨天石在研究中,以《反省十三条》代称并以此为主干,参考其他时间的日记,分八个方面向人们作了介绍:

一、外交上,联美拒苏失衡。

二、军事上,战将未战思逃。

三、党务上,纪纲松驰而斗;

四、经济上,抛售黄金误国。

五、对共政策,与共产党谈民主。

六、轻浮躁急,刚愎自用独断。

七、干部自私,制度性腐化。

八、民生主义,未着力宣传和实施。

蒋介石在1949年的反省,出自蒋介石个人的经验层面,都是诚实的体现。以“信义”亲美(英)远俄(苏),没有善用美苏矛盾以制衡,以致美国马歇尔“冥顽不灵”致使革命剿匪大业功亏一篑;战将未战乱想,谋划逃亡,政训完全失败;党纪松驰,派斗不断,党事委人,李宗仁白崇禧害国;误用宋子文,以抛售黄金挽救通货膨胀,害国败党;在“共匪”未灭之前搞民主宪政,是硬行民主,自毁党国基业;个人主观浮躁,用人掺杂私情,疑李济琛、白崇禧、李宗仁等人“背党叛国”,却依然重用,等于自杀;干部制度不立,致使干部腐化自私,抗战接收之际为“五子登科”之利折腾,惹得民怨沸腾;未能大力宣传“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以致被用来煽动乱国。

蒋介石的日记与眼泪

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1949年的反省出自蒋介石个人的情境思维,虽诚实但却含糊。所谓外交“信义”、“美马冥顽不灵”、政训失败、党事委人、害国害民与害国败党、伪言伪行与无廉无耻等,还有等汉语,无论用来说美国、英国、苏联、中共等党国情事,还是说马歇尔、李宗仁、白崇禧、宋子文等个人评价,都是意向性用词,夹带着情绪感触,不够明晰。比如批评马歇尔“冥顽不灵”,使革命剿匪任务失败,就不如直说他以停战令救了林彪部队,而清晰让人明白事情的究竟。再如以“共匪”和“汉奸”称呼中共,虽然凸显了红军的草寇经历和苏联的母国背景,却掩盖了它以“斗争和革命”为信仰、将“共有制”当伊甸园宣扬的宗教性质。蒋介石讲“党事政训”,就不如毛主席讲“党的建设”明朗,让人知道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