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富足的母親

學會做富足的母親

——讀《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

學會做富足的母親

養育子女是真正高耗能的工作,耗時耗力只是這項工作諸多付出裡的一小部分。不少女人感嘆:做女人難,成為母親的女人更難。從我們身邊的形形色色的母親身上,我們的確可以深刻理解這種感嘆。

美國心理諮詢師蘇茲·盧拉卻標新立異,在《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一書中為母親角色提出了一個顛覆傳統的觀點:母親不必為了養育孩子而強調“犧牲”;對自身關懷投入越多,養育孩子的能力就越強。

蘇茲·盧拉在《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中會提出這樣有點“驚世駭俗”的觀點並不奇怪。盧拉是一位深受大眾喜愛的心理諮詢師,還是教師、勵志演講家。

當然,她也是一個妻子,一位母親。在書中,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作為諮詢師身份而接觸到的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全面深刻地剖析了母親這個角色。

《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一書中,作者蘇茲·盧拉介紹說,她12歲的兒子給她一張“媽媽的微笑成績:A+”的時候,她感到內心的溫暖。而原來的她,一直非常嚴肅,她與孩子的關係也很難特別融洽,之後,她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成長,努力改變自己,於是就有了“微笑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

蘇茲·盧拉認為,作為母親,不能光顧著“奉獻”、“犧牲”,否則就很容易變成“空油箱”,導致自己的生活“空轉”。當對家人,尤其是對孩子的付出很多,而又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時候,這樣的母親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心煩意亂、無可適從的人。精神上的匱乏,會讓任何一個母親失望煩憂、未老先衰。因此,每一個母親,都有必要學會自我關注。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母親”角色都是有“受難情結”的,家沒有操持好,孩子沒有教育好,都歸咎於自己沒做好。而越是這樣付出,就越可能造成生活無序,越來越失望。在骨子裡,大多數時候都認為,一個母親,如果首先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那就是自私的。作者蘇茲·盧拉卻告訴讀者,每一個母親,首先就應該學會自我關懷,只有自己心靈“富足”了,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操持家務、養育兒女的能力。因此,自我關懷,不但不是自私,反而是做母親最應該保持的狀態。

學會做富足的母親

蘇茲·盧拉介紹了一個案例:雪莉的第一個孩子艾丹出生後,她忙得焦頭爛額,睡眠不足,容易發火,心情非常糟糕,孩子也沒有照顧好,丈夫喬還經常被她責罵,一家子都過得不開心。艾丹3歲的時候,雪莉又懷孕了,她不得不調整心態,改變生活方式。她為了保證自己健健康康,於是拋開了很多事物,吃好、鍛鍊好、休息好,努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

令人想不到的是,雪莉懷著孩子,反而感覺每天都更有精力去做事,艾丹和丈夫也因為她的改變而開心不已,一家子變得非常融洽、美好。蘇茲·盧拉在《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這本書裡,就是這樣用生動典型的案例告訴讀者,作為母親,就應該首先讓自己“富足”——物質上,更是精神上——這樣才能活出一個母親的精彩。

學會做富足的母親

該書一共22章,既有理論性的闡述,更有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新穎的理念,獨到的見解,加上淺顯易懂的故事說理,任何一位母親看了,都能夠“開卷有益”。當然,善於思考的男性讀者,又或者是博學多識的教師讀者,閱讀到這樣的書籍,應該也能夠受到深深的啟迪吧。(廖立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