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后宫是怎么晋升的?

瀚海说史


清朝在建立初期时,后宫嫔妃并没有明确的规制。直到康熙时期才明确了具体的等级和位份。清朝嫔妃晋升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怀孕晋升、生子晋升、受宠晋升、立功晋升、皇太后提拔、侍君久且忠心。

清代后妃制度的建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除了正妻称为大福晋(大妃)外,其他嫔妃都称为侧福晋或是庶福晋,并无地位高低之分。皇太极继位初的天聪时期也因循此例,但是崇德改元之后,由于皇太极正式称帝,依照明朝礼制,所以其原本称为大福晋的正妻改称为皇后,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大封了五宫后妃,除清宁宫皇后外,还有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崇德时期的这五宫后妃是皇太极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五位后妃,其余嫔妃地位不可与之比肩。到了顺治帝时期,除了皇后之外,顺治帝又将自己宠爱的董鄂氏封为了清王朝开国的第一位皇贵妃,而除此之外,其余嫔妃,都是没有封号的庶妃,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在顺治时期也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庶妃,宫中人称其为佟妃,康熙皇帝即位后根据满洲实际情况,又结合明朝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后妃制度,康熙皇帝将后宫嫔妃分为八个不同等级,同时又将每个等级的人数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由高到低依次为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至此清朝后妃制度趋于完善,此制度历经二百余年,直到清朝灭亡废止。

清朝后宫嫔妃的晋升:

1、因怀孕生子晋升:

清朝汲取了明朝对于皇子教育失败的教训,因此从建国伊始就非常注重对皇子的教育,而作为诞育皇子的后妃,皇帝通常也是不吝赏赐的,清朝不乏一些因为诞育子嗣而得到晋封的,让你们都知道子凭母贵,殊不知,更有母凭子贵之说,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皇帝普遍子嗣稀少,因此后妃如若是能诞育皇子,那么晋升之路将会更快更好。最典型的就是还在做懿嫔时的慈禧太后,因为生育了咸丰帝即位以来的第一个皇子,因此被升为懿妃,随后又被升为懿贵妃,成为了咸丰一朝的第一位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

2、因受宠晋升:

清朝的后妃中,晋升最快的就是那些因为深受皇帝宠幸的后妃,道光朝的孝全成皇后和咸丰朝的孝贞显皇后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孝全成皇后于道光二年入宫,初封全嫔,三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十七岁稚龄超越道光帝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又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而这看似漫长艰难的晋升之路,孝全成皇后只用了短短十二年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嫔妃来说,这样的晋升可能是他们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如果你觉得孝全成皇后的晋升速度很快,那么下面的孝贞显皇后的晋升之路就更让你瞠目结舌了。孝贞显皇后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于咸丰二年入宫,初封贞嫔,一个月后越过妃位直接被晋封为贞贵妃,立为贵妃后的一个月更是越过皇贵妃之位直接晋封为皇后,从一个五等的嫔升为一等的皇后,慈安太后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这样的晋升速度在清朝也是空前绝后的,这也足见咸丰皇帝对于钮祜禄氏的宠爱。

3、因皇太后提拔:

皇帝虽然是天下之王、万民之主,但是后宫之中的事情除了皇帝外,还有一位是更有权力的,这就是皇太后,一些嫔妃凭借皇太后的宠爱的信赖得以被晋升,乾隆皇帝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就是因为皇太后的赏识和提拔而升为皇后的。乾隆十三年,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富察皇后病逝,中宫之位空悬,乾隆皇帝生母崇庆皇太后非常喜爱娴贵妃辉发那拉氏,所以在其提议下,娴贵妃被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成为了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摄六宫事皇贵妃,一年多之后的乾隆十五年,经皇太后提议,乾隆皇帝下旨将皇贵妃辉发那拉氏册为皇后,辉发那拉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发皇后”,实事求是的讲,乾隆皇帝对那拉氏的感情很一般,如果不是皇太后提议,恐怕乾隆不会立其为皇后,

4、因侍君久且忠心而晋升:

在清朝后妃晋升还有一种,那就是因为侍奉君王时间长,并且忠心的原因而被晋升的,种晋升还分为皇帝晋升和新帝晋升,但是无论这两种晋升方式的哪种,唯一一样的就是,这些嫔妃基本都不受宠,她们的晋升都是因为超长待机的老资历而被赏赐性的提拔。康熙朝的定妃万琉哈氏和乾隆朝的婉妃陈氏都属于此类。定妃万琉哈氏在康熙二十四年时生下皇十二子胤祹,然而却多年没有名分,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时,已经五十八岁的万琉哈氏才因为“侍奉皇帝多年均称淑慎”而被升为定嫔。而乾隆朝的婉妃陈氏也是如此,陈氏在乾隆十三年时被升为婉嫔,之后她在嫔位上呆了整整四十六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老皇帝即将退位的前夕,才被晋升为婉妃,此时的陈氏已经年近八十岁,这种晋升的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皇帝对她们的晋升也是礼仪性的,根本谈不上恩宠。

清朝后妃的晋升之路其实并不容易,很多嫔妃入宫几十年都升不到一宫主位,还有一些嫔妃因为犯错或者触怒皇帝而被连降数级,像是孝全成皇后或是孝贞显皇后那样火线提拔的嫔妃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后宫的女子都是熬白了头都没有得到晋升。


历史课课代表


进宫看背景

和大国企一样,要想拿到清代后宫的编制,首先要看背景,看娘娘您路子够不够硬。

观清一代,绝大多数后妃都来自显赫之家,并且是选自上三旗八旗女子。清朝的后妃大部分来自满族和蒙古族, 以及一些汉军八旗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女子。而一般民间女子尤其是汉族女子是不可能进皇宫,亦不可能封为妃嫔的。



看过各种“孝庄xx”“xx顺治”的同学想必也知道了,清初统治者所制定的“满蒙联姻”政策, 主要是由于清初的政治形势和满清习俗决定。想要征服和控制一个地区,最简便又不流血的方法就是和亲。于是清初大力和蒙古联姻,既保住清的大后方又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

故清初,大部分的后妃都来自蒙古,如大清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太宗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康淑惠妃、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等都是来自蒙古,并且都是来自一个氏族—博尔济吉特氏。当时,一个家族出了三位皇后,可谓是显赫一时。



后来,清已经在中原获得了统治权。这时,通过选秀,特选取有功大臣之女、将军之女或妹、各地封王的格格等,充实后宫,广诞皇子皇孙,为清王朝的千秋万世做贡献;又可以通过选秀与大臣联姻成为“亲家”,使得大臣更加忠心为朝廷卖命。



此种制度不同于明代选秀。 明代恪守明太祖的规定:“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 必选良家女子而聘焉, 戒勿受大臣所进, 恐其食缘为奸,不利于国也”。故代除明成祖徐皇后出身显赫之外,是中山王徐达之女,其余均来自下层之家的女子。在清朝,出身不好想进入后宫并得到很高的位份,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传说在雍王府门口卖豆浆的甄嬛,能够一路通关当上太后,实属奇迹;而她的儿媳妇儿令妃,内务府包衣出身,也能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摇身成为嘉庆帝的生母,也是清代后宫自主创业,杀出一条血路的大魔头。


升职熬资历

清代后宫中等级森严,皇后身为国母,与妃嫔既是妻妾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在等级和礼仪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妃殡见皇后和见皇帝一样必须行臣妾之礼。

所以在《延禧攻略》里,富察氏第一次对高贵妃发飙,说的话就是:“高贵妃真心急,我还没来就急着走。”正是在用这个规矩压制她。


不同于新式互联网公司都在追求扁平化管理,经理和员工也都是坐在一起办公,国企更强调地位差异、等级制度。而在清朝后宫这种典型“国企”,自然也不会出现公司常有的薪资倒挂现象,资历、地位与薪资待遇强挂钩。


但这样僵化的制度也有好处。就是即便你没有真性情让皇上好奇生真爱,也没有艳冠群芳以色侍人,更没有宫斗手段800招。每天就是佛系打卡混吃等死,照样能够混到普调级别。每逢遇到大升职机会,按部就班就能升职加薪。拿固定工资,有过节福利,确实是一份不错的铁饭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