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後人沐氏寧死不降清嗎?

用戶6661274251641


沐英(1344年—1392年),是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的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

沐英共有五子,長子沐春、次子沐晟、三子沐昂均駐守在雲南邊疆,四子沐昶早卒;五子沐昕被明成祖封為駙馬都尉,迎娶明成祖第五女常寧公主為妻。

  沐天波是黔寧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孫。崇禎元年(1628年),年僅10歲的沐天波世襲黔國公一爵,擔任徵南將軍。

  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覆亡。順治二年(1645年),武定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叛軍先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沐天波急調各土司等部前來平叛,沙定州亦在其中,於九月間一舉擊敗叛軍,吾必奎及其黨羽被活捉。

平叛後,沙定洲滯留昆明,利用沐府同雲南巡撫和三司官之間的矛盾、各土司的向背不一,暗中籌劃發動一場奪取雲南權力的政變。

因沙定洲父親一貫忠貞,沐天波並未懷疑他,十二月除,沙定洲親自率領士卒攻入黔國公府。由於變數突然,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抵抗,逃往西寧,途中由龍在田、祿永命保護來到楚雄,暫時安頓下來。途中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也都遇害。

  沙定洲得到了沐國公府裡的所有珍寶,佔據了會城,順治三年(1646年)沙定洲帶兵進攻楚雄捉拿沐天波。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堅守楚雄城,指引沐天波去永昌。沙定洲耗費很多精力攻打楚雄,久攻不下,於是沐天波得以待在永昌。

  順治四年(1647年),孫可望軍到了雲南,沙定洲放棄了楚雄,回軍與孫可望交戰,結果大敗,逃到阿迷城中。孫可望佔據雲南,聲稱自己是為了給黔國公報仇,兩次以這樣的名義相留,還寫信給沐天波。

  沐天波只好派兒子沐忠罕去與孫可望接洽。孫可望派人去永昌迎接沐天波回到國公府。順治五年(1648年),沙定洲被誅殺,沐天波感謝孫可望為他報了家仇。可他發現孫可望這個人狂悖無禮,儘量避免與他過多交往,後來,孫可望降清。

  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進入昆明,沐天波隨朱由榔逃入緬甸。沐天波和朱由榔帶著禮品受邀參加緬歷年節,但緬甸國王不准他穿戴明朝衣冠,強迫他換上少數民族服裝同附屬小邦使者一同朝見。沐天波回來後,悲憤不已,說:“在井亙時,他們不聽我的良言,才會有今日的恥辱,如果我不屈從於緬方,皇上必然無法保全。究竟是誰讓我落得如此地步呢。”

  順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二十三日,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髮動宮廷政變,自立為王。新王為派人來向永曆帝索要賀禮,永曆君臣“以其事不正,遂不遣賀”拒絕,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

順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莽白給永曆皇帝捎信,讓他明日過河,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朱由榔和沐天波都看出其中有詐,但寄人籬下,又不敢不去,最後命大學士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官員前去赴約。

  七月十九日(8月13日)上午,馬吉翔等

赴約的文武官員到達塔下後,就被緬甸士兵團團圍住。沐天波在緬甸有很高的威望,起初緬方並未要殺沐天波,命人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沐天波知曉已生變故,遂奪刀反抗,殺緬兵九人;隨性的其他官員也奮起還擊,但終因寡不敵眾,都被殺害。其他被騙來的官員也全部遇難,在這次“咒水盟誓”中,沐天波的小兒子沐忠亮也一同遇難。

沐英的第十二世孫沐中罕為了保全沐氏傳承,不得不和其兒子一起降清。但是由於後來雲南的反清復明鬥爭非常複雜,沐中罕父子被牽連,清廷對雲南進行清洗,以剿匪不力的罪名殺害了沐中罕父子。

很多人質疑雲南沐府兵敗是戰鬥力太弱,其實雲南沐府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差,雲南的象兵和俍兵很兇猛,關鍵不足之處在於雲南府兵權不集中,被地方土司架空,所以無法北伐,也抵擋不了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入侵。

1974年,南京將軍山沐叡墓出土了一枚金牌,上面刻著沐英留給子孫的家訓——“凡我子孫,務要忠心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忠烈家風,代代相傳。





lyutl


沐英十一世孫沐天波隨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入緬甸,在1661年8月12日“咒水之難”中被緬兵挾持外出,奪刀抵抗至死,沐天波之子沐忠罕降清(沐天波共有三子,另外兩子早年亡故)。後因雲南受各地反清復明事件牽連,沐忠罕及其子獨子沐神保於1665年被吳三桂捕殺,沐氏嫡裔遂絕。


用戶6097194509267


沐英十一世孫沐天波隨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入緬甸,在1661年8月12日“咒水之難”中被緬兵挾持外出,奪刀抵抗至死,沐天波之子沐忠罕降清(沐天波共有三子,另外兩子早年亡故)。後因雲南受各地反清復明事件牽連,沐忠罕及其子獨子沐神保於1665年被吳三桂捕殺,沐氏嫡裔遂絕。 鹿鼎記中也有記錄但那畢竟是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