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必看,在孙杨妈妈身上展现了当下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影子

先讲一个我亲身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2019年,我和母亲从石家庄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一对夫妇送孩子去衡水中学读书。

期间交谈,孩子的母亲说起儿子,眼中满满的骄傲,并且说了很多关于衡水中学对学生的管理模式来衬托儿子的优秀,其实在交谈中我对这些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孩子的母亲只顾喋喋不休的炫耀,我和母亲只能礼貌的回应,但是在交谈中,我觉得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视频我觉得也代表了当下中国妈妈家庭教育的现状。

这种题材的视频,有一段时间在某短视频平台爆火,而这个平台对于视频的推荐规则却是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视频才会推荐曝光,这让我很费解。我不认为孩子们看到后只是当成一个笑话一笑而过,它会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偏离轨道,认为我取得了成绩就应该享受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待遇,而忘了自己本身就是个学生。


对孩子过于无理的强势,不能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对于孙在回答鲁豫问题的时候,不仅被孙妈妈第一时间抢答,孙本人吞吞吐吐、唯唯诺诺的肯定了母亲的说法。我觉得他完全是活在孙妈妈的强势专横之下,对于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勇气且正确的表达,即使他获得了世界冠军,即使在生活中也是丧失独立人格的。

有孩子的必看,在孙杨妈妈身上展现了当下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影子

孙和孙妈妈在鲁豫有约

父母过于强势使得孩子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能龟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而使人生失去平衡。无理的强势家庭也会影响孩子对于外界关系的感知,他会把父母对他的强势理解为世界本该这样,从而在他的处世观会认为对别人的强势也是应该的,所以导致孙的无知、无视、不可一世。


巨婴的养成过程,就是父母持久的占有欲和宠溺

对于此次孙的事件大部分网友声称:"对孩子的占有欲是形成巨婴的重要原因,我们举国之力培养了一个世界巨婴",这句评论虽然有些不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现在中国式父母似乎将父母之爱的伟大演绎的及其狭隘。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孩子28岁还要无时无刻介入他的工作和生活、一个高中生喝水都要父亲递到手里、这样的父母之爱不能称之为伟大,我称之为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占有欲导致其丧失独立自主能力的悲哀和狭隘的宠溺。

似乎孩子只需要搞好自己领域的技能就可以了,其他的交给父母来完成。让孩子完全是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能,逐渐的培养出一个个巨婴。


有孩子的必看,在孙杨妈妈身上展现了当下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影子

人生列车


我们都应该知道,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旅程,在这趟旅程列车中,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很多人陪我们走完一段又一段的旅程,但能走完全程的只有我们我们自己。

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只是教会他如何买票上车,却总想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去应对,不及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那么父母陪孩子走完这段旅程的时候,他后面的路是多么艰难?

孩子从一出生就注定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足够尊重生命的独立性,父母也不能例外。父母只需尽到应有的养育之责即可,养育:即生养和教育,重在教育。


情商和理性也是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情商我们对他的理解就是:别人跟你在一起的舒服程度,决定了你的情商的高低。就这句话值得我去揣摩一生。

有时候父母如果缺乏情商和理性,甚至会为孩子的道路制造出人为的障碍,在孙和教练决裂一事上,孙妈妈不仅没有展现出高情商,甚至平常人的情商也没有展现出来,甚至不理性的教唆,导致两人决裂。


有孩子的必看,在孙杨妈妈身上展现了当下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影子


我们反观孙,也许是一路走来的荣耀和孙妈妈的教育让他情商一路飚低。比如孙在参加脱口秀是吐嘈:"强者就是容易让人诋毁,比赛不可以没有实力,检查不可以没有执照我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又追不上的样子,霍顿、盖伊游的再快一点,就能喝到我美味的洗脚水"

在公开场合,这样的表达有失起码的尊重,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他现在在游泳届的处境了。

我认为情商是大于之智商的,智商是一个大家都能看得见的东西,而情商应该是能让人后知后觉值得回味的东西。


当下大多数中国妈妈是不是都是过于溺爱孩子和对孩子有强烈的占有欲呢?我觉得母爱之所以伟大不在于把孩子培养成哪个领域的人才,而是不管在哪个领域都应该有良好的德行和品行。

"考上大学,你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更是我的女儿;只要你保持高贵的人格,扫马路也能扫出一个光明纯洁的世界"

"学校里考场上可以有50分,人生的考场上绝不能有不及格"

"你打个碗,妈妈可以原谅你,能撒谎,绝对不行"

"你说话的语气,比你说话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如果你赢不了,,至少可以给予你的对手一个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