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要說起近幾年的喜劇片,質量上不見得比之前要好,但一定要更賺錢,有些片子是票房大爆,口碑撲街,而有些呢,則是票房口碑雙豐收,這裡面,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唐人街探案》。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第一部《唐人街探案》在15年最後一天上映,錯開春節檔,顯得有些底氣不足。那年的春節檔有哪些片子呢?2016年2月8號這一天,大年初一,總共有六部電影上映,分別是《美人魚》、《澳門風雲3》、《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蒸發太平洋》(提檔至1月29日)、《年獸大作戰》。

但這麼多部電影擠到這個檔期上映,票房上其實只有三部片子過了十億大關,分別是《美人魚》(33.93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2億),以及備受期待的同名續作《澳門風雲3》(11.18億),而剩下幾部片子,表現就很差了,表現最差的是奇幻動畫喜劇電影《年獸大作戰》,截至下映為止,片子總共累積票房為3440.3萬元,而其宣發、製作成本已達到一億關口,顯然回本毫無希望,只能慘淡收場。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2016年春節檔雖然呈現出了票房兩極化的現象,但它卻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一個檔期,光前三名的票房加起來,當年的票房收入就達到了57億,這之前絕對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回首14、15年春節檔,票房收益平平,在14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10.46億),當時被稱為國漫之光,票房上也僅僅是突破了十億關口,沒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15年的票房冠軍,則被《澳門風雲》(9.75億)的續集拿走,就算拿15年春節檔的總票房與16年的票房冠軍相比,前者的總收入也只是剛好追平《美人魚》的票房成績,由此可見16年的春節檔的關鍵,它帶來歷史性的轉折。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而這種轉折,無疑為剛剛“出生”的《唐人街探案》鋪好了路,助他走向康莊大道。

那年(2015年)底,元旦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的票房,達到了8.23億,距離15年票房冠軍,只差1.52億,這種差距在15年來說,其實不小,但作為一個在非熱門檔期上映的常規跨年喜劇而言,達到這樣的一個成績,著實讓人意外。

按理說,只有熱門大片的續集或大導演的口碑之作才可能會一炮而紅,但陳思誠呢,他拍過什麼?14年的電影《北京愛情故事》(4.05億)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當時引起一些小轟動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電影作品問世,《唐人街探案》可以說是陳思誠的第二部執導作品。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那既然不是大導演,也不是大片續集,那肯定就是電影好看咯,喜劇電影,又是懸疑風格,還有當紅明星助陣,排場夠大,夠氣派,成本肯定不低(據稱8000萬左右),還都是當年的老熟人。

王寶強不必說了,一部《HELLO,樹先生》,一部《泰囧》,無論是荒誕喜劇還是正經喜劇,他的臉只要出現在大熒幕上,就是笑點擔當;劉昊然和佟麗婭的出演,也是意料之中,前者出演了《北京愛情故事》的影版,後者則在劇版中擔任主角,巧的是,無論是影版還是劇版,都是陳思誠指導的作品,邀請合作演員助陣,再正常不過了;而陳赫、小瀋陽、肖央的加入,讓這部電影濃郁的喜劇色彩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陳赫,14年《愛情公寓4》和《奔跑吧兄弟》的熱播,讓他達到了人生的一個高點,15年的《唐人街探案》,拍好了,成就了片子,也成就了他。

無論對哪一位演員而言,都是如此。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先是不吝投資,後是明星同臺,準備齊全了,票房號召力也有了,只要劇本寫好了,故事拍好了,成為票房爆款其實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更何況這只是第一步而已,咱們提到票房號召力,自然會提到續集,有熱度,有輿論的片子不一定能拔高票房,但在此基礎上,再加一個“優秀”,目的就能達到了。

先來看幾個數字:2015,8.23;2018,33.98。

2015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說起來,即使拿到了八億多的票房,也未必有人能記得起來這部片子,畢竟《美人魚》當時拿到了三十多億,相比之下,人們只會記得第一名;但2018年則不同,因為這一年,《唐人街探案2》拿到了33.98億的票房,是上一部的4倍多,輕輕鬆鬆超過了《美人魚》,讓人意外,但更意外的是,2018年的春節檔的票房冠軍,而是《紅海行動》,該片拿到了36.51億的票房。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同一檔期出現兩部爆款,著實驚人,而更驚人的是,當年的春節檔票房前三的總票房收入加起來,達到了百億關口,離突破只差“毫釐”。2018年,又是一個電影大年,又是一個轉折,這一年,春節檔迎來新高度,口碑佳作也逐漸登上了主流舞臺,如果說17年的《戰狼》是那一年熱度的最高點的話,那麼18年的這次春節檔,無疑將會對往後的春節檔期產生巨大的影響。

優秀的作品不會被埋沒,口碑效應的影響在逐步擴大,能包容商業和思想性的作品越來越吃香。

而《唐人街探案2》,則恰恰是這場變化中的第一批受益者。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如果說《美人魚》的爆款是偶然不可複製的話,那麼《唐人街探案》系列則相對而言更容易被借鑑,這種依靠口碑和演員人氣拍續集增強票房號召力的方式,更容易被觀眾接受,也更容易成為焦點和談資。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仍需要一個好劇本,一個好故事,你需要有強大的控場能力,需要把握好電影的節奏和風格,掌握喜劇橋段的力度,這些是學不來的,只能慢慢去體會。

成功很難去複製,只能去創造,《唐人街探案》的第二部表現上就明顯要比第一部好得多,從影片元素和風格上來看,第一部只是一個簡單的異國破案的懸疑故事,但到了第二部裡,有了風水元素和豐滿特效的加持,讓片子呈現出一種濃郁的神秘色彩,即使它可能神神叨叨,欠缺邏輯,但在片子恰到好處的節奏掌控中,也變得合理起來——一個有趣且適當的節奏,絕對是一部電影的制勝法寶,縱使在故事上有瑕疵,也會得到原諒,尤其是在院線檔裡面,商業電影的節奏,有時候要比電影本身更重要。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怎麼展現,出現什麼樣的線索,這些應該被寫在劇本里,並在電影中得以展現,老派風水和現代破案推理的融合,又讓人物角色特色和外在環境的矛盾得到了解決,小角色,大偵探,看似遙遠不可及,其實近在咫尺——你以為他是個發生在美國的故事,其實骨子裡,它仍是顆中國心,這些東西,都是電影的加分項,它讓我們有了參與感,有了體驗。

以前我們常說電影是造夢機器,現在很少說了,但其實電影的本質還是沒有變,它還是造夢機器。

五年過去了,還記得《唐人街探案》系列怎麼火起來的嗎?

所以,《唐人街探案》系列仍是備受關注電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