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和龐統坐守西川,諸葛和關羽鎮守荊州,蜀漢有可能統一嗎?

奔跑的小輝哥


也難,畢竟國弱人少,人才也少,地貌崎嶇不平,兵馬難調,,,還有地方豪強制約等


夢中虹1


大家好,我是灤陽誠毅。

先回答一下然後再理清原因,不能。我們在思考統一的問題時一般考慮各種因素通常都會包含在實力裡面,包括軟實力和硬實力,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劉備政權都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



從硬實力上看,劉備政權巔峰時期也僅僅佔據了荊州和益州兩個州,而荊州也不是完全佔據。

即便以此刻為基礎,龐統也是死於落鳳坡,劉備緊急徵調諸葛亮入蜀,規劃當中確實是安排了龐統入蜀、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龐統的死就使得先前的規劃必須做出變更,於是劉備就由戰前的兩州並重改成了益州優先。所以留守荊州的部隊防備有餘而進攻不足。

劉備拿下巴蜀之後計劃攻取漢中,孫權這時候向劉備索取荊州,劉備本來預計取得漢中之後再來解決荊州問題,可是孫權方面對於關係到政權存亡的荊州問題不會讓步,再加上曹操進兵漢中,於是劉備迅速回應,與孫權達成以湘水為界的協議,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只是暫時平息了雙方的爭端,根本矛盾沒有解決。

剛剛拿下益州,荊州又失去一半,實際上劉備能夠調用的人力和資源也是相當有限的,此時即便同孫權聯合攻擊曹操也沒有優勢,劉備加上孫權一共三州,曹操政權九州,而且佔據都是中原富庶之地,即便地方小些也比南方未經開發的地域強太多了。



從軟實力上看,劉備政權沒有堅決執行諸葛亮戰略以及在制度文化沒有特殊的貢獻。

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規劃是橫跨荊、益兩州以待時變,待中原有變命一上將軍指向宛、洛,自領一軍指向長安。現在的問題是荊州沒有全部佔據,而且漢中尚未拿下。所以規劃中的兩軍進軍中原沒有做到,另外戰略規劃中的前提中原變亂根本沒有,所以戰略執行是不到位的。另外,關羽忽視了孫權政權對於荊州的渴求,無論關羽在兵鋒直指襄樊是出於劉備的指示還是自己的一意孤行,都難以做到諸葛亮的戰略。

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趁關羽北伐曹操的時機,偷襲關羽,獲得了關羽鎮守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這一事件是對劉備政權的重大挫敗,原有戰略徹底不能實行了。再加上夷陵之戰後實力受損嚴重的劉備再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了。

劉備政權的制度是沿襲東漢政權的制度,一個地方政權採用統一時代的國家制度,與經濟發展和軍隊建設不相稱,劉備政權在制度文化上與曹操、孫權相比沒有制度優勢。



從根本上講,經歷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多年的戰爭,劉備統一天下很難得到民眾的支持,劉備以奪取劉璋政權的姿態統治巴蜀,想要獲得當地士人的支持也是相當難的。

劉備政權取不了天下,是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下來,內部沒有獲取士族、庶族的全力支持決定的。歷史沒有如果,不過你可以在遊戲裡面獲得統一的可能。


灤陽誠毅


蜀漢本身就有問鼎中原的實力。

如果一定要強調變故,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荊州的失守,關羽的死,以及夷陵之戰的消耗。

回到問題本身,它的重心就在於龐統不死,以及諸葛亮留在荊州。

那麼這樣會帶來怎樣的蝴蝶效應呢?我先說好的趨勢。

龐統擅長的,是戰術以及比諸葛亮更加靈活的思維,而且本身因為醜,所以在心態上會更加陰森,所以制定計劃上,會更加劍走偏鋒,且他和郭嘉相似,再出謀上懂得抓住君主的心思,讓劉備更加容易接受。

所以他和劉備是會有化學效應的,一定不會死死抓住與東吳的盟約,而是更加跳脫,也許會在拉鋸戰中取得優勢。

並且諸葛亮,本身算無遺策,如果坐鎮荊州,不說拓展,起碼在防守上會非常牢不可破,不可能被孫權偷襲失守,且在人性的把握上可以和關羽互補,再不濟也可以掃雷,也就不會有糜芳等人的叛變,以及劉封的不救等等。

但是這畢竟是不可能出現的事,說不定會有惡性發展。

比如兩大軍師,為了爭權,大打出手,又或是互相拉扯。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有才能的人一般都不甘心在他人之下。

所以要我說可能是一定有的,但是這個可能也只不過是好壞參半的可能罷了。

點個關注唄。






濁侯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如果真假設一下,那麼,我覺得蜀漢也未必能改變滅亡的結局。

因為龐統其人,其實並無大才。

龐統字士元,生年不詳,年齡應與諸葛亮不相上下。

龐統是三國名士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的姐姐是龐德公的兒媳;龐德公對這兩位晚輩的成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龐德公評鑑當時住在襄陽的人物,稱“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這實在是有自己人誇自己人的嫌疑。因為龐統其人,似乎並沒有什麼非常的才能。

龐統在劉備集團中最主要的表現是幫劉備規取益州。他參與了劉備取益州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決策。從他在涪城建議劉備襲擒劉璋、在葭萌給劉備提出的三策看,龐統實在稱不上王佐之才。他的政治水平甚至比不上劉備本人。

在中國民間的印象中,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這應歸功於《三國演義》的普及作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歷史上,將“伏龍”、“鳳雛”並提以比諸葛亮和龐統的說法,見諸《襄陽記》。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看上去並不聰明。龐統去拜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正好爬到一株桑樹上採桑,龐統就坐在樹下,二人樹上樹下隨意交談,談了一陣,司馬徽覺得他很不簡單,一口氣竟然談到天黑,於是大為驚異,說荊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南州士之冠冕)。

大家認為司馬徽不僅學問大,而且善於知人,他對龐統的評價一傳出,龐統逐漸被世人所知。





Genswell


很難!會導致三國時期延續更長一段時間。

首先:關羽和諸葛亮守荊州,蜀漢不會失去荊州,劉備的方向基本是按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去實施的,東和孫吳,北拒曹魏,這是長期貫徹的戰略方針,因此,諸葛亮不會象關羽那樣急切的攻打樊城,也不會拒絕孫吳的和好,此時劉備坐擁荊州和益州兩地,按地盤實力也只是與曹魏相當,按百姓人口,戰將,謀士,經濟對比,蜀漢比曹魏還是差點!如果劉備諸葛亮感覺時機成熟,可以攻曹魏,孫權同樣窺視荊州,側面支持曹魏,這樣諸葛亮的謹慎不會長軍直入,而劉備從漢中向東北方向攻打,有司馬氏的防守,劉備未必佔到便宜!

然後,孫吳方面,孫權是最狡猾一個君王,為自保,如果蜀漢攻吳,吳可以名義歸順曹魏,但決不向蜀漢低頭主,實質也不降曹魏,如果曹魏來攻吳,吳又會低姿態向蜀漢聯合抗魏,孫權真是一個綿裡藏針的狠角,儘管孫權手下週瑜,呂蒙,陸遜等主戰派想擴張,孫權也不會盲目,孫權對度的把握很準!

最後,戰爭的勝利與否,是需要實力的,實力包括:

人才的實力,無可否認,曹魏從君王曹操曹丕曹睿和戰將,謀士及兵力對比劉備劉禪諸葛亮五虎將及將士,再到孫權呂蒙張昭,曹魏人才濟濟。

經濟方面:當時從人口戶數產值看:曹魏26O萬戶左右,蜀漢150萬戶左右,而東吳120萬戶左右。

戰略地理位置:冷兵器時代,很少西南方政權能攻打北政權而取勝的,幾乎沒有,因為北方在冷兵器時代在兵器兵源經濟後勤保障優勝西南方!

所以劉備不可能統一!


狐羊樹


不可能,關羽只服劉備,存諸葛亮合作存在先天不足。龐統治國理政實戰能力遠不如諸葛亮。劉諸搭配,實為黃金搭擋。劉蜀集團最終未能統一全國,是因為四川資源相對中原來說不是一個重量級。無論經濟還是人才,人才又決定戰略戰術以及一線的戰鬥,曹魏集團佔據了綜合實力的上風。故劉備集團不能統一全國。


江淮好漁夫


馬虎失街亭,大意失荊州。前一句說的是馬謖,後一句則說的是關羽丟失荊州的事情。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匡扶漢室,還於舊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其中荊州和益州是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成為了劉備統一大業失敗的導火索。


那麼,如果劉備和龐統坐守西川,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蜀漢的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劉備能否統一天下?


首先,這個問題中提到了兩個謀士,一為諸葛亮,二為龐統,要說這二人可謂是皆有其才,三國中曾有言曰:雛鳳臥龍,得一者得天下,可見其二人智謀過人。劉備二者皆用之,為何還是偏居一隅呢?孔明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劉備得臥龍鳳雛二人卻未成事,可能是天要亡蜀,可謂時也命也。諸葛亮取西川時,因為看中鳳雛軍事上排兵佈陣的才能,所以特意帶了龐統,而把諸葛亮留在荊州守護大後方。

荊州,是劉備興復漢室的橋頭堡,統一天下的奠基石,更是劉備目前勢力的核心之地。荊州地處交通要道,而且距離曹魏都城很近,佔領荊州能夠對曹魏構成直接的威脅,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奪取西川雖然很重要,但是荊州這條退路也不能堵死,所以留守人選成為了一大難題。關羽作為桃園三結義中的一員,從最初就跟隨劉備南征北討,相當於劉備的一隻臂膀,關二爺有勇有謀,留他在荊州,劉備自然萬分放心。而孔明有治國理政的能力,讓他和關羽共守荊州自然可保萬無一失。


誰曾料想到龐統會死於落鳳坡,鳳雛一死,劉備身邊便少了可堪大任的謀士,這對奪川之戰很不利,所以劉備只得把諸葛亮從後方調到身邊。這就造成了關雲長獨守荊州的局面,也為荊州失守埋下了伏筆。關羽雖然有勇有謀,但是好虎架不過群狼,面對著傾盡全力的敵軍,而己方可用之人都被劉備帶去奪西川了,自己是孤立無援。所以荊州丟失是必然的,而非是關羽一時大意造成的。


再有便是搭配問題,鳳雛之才與諸葛之能該怎麼選擇呢?雖然在帶龐統入川上,劉備也算是知人善任,但是相對於龐統,諸葛亮與劉備共同謀事多年,彼此之間默契更多。另一方面,關羽配諸葛亮,二者皆忠於劉備,劉備在荊州時,二人同奉一主,但是現在劉備獨留二人在荊,荊州的大權該留給誰呢?對敵時,誰來主導?如果諸葛亮主導,那麼關羽雖然信服劉備,但他對諸葛亮也能百分百信服嘛?再如果讓關羽主導,對敵時,諸葛亮與他意見不符時,關羽能接受孔明的計策嘛?

劉備雖然知人善任,但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他征戰時,留守的人員關係該如何調和?權力又該如何劃分?所以,就算是龐統沒有死於落鳳坡,留關羽和諸葛亮守荊州早晚也會出現問題,蜀漢統一大業完成的幾率依舊很小。


輕擷棠梨


我覺得有可能會統一,因為諸葛亮好幾次出川伐魏都失敗的原因就是糧草供應不上,因為川蜀山路崎嶇運輸糧草非常艱難,如果有了荊州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輸糧草,諸葛亮就解決了非常大的難題,自古以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充足也是取的勝利的一大主要原因。



九塊九毛九九九


得中原者得天下。三國演義中,風傳雛鳳臥龍,得一者得天,可劉備二者皆得,卻還是偏安一隅,難成統一大業。中國曆代政權,由北南推易,由南推北難,地勢使然。所以只要曹氏政權據守中原,周邊征戰,可進可退,易成霸業,劉備只要不能佔據中原,再有十個諸葛亮也難以統一中國。


晶靈AD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認為能統一或者是不能統一。要分為內外兩個因素,從蜀國內部而言,劉備的御下之術本身沒有問題,只看如何發揮每位臣子的作用。從書中分析龐統更善於軍事奇謀,諸葛亮更擅長國事內政。在打入西川之後,西川作為天府之國,是一個很好的產糧食的基地,以及人口作為後勤的補給以及預備軍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為之後的打天下做好準備。而荊州作為西川的出入口,是有很重要的軍事意義從荊州可以有多個選擇出擊的方向比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好多了。而且關羽坐鎮荊州本沒有問題,但問題出在關羽的性格上,剛愎自用,情商很低,大局觀不足,需要有謀士輔助。所以個人認為劉備和諸葛亮坐鎮西川幹好後勤工作,關羽與龐統在荊州作為一把出鞘的利劍,或許是有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