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笔记:穆斯林帝国的衰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全球通史》笔记:穆斯林帝国的衰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16世纪的穆斯林世界给人留下了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17世纪,这些帝国开始衰落,到18世纪,他们远远落后于西欧,而且至今仍然落后。对穆斯林衰落的分析今天仍然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因为这个世界毕竟还存在很多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这种制度极为相似的国家,更可怕的还有大量披着现代外衣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群,若站在全球和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种思维方式的话,这种思想被暂时蒙蔽的弊端便一目了然。

穆斯林帝国衰落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统治这些帝国的王朝最后都很腐败。穆斯林帝国的体制为塔形管理模式,首领的腐败无能必将造成王朝的腐败,从而使帝国陷入混乱。然而,王朝没落并非是造成穆斯林国家遭摧毁的唯一因素,所有欧洲都有过昏聩无能、不负责任的统治者,但他们的国家并未因此而灭亡。

2、穆斯林帝国无论在农业、工业、金融方法或商业组织均未发生根本变化,也就是说17、18世纪的经济管理和经济制度与500年前红十字军征战时的基本一样,这种制度,只要统治者精悍、开明,专制帝制就能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中央政府衰弱了,那么朝臣、官吏和军官们就会勾结起来,欺诈社会的生产阶级,他们敲诈勒索无人管束得了,扼杀了私营企业和个人活力。平民百姓中凡是稍微露富的,均为肆意搜刮者对象。因此商人们都藏匿自己的财产,而不是公开投资,以扩大自己的买卖。

3、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妄自以为是不可战胜的他们根本没有想从异教徒即西方世界那里吸收先进的东西。唯我独尊的态度所带来最有破坏性的一个后果是,在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之间,特别是在愈发重要的科学领域,放下了一道思想铁幕,致使科学停止发展,失去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4、穆斯林帝国都是陆上帝国,他们的缔造者土耳其人、波斯人和莫卧尔都是没有航海的传统民族。他们的帝国是向内面向中亚的陆地,而不是向外面对大海,他们对海外贸易极不感兴趣,因此,当葡萄牙人开始夺取印度洋商路的控制权时,他们的反应却很小。这样,欧洲人在不遭受穆斯林反对罪的情况下成为商路的主人,让欧洲极大地富裕起来,并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于是,一个恶性循环也就逐步形成,一度令人生畏的穆斯林帝国因很少参与新的世界经济而仍处于静止状态,并越来越落到后面。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穆斯林帝国的盲目自信和自大乃至自我的膨胀,失去了与其近邻——西方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由此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擦肩而过;而千年不变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和经济制度,使社会发展的动力取决于王朝首领个人的状况,这种危险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整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极少数人身上,历史总会在这样的制度下发生偶然事件和必然的结果,这种结果是,穆斯林帝国看着西方世界绕过东边的陆地而开辟了海上航线,从而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把他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