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在演義中,單雄信的職業是綠林七省總瓢把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黑社會老大。但他卻不愛欺男霸女,專好結交各類英雄好漢。這一點在《隋唐演義》第八回“三義坊當鐧受腌臢,二賢莊賣馬識豪傑”中可以看出。

雄信復進書房去封程儀三兩,潞綢二匹,至廳前殷勤致禮道:“要修一封書,託兄寄與秦兄;只是不曾相會的朋友,恐稱呼不便,煩兄道意罷!容日小弟登堂拜望。這是馬價銀三十兩,銀皆足色;外具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舍下本機上綢二匹送兄,推叔寶同袍分上,勿嫌菲薄。”---《隋唐演義》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單雄信劇照

這時候的單雄信是不認識秦瓊的,但是隻因為聽過他的英雄事蹟,便把他奉為兄長。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單雄信的赤子之心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仁義無雙的單雄信,最後卻落了個身首異處,家破人亡。這究竟是為何?

其實深入探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單雄信的結局早已註定。

重情重義

重情重義是單雄信悲慘下場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我相信看到這一定會有人提出疑問,重情重義是優點,怎麼會害的單雄信家破人亡呢?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單雄信畫像

首先瓦崗眾人起義,雖然是為了反抗暴隋。但是這麼早起義,顯然不是最好的時機。之所以那麼早起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程咬金被抓,為了救出程咬金,眾人只能提早造反了。也就是這時候,單雄信只顧著救程咬金,卻忘了自己二賢莊中還有上百口人丁,待到他反應過來時,全家老小早已被屠戮殆盡。

就因為一個“義”字,導致全家滅門,雖然是因為疏忽大意,但是重情重義這個性格也起了重要原因。有時候就是這樣,看似優點,實則弱點。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單雄信臉譜

錯信“兄弟”

前面說了,單雄信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因此這也決定了他對兄弟情義的珍惜,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他後面的悲劇。

瓦崗發展到後期,由於李密的昏庸,導致大魏(瓦崗軍號大魏)上下離心離德。單雄信在徹底失望的情況下,第一個離開了瓦崗。後來在外面四處漂泊,成了洛陽王王世充的女婿。他找來了秦瓊和羅成一起效忠王世充。彼時的徐茂公卻在大唐擔任軍師,這時候的大唐與王世充,劉武周,朱燦,竇建德等早已到了大決戰時期。為了瓦解王世充的實力,徐茂公用計騙走了秦瓊等人。最終五大反王被大唐所破,單雄信再一次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斬首。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監斬單雄信

一生重情重義,對兄弟兩肋插刀,最終卻被兄弟插了兩刀,真的是可悲可嘆。

三哥,你在唐營為帥,我在洛陽成家,你帶走了叔寶和咬金,連羅成也不留給我,都怪我單通瞎了眼~~~~~~~~~~忠君不事二主,你是知道我的,我是不會降的,殺啦我吧。今生不能報此仇,二十年後某再來。--單雄信

性格太過固執

雖然單雄信重情重義,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為人太過固執。可能也就是固執,他才會對兄弟這麼看重。可惜一生錯付兄弟,落得悲慘收場。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羅成監斬單雄信

單雄信的固執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兄弟情義的固執。因為他顧念兄弟情義,所以明知秦瓊等人會投唐,依舊沒有對他們痛下殺手,反而放任他們離開。也就是因為把羅成等人放走,導致了羅成鎖五龍,單通家破人亡。悲哉,悲哉。

對仇恨太過執著。單雄信不投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與李唐有仇。說到這又要提二賢莊被滅這件事了。這件事的主使人是楊廣,但是執行人卻是李淵一家,雖非故意,但是人確實是被李家所殺。因此單雄信發誓一輩子不投李唐。

綜上兩點可以看出,單雄信是一個固執的人。他對情義固執,對仇恨固執,並且終生不改。寧願是死,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誓言。這樣性格的人,過剛易折,最終的下場也是早已註定。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單雄信參加秦母壽宴

其實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單雄信的性格和程咬金一樣。遇事能躲,善於打小算盤,做事之前思慮周全。那麼單雄信的結局還會如此悲慘嗎?可能不會了吧。但是如果這樣,單雄信還是那個綠林七省的總瓢把子嗎?還是那個忠義無雙的單五哥嗎?當然不是了。

天命所歸

有時候可能真的是運氣吧!天命所歸。

如果當時回二賢莊報信的人提前到家,那麼單雄信也不會慘遭滅門,自然也不會與李氏一族結怨。如果瓦崗能夠有一位雄才大略的領導者,以瓦崗的實力絕對能夠爭奪天下,單雄信也不會憤然離去,流落洛陽。如果李氏一族昏庸無道,秦瓊等人也不會投唐,單雄信也不用和兄弟們割袍斷義。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二賢莊

但是事實卻是,回去報信的人並沒有早到。瓦崗的領導者李密缺乏大志。李氏一族也並不昏庸,相反非常賢明。所以是天命歸唐,不歸單。終究是天命所歸啊。

開始時的單雄信是意氣風發的,喜愛結交英雄好漢,朋友遍天下。後來的單雄信不僅不能報仇,自己還落了個斬首示眾。監斬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臨死前想要見秦二哥一面也沒見到。難怪老話說的好,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其實想想,單雄信的人生悲劇也是大多數人的悲劇。一生堅守自己的原則,卻被現實打敗。最後因為現實的利益,被自己的兄弟背叛。自己的仇人逍遙法外,自己卻沒有能力報仇。

《隋唐演義》中最義氣的單雄信,結局卻是最悲慘的。原因早已註定

在洛陽的單雄信

在洛陽最後的生涯,單雄信一定是落寞的吧。看著那夕陽漸漸落山,就像看到了洛陽王的下場,看到了自己的下場,卻也只能無奈嘆息。小時候看隋唐英雄傳時,看到秦叔寶等人逃離洛陽,我是十分痛快的。但是現在再看到這一集,我的心中只有對單雄信的心疼了。

重情重義,相信兄弟,執著,本來是優點,但是敵不過一個天命所歸。終究是一切到頭終是空。

參考書籍:《隋唐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