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城外人的疫情日記,另一隻眼看“圍城”:封城之下(之二)


●山梔子

一名城外人的疫情日記,另一隻眼看“圍城”:封城之下(之二)

2

正月十六,公曆2020年2月9日,這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此時,武漢、湖北,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封城結束了14天。

這個幾乎是舉國中小學春季開學的日子,沒能如期開學。

疫情洶洶。

我們在各級“公告”中開啟了第二個14天的宅家抗疫生活。

線上教學於正月十七開啟。為了這個特殊背景下的“開學第一課”,全體教育人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考。

“一把手”鄭奎局長說得好,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應時之舉,順勢而為。

線下的一場碰頭會後,會議轉為線上。各個層面,一個接一個,直到每一名家長和學生。面對新事物,誰都沒有充分的準備。平時有過體驗或學習認真的人,運用起來就順手一些,其他的,多半是手忙腳亂。

某天,我參加一個更高層次的關於中小學網絡教學的視頻會議。沒有想到,進入釘釘群就像進了菜市場,至始至終沒有安靜下來過。有講了幾分鐘沒有打開麥克風的,有麥克風沒有關還能聽到有人在給孩子補課的,有開著開著會人被另外一個視頻會議系統拉走了的。這場景下,攝像頭背後的人一個個竊笑著。

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我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學徒。無論是校長,還是老師,大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一個會議尚且如此,直播教學和線上輔導的難度可想而知。

開播的前三天,學校直播團隊建了一個群“直播星星”,好美好的名字。樂鄉上空,群星閃耀。這個團隊的每一點星光,都是學校和教育不可忽視的力量;也許就是明天一顆顆耀眼的明星。每天,每時,這個群裡異常活躍,相互請教,共同探討。何曾想到,直播的技術難題,都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裡解決了。這一瞬間,每一個人都成長為了“師傅”。

每一個人都有潛力;瞬間的偉大,往往也是非常時刻特殊環境“逼”出來的。

正月十七上午9:00,學校所有的主播們同時上線。聽到那熟悉的,甜美的聲音,我知道,老師們成功了!劉繼蓉老師的開學第一課“寒假延時日,也是成長時”面向全市小學1-3年級同步直播,在線人數達8萬餘人。

這一課,來得多麼辛苦。

事後,分管教學的小軍校長告訴我,趙蓉老師為了直播課,幾天沒能睡好覺;王芳老師鄉下信號不好,手機也成了“移動”。

課後,不少老師寫出了她們的“主播日誌”,其中辛酸,她們不言,你真的想不到。

線上答疑也不是省心的活兒。群中每天都在上傳著輔導老師和孩子們交流答疑的截圖,真是:幸福的老師都是相似的,尷尬的老師各不相同。

一名城外人的疫情日記,另一隻眼看“圍城”:封城之下(之二)

線上教學進入第10天時,我在群中給所有的“直播星星”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各位主播你們辛苦了!今天是直播第10天了,直播效果越來越好,可見大家越來越熟悉了。兩個星期,時間雖然不長,課節雖然不多,但走過來是真心不容易,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幕前一節課,幕後夜難眠。我雖然看不見你們直播的樣子,但能聽到你們甜美的聲音;我雖然看不見你們備課的樣子,但我知道,每一次的30分鐘之前,都有你們逐字逐句的推敲,反覆多遍的模擬,最最認真的準備。為了這一刻,你們辛苦了;為了這一課,大家盡心了!後面,還要繼續!請相信,辛苦的不只有你們自己,關注的也不只有你們的學校和同事。待到春暖花開、校門敞開時,再面謝老師們!

直播的日子,我真的被老師們感動了。

想起去年末的最後一次教職工大會,我和老師們分享了我對教師的期待——以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學校,我希望老師們成為學生和家長心中的“網紅”。真沒有想到,契機就在眼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老師們真的如我所願,成了不折不扣的“網紅”。

朱永新說,最好的未來在當下。是的,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一次在線教育。是苦難,也是幸運。時代讓我們承受苦難的時候,也給予我們歷練成長、融入未來的機遇。

五年前,北京一家在線教育機構在看了我的系列作文教學文章後,邀請我給他們講一個系列的“作文直播課”,每週2節課,報酬每節課400到500元,另還有根據在線人數多少的獎勵“分紅”。面對一個很有誘惑力的聘請,我只能心動,無能為力。那個時候,我還不懂微課,更不會做直播。這一次,我被可敬可愛的老師們教會了。

這讓我想起了盧志文的一句話:說教改變不了觀點,應用會。

幾乎每天,我的公眾號都會收到來自一張老師們線上教學的日誌,箇中滋味各不相同。我會定期選發其中一些比較有故事、有心得的作品。我從中讀到一種越來越深刻的感受,無論是主播,還是輔導,每一個老師都不容易,每一種經歷都刻骨銘心。

春暖花開,當我和老師們再次在校園相見時,她們一定不是去年的老師了。孩子們,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