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说劳务派遣没有好结局的朋友,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真正了解过劳务派遣。

且不说国外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劳务派遣,因为那些离我们太远,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拿我们现在国内的派遣来说,劳务派遣只是一种用工形式,并没有我们一些朋友口诛笔伐的那么恶劣。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目前,大面积用工的国内劳务派遣工存在这么几种模式:体制内派遣用工、非体制企业正规派遣用工、非体制企业假派遣用工。

体制内的派遣用工,主要是由于编制限制。

我们都知道,体制的编制是有限的,但是工作又不能不做,对平时增加的任务怎么办?增加编制、外包、用派遣工、用临时工。

总的来说,体制单位的领导,最喜欢的是增加编制,这是最省事、一劳永逸的办法,我们有时候觉得,单位用派遣工是领导的意思,其实很多时候,领导不是特别喜欢用派遣工,说句老实话,他要的是出成绩、完成工作任务,只要上头给编制,他巴不得单位上全部都是正式工,好管理,反正钱又不用他出。

无奈,增加编制的权力不在单位手里,可是工作又要完成,怎么办?只好请临时工、把部分工作用派遣工,但是现在不少领导恐怕更愿意把某一些工作打包给外包公司,省事。

所以呢,体制内的派遣工,基本上不会涉及重要岗位,而且说实话,真的是可以随时裁撤那一种。

不过,在目前来看,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但是体制内的派遣行为属于例外,并不受该法规的约束,而是按照原来体制内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非体制企业正规派遣工,是正常用工的一种补充。

一般的企业用正规的派遣工,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完成紧急的工作任务,而企业人手不足,不得已向第三方派遣单位引进派遣工人,并支付相关的劳务费用。

正规劳务派遣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约束,派遣员工在本质上和正式的劳动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的是,劳动者不隶属于企业(用工单位),而是隶属于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单位。

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享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各项权力,并不因为自己的派遣身份区别对待。

当然,目前的派遣法规下,有一些限制,所以,批量派遣的员工层次并不高,一些高层次、重要岗位的派遣业务,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大面积铺开。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非体制企业假派遣工,挂羊头卖狗肉,违规行为很多。

之所以现在很多劳动者对于劳务派遣的成见那么深,以至于劳务派遣快成了大家声讨的对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假派遣行为造成的恶劣后果。

假派遣经营业务的前身,很多是中介业务、临时工等“升级”过来的,主要以“吃差价”的模式赚取非法利润,而且有一些不良商人不按照正常缴税、不给派遣员工正常交社会保险,更有甚者,克扣员工薪水、坑害用工单位。

当然,这一部分害群之马毕竟不是主流,也是有关单位重点打击的对象。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不管是哪一种派遣,都是以劳动合同为基准,没有特例。

说到底,只要是和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普通劳动者享受的权益是一样的,都按照劳动合同执行,没有特例。

从入职、薪资、晋升、福利、社保到员工的日常管理、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务派遣工依法享受和普通劳动者一样的权益。

如果要说不同,那就是普通的劳动者签订合同是和用人单位自己签订的,劳动关系在企业,派遣工人的劳动合同是和具备劳务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单位。

假如派遣工人在就业的过程中遭到不公平对待,比如克扣薪资、福利、违法辞退等,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流程和普通劳动者的流程一致,适用的法规也基本一样,所享受的违规补偿、经济补偿都一样的计算标准。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以,我们不管是通过派遣还是没有通过派遣就业,平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签订的劳动合同,至于其他的,好好工作就是了,只要能挣钱,是不是派遣其实不是那么关键,如果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协商没有结果,那也直接拿着证据去投诉就是了,没有那么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