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里半。"啥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耕文化的一部分,是歷代農家人們的智慧結晶,是祖祖輩輩們用心總結出的經驗.

經過歲月的變遷,流傳至今。如今,在很多農村家庭,飯後家裡的老輩們仍會把這些俗語耐心的給小輩們講解,那一句句簡短的語句,蘊含著大哲理。

農村老話

農村俗語有很多種類,有關於天氣的,例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也有關於屬相的,例如"十羊九福全,一羊坐殿堂";還有關於動物特性的,例如今天所講的"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里半",大家知道為什麼古人會說這句俗語呢?

農村老話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貓能記千里路,狗能記萬里路,母雞隻能記二里半的路。這短短的一句話足以顯示出了我們老祖宗觀察的細緻入微,貓、狗、雞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幾種動物,為什麼古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老話

貓記千

據科學調查,貓的大腦雖然只佔全身體積的0.9%,但是管理信息的神經細胞卻很多,而且貓的短期記憶可以長達16個小時,足以看見貓的記憶力驚人。農村養貓的人家應該都知道,自家養的貓就算不見了也不用擔心,因為在天黑之前,它玩夠了就回來了。所以古人所說的"貓記千"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還有一個真實的事件,也驗證了貓的記憶力極好。因為兒女在鎮上有了自己的事業,所以便把住在農村的王老太太接了過去,當時王老太太家裡就養著一隻狸花貓。

農村老話

可是當時搬家的時候人太雜,狸花貓就被嚇跑了,老太太回去找了好幾次都沒找見。一年後,在自家門口的灰堆上躺著一隻狸花貓,很像自家的那隻,老太太試探地叫了一聲貓的名字,貓竟然有反應,得知自家的狸花貓回來了,老太太高興壞了。自己現在的房子距離老家有十幾裡地,不知道貓是怎樣一點點找過來的,如此可見貓的記憶力有多好。

農村老話

狗記萬

狗的記憶力很多人也是瞭解的,因為狗狗不單是人類的好朋友,更是警務人員的好幫手。警犬的鼻子很靈敏,記住一種味道後久久不會忘記,記憶力最值得誇讚的就是導盲犬了,它可是保護主人的好幫手,記路的本領也很強。狗狗有很強的回憶力和定向力,它可以通過三種模式將一段路記很久。而且大家都知道狗是一種非常忠誠的 動物,它對其他實物可能不會記那麼久,但是它的主人它一輩子都會記得。所以在農村,散養的狗幾乎不怕丟,過一陣子它就自己回來了。

農村老話

母雞隻記二里半

對於母雞的記憶力,相信農村裡養過雞的都有目共睹。在村裡,誰家的雞都跑丟過,這足以見證了說母雞隻記二里半都是在誇獎它了,母雞的記憶力是極差的。而且,農村家裡的老人常常會給自家養的雞身上做好記號,這就是為了跑丟的時候方便認出自家的雞。

農村老話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都對"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里半"有了一定的瞭解,你怎麼看待這句俗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