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實拍了12件,中國臺灣省臺北故宮,每一件珍寶都價值連城


您知道嗎?1948年從大陸運往臺灣的文物總計為五千四百九十六箱,而且這些文物,都是自古以來最珍貴和最有特色的稀世珍寶。目前藏在中國臺灣省臺北故宮的文物約七十餘萬件。我有幸三次參觀臺北故宮,唯獨2019年5月這次,竟然被允許和鼓勵拍照,這樣我才有了機會用圖片和視頻將它們陸續分享給大家。#文史之旅#

這就是圖一中大家圍觀的“清·光緒,綠地魚龍圖花式瓶”。這個大綠瓶子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的個頭很大,而且成八瓣花形。我們走近看它才會感受到它表面清亮的黃綠色彩釉特別的溫潤,視覺感受極為舒適。瓶上浮雕是五爪龍遨遊彩雲間,下面是鯉魚躍龍門,這些都蘊含著出人頭地的美好願望。

臺北故宮藏有玉器5萬多件,其中就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等。這款翠玉白菜原本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裡,後人猜測它是瑾妃的嫁妝,即寓意多子多孫,又象徵瑾妃的潔白純潔。為什麼說寓意多子多孫?因為白菜上的兩隻昆蟲,螽斯和蝗蟲,它們在清朝就是寓意皇族子孫滿堂的吉祥物呢。


這一次有幸見到了這款“清·雍正,畫琺琅黃地花卉紋烏木把壺”,這件文物顯然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執壺有明顯不同之處,這把壺的壺蓋與把手以轉軸相連,壓下按鈕即可開啟,這件寶貝曾經漂洋過海於1998年參加了巴黎"帝國的回憶"展,除了彰顯其高貴的氣質及雍正王朝畫琺琅的時代特色以外,也再次詮釋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這款“清·康熙,五彩鏤空香薰”模樣特別招人喜歡,它是集裝飾性和功能性並存的清康熙宮廷用品,相當珍貴。我前兩次到訪並沒有見到它,所以能看到它格外地高興。這款器皿無論是三段疊合的形式,還是諸如底部三獸足、以及釉彩裝飾都極為考究,不失為清康熙年間的文物珍品。

我在臺北故宮裡耽擱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這個象牙球的展櫃。它就是“清,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它的直徑才12釐米,竟然被雕刻了24層,每一層都可以靈活轉動,這著實太令人震驚了。據說即使最優秀的古代能工巧匠,要完美地雕刻這樣一個象牙球,也許要花去他一生的時間,這也太過於觸目驚心了,所以才令我一直矗立在那裡,驚歎不已。


這款“清,珊瑚魁星點鬥盆景”是李蓮英送給慈禧太后的生日禮物。珊瑚魁星點鬥中的魁星是用一整塊的紅珊瑚雕琢而成,他手舉北斗七星,腳踏龍王九子鰲魚,寓意為“獨佔鰲頭”,“魁星高照”之意。它是清朝宮廷中非常喜歡的吉祥擺件,是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品。

這款“清·雍正,畫琺琅黃地牡丹紋蟠龍瓶”跟前文那款“畫琺琅黃地花卉紋烏木把壺”屬於一個系列的琺琅類文物,它高21.3公分,足徑8.8公分,這款畫琺琅蟠龍瓶表面以中國吉祥花卉牡丹花為素材,瓶肩兩側鑲嵌鎏金蟠龍,故名為牡丹紋蟠龍瓶,它可是皇帝御用器皿。

這組“清·乾隆,金胎內填畫琺琅,西洋仕女執壺、杯、盤”特別耐看,這組壺、杯、盤,無論是它們的蓋、頸、肩、腹及足部都裝飾有各種形狀的開光,開光處都繪有不同的花卉或是西洋的房屋,還有母子圖等都極為生動。這組器皿有乾隆年制的雙方框雙行楷書字款,它也堪稱清乾隆年間的琺琅精品。


這款“清·乾隆,粉彩鏤空雲龍紋轉心冠架”,不僅可以擱置官帽,還可香薰、轉動賞玩,是一款有趣的宮廷器物。吉祥龍紋飾自古以來就是宮廷最為喜愛的,這款冠架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也蘊含著富貴滿盈、吉祥如意之美好的寓意。

這款“清·乾隆,粉彩黃地八卦如意轉心套瓶”跟前文的冠架屬於一個系列的文物珍品。這個瓶子可不一般了,整體結構非常地複雜,集鏤雕及錦地紋於一身,且是可以拆開的套瓶,我即使是近距離觀賞,也沒有搞懂它是如何拆解和轉動的。大家仔細看如意雲紋,看似分開實則又是彼此相連,寓意為上下交通、國泰民安。

據傳,清嘉慶年間的瓷器沿襲了乾隆年間的舊制,所以這款“清·嘉慶,粉彩番蓮紋包袱式瓶”無論造型、釉彩、紋飾都飽含著乾隆年間的遺風。因其腹部裝飾錦地包袱紋故被稱為包袱式瓶。它堪稱嘉慶年間粉彩器皿的上佳之作。


最後分享一個看似最喜慶的物件吧,它就是“唐,灰陶加彩仕女俑”,我看到它內心就特別地喜悅,總覺得她不僅美麗,更是可愛至極。她體態豐腴,櫻桃小嘴、眼睛細長,是唐代美女的典型代表。只可惜這款仕女甬屬於陪葬品,並非宮廷中的擺件,大家一定要曉得。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文史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