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饭团儿的同事小妹最近古装剧刷的太多,导致沉迷于古风文化,恨不得分分钟穿越回古代,来一场浪漫的邂逅,体验刀光剑影的江湖生活,顺便渡个劫修个仙炼个丹什么的。为此,不惜花了大价钱买了汉服,还天天看野史熟悉经典桥段,学习生活技能。饭团儿只好使出自己的杀手锏:“请问你能适应他们的饮食吗?”小妹愣住了,想了半天,默默地把把汉服退了款,继续追剧了。


今天就让我们盘一盘中国古代的“酱”。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醢(hǎi),是古代十分流行的食物吃法,简单来说就是肉酱。当然后期也发明出了与其相关的一种刑罚,就是把人剁成肉酱的意思,可以说相当残忍了。但对于食物来说,种类却很多。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根据《周礼·天官》,周王经常吃各种醢,醢的种类多达十几种。直至今日,沿海地区也有食用的习惯,比如用小虾和盐巴做成的虾酱,既容易保存,在发酵后,脂肪变成脂肪酸,蛋白质也转化为氨基酸,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相传,如今的酱油也是由周公当初吃的肉酱演变而来。鱼肉剁成肉泥,再发酵,上面漂着的那层油咸香适口,下饭增香,清光绪《揭阳县正续志》记载说:“涂虾如水中花……土人以布网滤取之,煮熟色赤,味鲜美,亦可作醢。”潮汕地区称它为“醢汁”,是不是看上去非常像如今的鱼露呢?

《礼记·内则》:“食,蜗醢而苽食雉羹,”这是说:要吃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最好用菰米为饭(一种黑色的稻米,属于供君王食用的六谷之一),再配上雉羹(炖鸡)。可以说相当讲究了。还好,蜗是指蚌蛤,如果是蜗牛或者鼻涕虫,那真的太可怕了。


除了这种常见的食材,贵族还会发掘一些奇异的酱,比如屈原的诗词中曾形容:“醢豚苦狗,脍苴蓴只”,其中的苦狗可能是胆汁浸渍的狗肉,也可能是炖狗肉蘸苦酱。另外,《周礼·膳夫》中写到周天子“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其中的“肝膋”,就是用狗的肝脏,外面裹上狗的网油做成的,狗肉也被做成了狗肉酱。但食狗肉也只有在秦汉时期比较盛行,从魏晋南北朝起,佛教兴起,食用狗肉之风渐渐衰弱,到了隋唐以后,狗肉已经成为了难登大雅之堂的菜肴,属于低级食品。在游牧民族眼中,狗一直被视作忠诚的伙伴,食用狗肉更被视为难以接受的行为。到了现代,在香港食用狗肉是违法行为,某些区域的狗肉节也被取缔,狗狗作为人类的好朋友,终于摆脱了被端上餐桌的悲惨命运。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作为奢侈的贵族,是有专门的“醢人”来专门制作用来吃的“醢”的,相当于“下饭酱厂厂长”。人员由阉奴5 人、女醢20人,另加女奴40人组成。而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制作醢。醢的原料由另外一班人专门供应。制作醢时,先要把食材改刀切成小块,然后晒干除去水分,接下来剁成肉沫,然后把肉沫拌上醯,一种类似醋和酒,帮助发酵的东西,原理和现代做酱油用的粬差不多,密封,放在阴干的地方等上100天即可。


比如说:蚳,读作chí,东汉学者郑玄注称,“以蚍蜉子为醢也。”蚍蜉子就是蚂蚁卵,这些蚂蚁卵就由“鳖人”去寻找,专挖蚂蚁窝。蚂蚁酱专门用来蘸干肉片,这要牺牲多少蚂蚁卵才能做出酱来呢?一直到唐朝,在《岭表寻异》中还有记载:“交、广溪洞间,酋长多收蚁卵,淘泽令净,卤以为酱。或云其味酷似肉酱,非官客亲友,不可得也。”也是用来招待贵客的。

如果饭团儿同事真的穿越回古代,还要提醒她一下,看到一群人蹲在地上撅着屁股认真的掏蚂蚁洞的时候,不要冒然上前打扰,不然还有妨碍公务之嫌呢。


除了蚂蚁酱,还有带骨的獐子肉酱--麋臡;蠃醢:一种细腰蜂做成的酱;脾析--牛百叶酱、蜃--大蛤蜊酱、豚拍--小猪肋肉、雁醢--大雁肉酱、兔醢--兔肉酱,兔子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


醢最早的记载距今约3000年,公元前1000年,诗经中记载:“醯醢以荐,或燔或炙”。连孔子都说:“不得其酱,不食《”(摘自论语.乡党》),醢作为调味辅料,看来收获了古人的好评。而且这个醢还不能随便的吃,要有特定的礼仪。比如招待客人的一方,“脍炙处处,醢酱处内”,说醢要摆放的离客人近一些。而客人“毋歠醢”,就是客人是不能把酱端起来吃的。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可毕竟吃得起肉和鱼或者蚂蚁的,都是贵族,普通平民只能吃植物做成的酱,比如用大豆和面粉做成的酱,到西汉时期已经广为流传了。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详细的大豆酱制作方法:面粉与大豆混合,加入曲霉一培养。大豆含蛋白质为主,面粉含淀粉较多。蛋白和淀粉同时存在时,有益霉菌的繁殖会更加顺利,产生各种酶,充分分解其中的营养物质,变成风味独特的豆酱。在魏晋南北朝时,豆酱的地位超越了肉酱。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在元朝的《居家必用》中有记载做法的酱有:大豆酱、小豆酱、面酱、豌豆酱、刀豆酱、榆仁酱、淡豆豉等等。元曲中形容“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唐朝以后,豆酱也在生活中牢牢的占有了一席之地。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以小麦为主要原料作出的酱,统称为甜面酱,用大豆、黄豆做的酱被称为豆瓣酱。现如今主要分为这两大类。甜面酱对于北方人,可以卷饼,可以炸酱面,还可以做出各种美味的酱味菜肴。而说起豆瓣酱,不得不提,在清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用蚕豆和面粉混合的蚕豆酱。不加辣椒的是甜豆瓣,加了辣椒就是辣豆瓣。“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对于川菜,豆瓣酱大概就是灵魂所在了。豆瓣中的皂草苷可延缓人体衰,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保持血管软化。可以说非常的有益身体健康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不过据说有种疾病叫做“蚕豆病”,就是一种吃了蚕豆或者蚕豆制品会发生溶血症,这类人就要绕道而行了。

醢(hǎi),古代最初的酱,达官贵人才能吃到,珍贵稀有还健康

虽然如此,但古人对于果酱的记载实在不多,在《周礼.醢人》中“五齐、七醢、七菹、三臡”中,郑玄标注“昌本,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凡醢酱缩合,细切为齐,全物若艓为菹”,所以菜被切成段,放入醯腌制,就是“齐”。整颗的菜来腌制叫做菹。而不同的齐和菹要与特定的发酵酱来混合食用。由此看来,并没有古代蔬菜制酱的技术并不发达,更多的是腌制。类似于如今把蔬菜用面酱或豆瓣腌制后食用。


“北人不可无酱,南人不可无豉”,酱由3000多年前,慢慢进化到如今,已经深深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刻下了印记。由最初的单纯保存食物,到如今提炼食物的鲜味作为调味品,随着技术的发展,酱慢慢进化成一种烹饪方法“酱法”,中国作为酱的创始国,不但在中国范围内开辟了新的饮食天地,更流传到海外,衍生出了更多的形式。说到这里,饭团儿赶紧下单叫了炸酱面,准备给同事小妹普及一下酱的知识,毕竟小妹以为古代没有盐和糖,难以忍受。但其实有“酱”这种神奇的存在,好吃起来可一点也不含糊。


文字:王笑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在这个快节奏的996时代,有着吃不完的外卖,加不完的班。在这个年纪,你无法自由的放飞自我,也同时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不断感受到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传递给你身体的预警,你悄然意识到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你想要开始去健身,想要开始注重饮食。但是下班需要应酬,周末需要陪孩子去课外班的你,从没有多余的时间真正的为自己考虑。

我们,【肥瘦相煎】,一个专注于传播健康理念的品牌,想要为你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我们有专业的健身营养大师、超会研究健康低卡美食的大厨、天才画手设计师、还有一群精英同事专注服务于有需求的你。从此你不需要去自己查那些难以理念的健身词汇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你也不用费心去想吃什么会长多少卡洛里。

我们用漫画形式带你轻松读懂【做饭那点事儿】,我们用简单幽默的文字让你明白如何快速做出一道适合自己的【低卡美食】,同时我们也贩卖贴合生活的漫画人生。

薯条儿、饭团儿、凯哥,我们旗下的三个IP人物每周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故事,关注我们,加入肥瘦家族,从此你也是可以给别人科普知识的大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