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酒:我只想做好自己,對江湖不感興趣。

金沙酒:我只想做好自己,對江湖不感興趣。

1963年10月,第二屆全國評酒會結束,貴州茅臺繼1954年入選四大名酒後,再拔頭籌,排名第一入選全國八大名酒。作為全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省份,獲此殊榮實屬不易,因此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10月18日晚,周恩來總理召見時任貴州省委書記周林、國家輕工業部部長沙千里,聽取二人對貴州白酒工業的情況彙報。總理聽取彙報後明確指示:貴州擁有品類豐富的白酒資源,未來將會成為貴州發展的希望所在,周林同志要把發展白酒作為工作重點來抓,要迅速找到一些重點白酒,進行培養扶持。周總理還安排輕工業部沙千里部長在資金、技術上給予貴州重點支持。帶著周恩來同志的指示,周林書記回到貴州後立即安排召開貴州省第一屆評酒會,要求各專州送選優質白酒參評,並在沙千里部長的支持下,成立了由國家級白酒專家周恆剛為組長的專家評審委員會。

此時的貴州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困擾,農業生產尚處於恢復之中,由於對糧食供應的高度依賴,眾多白酒企業的生產均處於停滯或不正常狀態,尤其是醬香型白酒採用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糧食短缺造成的影響更為巨大,當時貴州全省近百家酒廠中,僅有赤水河畔的茅臺和金沙兩家堅持醬酒工藝,守護著這一民族瑰寶。

而金沙的醬酒技術傳承,也得益於茅臺的大力支持。1951年,政府對原有的金沙源村義齋燒坊、慎初燒坊、齊家酒坊等地主資產和民族資本家產業進行了國營化改造,成立金沙源村窖酒廠,建廠之初,百廢待興,尤其是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在政府的協調下,剛完成國營化改造的茅臺酒廠將年過半百的劉開庭派回金沙,挑起了技術大梁。劉老先生兩歲隨父兄來到金沙,後赴茅臺學徒,青年時期回到金沙創業,人近黃昏再回金沙,他兩度回到金沙奠定了金沙醬酒事業的基礎,也贏得了金沙人民的尊重,源村窖酒廠釀造的第一批白酒,被命名為“金沙回沙酒”,既代表了醬酒的回沙工藝,也寄託了人們對劉開庭先生回到金沙的感激之情。

劉開庭回到金沙後,潛心進行金沙醬香型白酒的釀造與勾調,產品品質逐漸趨於穩定,雖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的波折,但老酒庫存依然支撐金沙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到1963年,金沙老酒庫存已有近百噸,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天文數字。1963年11月,畢節專區接到召開貴州省評酒會的通知,派專人趕赴金沙,督促參評事宜,劉開庭親自上陣,經三個晝夜的不斷勾調品評,取得參評樣品28斤,封存到土陶壇內,帶著兩名技術人員隨畢節專區領導乘吉普車前往省會貴陽,事後其隨行人員回憶,從金沙到貴陽翻山越嶺走了差不多20個小時,劉開庭一直堅持將酒罈抱在懷中,生怕破碎。

1963年11月25日,週一,初冬來臨,天空飄著瑟瑟凍雨,全省選送的38個白酒樣品被逐一擺放在貴州省政府招待所二樓會議室,雖然窗外陰冷刺骨,但包括劉開庭在內的企業代表們卻緊張得冒著微汗,現場一片靜寂。由國家級白酒專家周恆剛帶領的專家評審組18名評委正襟危坐,用盲評的方式對38種酒體逐一品鑑,再綜合評分,為保證公平起見,在專家進場前進行了抽籤定編號,金沙的編號是017。受貴州省委書記周林委託,貴州省副省長戴曉東同志親臨現場,等待專家們的評審結果。

從早上8點開始的評審,一直到11點,經過盲評逐一對比,八種酒體最終擺在了周恆剛的座位前,作為評審組的組長,他要在這八個酒體中選出一個“頭名狀元”,僅僅20分鐘後,有6個酒體就被他推到了一邊,臺前剩下了編號為017和022兩個酒體。對著這兩杯酒,周恆剛反覆品評對比,遲遲未下結論,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指針已經指向了12點,現場依舊安靜得令人緊張,周恆剛的額頭也微微的開始冒汗,戴曉東省長也悄悄地走到了臺前。

生性內斂的劉開庭坐在臺下一言不發,但額頭上的汗水已經充分暴露了他的緊張之情,思慮再三後,他打破了現場的寂靜,用濃重的金沙口音對著臺上的戴省長說:戴省長,17號酒是金沙酒廠的!戴副省長聞言鬆了一口氣,將兩杯酒端起來輕品一口,對周恆剛說,17號酒的確還是要稚嫩一些。周恆剛從座位上站起來,端著017號酒走到劉開庭面前,輕鬆的揶揄道:那就再拿回金沙再錘鍊一下。

12點10分,戴曉東副省長代表貴州省委省政府宣佈了貴州八大名酒的歸屬,金沙與茅臺等八個品牌光榮入選,茅臺實至名歸獲得“頭名狀元”。戴副省長高度讚揚了貴州白酒,並勉勵金沙將評選過程中的小插曲當成鼓勵,繼續發揚革命精神,學習茅臺,更要做好“貴州二茅臺”!

50餘年過去,當年的親歷者大多已然作古,為了支持烏江庫區建設,金沙窖酒廠也於1984年在保留源村老生產車間的前提下,搬遷到了新廠房。在“做好貴州二茅臺”的精神勉勵下,以“國酒茅臺為國家,民酒金沙為大家”為企業使命,勵精圖治,蟬聯隨後的歷屆貴州名酒,至今已發展成為貴州第二大酒業集團、中國第二大醬酒基地,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貴州二茅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