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我的情人

青島城市及青島人身上,除了孔孟之道達禮重義的齊魯情懷,還有一種洋氣—— 一種異於傳統的現代文明,這正是情人身上讓我鍾情的氣質與魅力……

於文崗/文

青岛,我的情人

對青島的鐘情,源於年少時的一次旅行。

那是1972年初夏的一天,讀中學的我,在滄州上了青島至北京的39次直快列車。那時的列車廣播室就是個流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沿途各站各地方都要介紹一番,臨到終點還作一小結。39次列車的小結大意是這樣的:“旅客們,列車就要到達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了。本次列車從秀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始發,途經天下泉城濟南,跨過了黃河,跨過了海河,就要到達終點站……”隨之一番“首都”“心臟”“歷史人文”介紹後,悠揚的《北京頌歌》響起。

那時起,“秀麗的海濱城市”就讓我有了一個情結:對青島的嚮往、關注和對青島一切的另眼。惜時光不能倒流,若把現在於毅演唱的那首《青島》,在那時的39次列車上播放,與《北京頌歌》當為絕配!

青岛,我的情人

1993年6月,北京市有關領導率團赴青,我作為媒體的組織者隨行,得見島城廬山真面目。晚上,隨團記者都在下榻的黃海飯店碼字做稿,我獨自出來隨便走走,漫步在飯店左前方一片杉樹林裡。不一會兒,下起了小雨,極細極細,因有樹冠做傘,只有微微漏雨落到臉上,舒爽極了。我以為,這是島城在用一種特別方式,歡迎鍾情了它21年的情人。此時此刻,我當然不能回飯店躲避,作為回應,哼起了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林中的小路有多長,只有我們漫步度量……”毛毛細雨時下時停,我哼“小路”也斷斷續續。就這樣,我和柔媚的島城度過了暗戀21年終相逢的第一個夜晚,心裡也增加了一條“此情只待成追憶”的“林中的小路”。

青岛,我的情人

本次“全國名家看青島”活動,終於有機會多轉轉,多看看。除了活動安排的青島港、青島國際創新園、青島文學館、八大關、嶗山系列、名人故居系列等,還和文友自我追加了建築藝術百年經典、當年德國人放射性展開島城建設的城市中心——總督府,詮釋青島名稱由來的小青島,領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絕佳地——小魚山,登臨232米高電視塔俯瞰島城全景等。最多的,還是早晚漫步海濱,迎送日出日落,視聽浪濤拍岸,欣賞海岸線風光之美麗,感受海風拂面之愜意。

青岛,我的情人

圖上看,車上轉,腳下量,終於讀出了情人形體的曲線美。青島海岸線最突出的特色是灣岬交錯、曲折優美。有資料說大小海灣49個,從團島嘴到嶗山頭,大灣套小灣,似一條波浪線起伏綿延,像無數健美浴女在海岸一字側臥排開的曲線。由西南向東北,側看如圓規畫的“C”型團島灣,棧橋和小青島默默相守的青島灣,似彎弓弦月敞開大門的“城市會客廳”匯泉灣,“五月的風”吹縐海岸線——多“W”型亮相的浮山灣……青島海灣,美得不可方物,若非美景天成,怎享“世界最美海灣”美名。正如《青島》所唱:“那一條靚麗的海岸線把幸福纏繞”,也把美麗彎曲,把美麗定格。

四十七年嚮往,四臨島城,黃海飯店、“林中的小路”,一個個情結,讓我對島城有了新觀感:青島城市及青島人身上,除了孔孟之道達禮重義的齊魯情懷,還有一種洋氣—— 一種異於傳統的現代文明,這正是情人身上讓我鍾情的氣質與魅力。

於文崗,1956年生,河北黃驊市人。在《人民日報》、《南方週末》等百餘家報刊發表雜文千餘篇。《“好看不結實”刨根兒》獲全國首屆“魯迅雜文獎”銀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