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梅縣區大坪鎮石灰山的傳說

張永勝║梅縣區大坪鎮石灰山的傳說

家鄉人口述 張永勝 整理

梅縣區大坪鎮山川秀美,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環顧四周有巖背崗、尖石筆、高旗寨等群山環繞。大坪圩鎮遍佈石灰石,也是大坪鎮鎮政府所在地。據老輩人傳講,以前是由於有石灰出產此地才漸漸發展成一個圩鎮。現在大坪圩的整個圩場的地表據說都是原來的石灰山,附近居民喝的水都含有較高的石灰成分。石灰石質地堅硬,開採艱難,所以即使遍佈石灰石,老百姓要把他們變作金錢,也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相傳大坪石灰石有些耐人尋味的傳說……

據說清朝時期,時任嘉應州州官王者輔,自號國師,精通風水地理。有一次騎馬出巡途經大坪,感到大坪山川秀麗,氣勢恢宏,開始認為此地是“楣杆千條官臣之地”!也就是在風水學的角度而言,即此地必能孕育出很多的讀書人和官場人物。(楣杆是舊時有功績的人的祖屋門前樹立的標誌,以光宗耀祖!千條表示很多的意思。)然而,在王者輔細察以後認為,大坪一村卻有兩水口,且兩水背道無情,各淌東西而去!嘆惜中覺得山川雖好,可惜只能出“千條扁擔”。也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這樣的風水地理結局,決定了這裡難於出有“清閒飯”吃的人,都要靠千條扁擔等勞作工具,幹苦活來過日子!

關於“千條楣杆,千條扁擔”,還有另外一個傳說:據傳大坪當時一位開山始祖的後裔,風水先生好不容易為他選了一處生龍口做吉墳,安葬先人遺骨。他也滿懷希望葬了風水後能改變家裡貧窮落後的面貌!安葬時風水先生便鄭重告訴主家,他呼龍時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快速把先人的遺骨迅速放入墓穴中去。當風水先生呼龍時,墳穴中出現了山崩地裂的幻影!主人看到此種情形,便不敢把先人的遺骨放進墳穴中,為此失去了一次安葬先人的機會;第二次呼龍時墳中又出現了滔滔洪水的幻影,主人又猶豫再三,也沒將先人的遺骨放進穴。看到主人如此尷尬,風水先生再三叮囑,這一次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先人的遺骨放進墳穴中去。第三次呼龍時墳中又出現烈焰沖天的幻影,主人仍然不敢將先人遺骨放進去。古語云:“凡事不過三”。風水先生長嘆一聲:“主家無福,先生無目!可惜、可惜!”他高唱道:“先就千楣杆,今後萬條扁擔……”由於風水先生這兩句話語,也就是說在我的指點下都沒有葬好風水,這裡的人們永遠都無法擺脫幹苦活的命運!此處天然形成的整座整座的石灰石,也註定他們辛苦地靠開採石灰石來換取生活費。

傳說歸傳說,大坪鎮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資源。千百年來,當地的群眾依託著造物主恩賜的資源,辛勤勞作,靠著一條條扁擔,一把把鐵鏟,一隻只鐵錘開採煤炭,採石灰石燒成石灰、製造水泥,慢慢走向了致富的道路。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何止斷了萬條扁擔……

張永勝║梅縣區大坪鎮石灰山的傳說

【作者簡介】張永勝,筆名:張晟;愛好文學,喜歡寫作,在報刊發表過近百篇文章,特別喜愛寫遊記!喜歡徘徊在山水之間,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期待取得進步!梅縣區作家協會會員,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特約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