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奇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对此你有何看法?

鹏友程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奇石的业余爱好者。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石头本身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

他就是一种大自然的天然矿物。

随处可见,到处都有。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奇石呢?

因为有人去发现它的艺术价值,

找到了一块石头的闪光点,

比如一块画面石,

能把一副抽象的图案理解成一幅画,

并且给它命名,

就好比你就是它的再生父母,

赋予了一块石头生命。

而且它的作者远超过任何一个出名的画家,

因为它的作者名字叫做:大自然。

你也可以叫他造物主。

再比如一块象形石,

因为你的发现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然后大家发现这个东西真的很像,

比如像一匹马,或者像一匹骆驼,

一下这块石头就活了,

有了名字有了生命,

所以奇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

发现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相当的想象力。

一个好的奇石作品一定要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而这个名字的艺术性和准确性,

决定了这块石头的艺术价值。

第二,人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发现美,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离不开人的追捧,

再好的字画,

再好的艺术作品,

如果没有人欣赏,

那它是不可能会产生价值的。

所以不光拥有这块奇石的人需要有审美能力,

能和发现者一样去欣赏这块石头的人,

也需要产生共鸣。

正是因为有这种共鸣才达成了共识,

奇石才会被定位为收藏领域里一个艺术类别,

从而产生了一个奇石爱好者的圈子。

所以,这就是我对提问者这句话的理解。

希望我的解释能帮到你。








祥子说玉


我非常赞同这种看法,石头是一种天然美,她一直存在,只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来找寻她们。奇石埋没在水地、土中、其他石头之中,需要发现的眼睛去仔细找寻。

同一块奇石,因为发现者给了观赏者一个合适的观赏角度之后,观赏者才会有一种灵光一现的感觉。

亲身经历小时候和爸爸一块去找石头,我走过那一片石堆,翻过却没有任何收获。我爸跟在我后面,翻起一块我丢下的石头,给我说你看是不是竹子,我才突然发现太像了,因为石头是白色青色相间,而我看的时候只是看见了白色觉得没有特殊的地方,而仔细看青黑色的地方,你就会发现那就是几根竹子,是我当时的审美缺陷,发现不了她独特的地方。现在这块石头不在我跟前照片也一时找不见了,不然大家可以观赏观赏。

最后给大家找两颗我们的石头看看,不喜欢别喷哦,毕竟在我看来她们就是最美的。




创意设计与制作康本本


赞同。

看到朋友收藏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光怪绿离的小奇石,我也是爱不释手。朋友问我,你去过亚非拉,一定见过不少奇石吧?这才勾起了我对石头的回忆:

在津巴布韦的一个风景区,导游告诉我,前面的那座山,仅是由一块巨大的石头组成。想找到否定的理由,自然想上去看看。走了20分钟,最少1公里,到了山顶。啊,没发现缝隙!真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再看脚下,这座山,这块巨石,居然从心里伟大了起来。感叹大自然如此的壮美!

在东南亚的缅甸,一块上百吨的巨石悬在崖边,看上去摇摇欲坠,不过千百年也没有掉下来。于是信佛的缅甸人把之恭维的神之又神:不但通身给他刷上了金粉,而且还给他建起了寺庙,每天有无其多的人朝拜。附近的居民也跟着致了富。这岂不是当地人的宝石了?

朋友听了我的话,也很想去看一看呢。








河南艺双画廊


奇石,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奇石#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形态,有着多种多样色彩,是你看的眼花缭乱。

随着时代的延变,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对石头也产生了兴趣和爱好,也都收藏了,所谓的石头就是#奇石#,#奇石#是有多种多样的石质组合而成,成为一个很有个性的艺术,比方下图,就这样一个石头,黑白颠倒,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人物艺术。

#奇石#,就是很神奇,因为它太神奇了,你看下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真的一块肉呢,真是叫人赞不绝口,它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奇怪,就是要是大吃一惊。

没见#奇石#要大开眼界,你看下面看似像小猪吧!实际就是小猪,肥头大耳,形态肥壮,一看就是很有特色,#其实奇石#有的比艺术还真实,比艺术还有价值。

我说的可是事实,没有什么虚伪,#奇石#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好了,就是说这里,这就是我的答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留言关注,谢谢


石雕齐哥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发现。奇石在大自然中已经存在上亿年了,没被发现前就是石头。被艺术认知以后,奇石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才得以体现出来。我个人的理解,奇石就是纯天然形成,未经任何雕饰的,形状独特具有美感,质地好的石头。老百姓知道它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所谓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这些年社会稳定,生活好转,市场繁荣,催生了收藏行业的热度。当然奇石行业远远还没有达到字画瓷器翡翠玉石钱币那样火爆,属于新型文玩行业。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奇石也身价倍增,由于它的资源稀缺性和孤品属性,深受圈内人喜爱。

本人由于在内蒙古,这里也算是奇石发现地之一,有西北最大的”阿拉善奇石节”,戈壁石以”沙漠漆”,”红碧玉”,”蓝玛瑙”,”树化石” ”沙漠玫瑰”等珍稀品种为上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红烧肉”,前几年轰动奇石市场的”小鸡出壳”,都出在阿拉善的大漠戈壁。

本人刚好也是奇石收藏爱好者,奉上几块看家的,有看点的,供各位艺术家,鉴赏家和老师们赏玩,交流。








戈壁滩上的沙尘暴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从奇石的名称定义上可以知道,奇石必然是石头,但是不是普通的石头,普通的石头太多了,满地皆是,所以核心的词是奇,奇特,清奇,所以奇石首先就要有不一样的地方,一定要稀有,不同寻常,外形、颜色也好、质地、花纹也罢,一定要奇特,要让人叹为观止。

奇石还要有意境,望之可生意,这个和玉石是一样的,见到奇石,要有眼缘,自己首先得觉得有意思,才能被定义为是奇石。有意义的造型会更加提升奇石的价值,比如石头红烧肉、石头招财童子等等造型。

质地手感,奇石可以狭义地分两种,摆件和手把件,摆件自不用提,手把件时可以拿在手上把玩的,所以奇石的材质,触感都可以通过手来感知,和玉石一样,会很有感觉得才是比较好的奇石。

天然性,大家都知道人工合成的玉石、钻石等等,无论多么的精美都是不值钱的,就是因为缺少了这种天然性,自然性,奇石的奇特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是真正的奇石,如果是人工合成的,无论造型质地多么的奇特,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678他爸爸


奇石与人类艺术品的区别,就在于奇石是自然产物,天工妙造。而赏石玩石的初衷,无非是亲近自然,在人文环境的纷扰中获得一份质朴的天趣。甚至,藉此思接万古,视通寰宇,究天地之变;抑或,借以师法自然,参悟变化,探艺术之真。

石头还是一块石头,只不过各取所需、见仁见智。所谓见仁见智,正是一种发现。

人类所有艺术门类极其理论与风格,都无法将奇石偶然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囊括殆尽。对此,我们能做的只有发现、感悟与尊重,而不是应用有限的认知和熟络的套路,将奇石作为一种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的工具。

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奇石不是素材,不是道具。如果说它是艺术品,那它也应该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其创作过程、传达和表现的客观内涵与审美意趣,我们只能通过玩味、欣赏去感知、学习与模仿。这就是认识自然,这种认识,便是发现。

“奇石是发现的艺术”。这种发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的意义。配座、置景、展演,不是一种创作,而是对这种发现的表达与彰显。

没有发现,就无所谓表达;发现是内容,表达是形式。把后期的表现形式误解为内容实质,浓墨重彩,无限拔高,无异于买椟还珠、舍本逐末。所以说,赏石首先必须是一种发现的艺术。

“人定胜天、改造自然”已经贻误甚至戕害我们太久,在艺术文化领域,我们也要留意这种思想的流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对于真正意义的赏石,这不仅表现在对奇石个体与客观物象的尊重上,也表现在对奇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上。

人类文明的历史对于大自然来说还是“小儿时节”,更多神秘的未知有待我们慢慢去发现,在这个“发现”面前,我们所有的“发明”都是从属的、稚嫩的。在赏石活动中,发明一种玩法,不能忽略了对主题的“发现”。

玩法是为主题立意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更不能背离了奇石的天然属性。

奇石之所以能雅俗共赏、妇孺乐见,正是因为它的获得渠道和价值评判具有多元性和公众化的特征。如果石头过于强调表达与展演的技巧,对环境、展具提出过高要求,抬高门槛,“束之高阁”,只会脱离群众,使这一普及较广的民间收藏活动又被贵族化、狭隘化。

在中国,难得有这样一个具有很大群众基础的收藏项目。如果给石头披上一件又一件的华美外衣,让这一自然产物附加更多的“礼乐缛节”,不仅不能让奇石“走进生活走进家庭”,反而会使之成为王谢堂前之燕,远离大众,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赏石是发现的艺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至少饱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发现艺术,发现美,这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层意思是这种发现需要艺术的视觉、艺术的理解,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发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奇石赏玩与艺术品创作的区别,把握发现与创造、感受与表达的尺度,尊重自然,摒弃功利,明心见性,直指本真,才能在赏石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与人生感悟。

奇石之所以能雅俗共赏、妇孺乐见,正是因为它的获得渠道和价值评判具有多元性和公众化的特征。如果石头过于强调表达与展演的技巧,对环境、展具提出过高要求,抬高门槛,“束之高阁”,只会脱离群众,使这一普及较广的民间收藏活动又被贵族化、狭隘化。

在中国,难得有这样一个具有很大群众基础的收藏项目。如果给石头披上一件又一件的华美外衣,让这一自然产物附加更多的“礼乐缛节”,不仅不能让奇石“走进生活走进家庭”,反而会使之成为王谢堂前之燕,远离大众,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赏石是发现的艺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至少饱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发现艺术,发现美,这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层意思是这种发现需要艺术的视觉、艺术的理解,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发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奇石赏玩与艺术品创作的区别,把握发现与创造、感受与表达的尺度,尊重自然,摒弃功利,明心见性,直指本真,才能在赏石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与人生感悟。











玉友奇石


奇石艺术的确是一门发现的艺术。

历史上有米芾拜石为师的典故。他那种石头指的一般是太湖石,也有灵璧石,这两种石头的审美观点一般是讲究丑陋透。一般具备这三个特点,这个石头价值就非常高了。石头的种类跟性质分的很多。佛山的田黄,像黄河石等等种类太多了。有的经过千年万年冲刷出奇妙的图案的,还有奇妙的文字的,非常逼真非常形象,所以说它是一门发现的艺术。下图所示是我找的一块黄河石,我给它起名叫八九点钟的太阳。



郑立书画


此言不虚也。奇石中的质地石自不多说,其余的如象形石画面石图纹石之类,因个人眼光喜好文化层次不同,所以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干秋。同一石头,有人说象某动物,有人说象一人物,另有很多人看半天都看不出动物人物来,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如果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透过繁纹枝叶发现某一奇石的主旨意题,并启发人们积极向上,提升自己的三观境界,则你的鉴赏能力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登堂入室。下面是我近日得到的一方泰山雪花石,火山的朋友有说象羊的有说象树的也有很多人看不明白的,我的理解这个图案有个“道”字轮廓,表现的是一个道教玄学的人物,故取名“九天玄女”,不知当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4e46a5b71c24472834009e4173740bd\

泰山云中客


奇石最早被列入文玩行列。

总体来说,奇石的主要价值就是奇,也就是观赏价值,其它的一切价值都是依托在观赏价值上的,一块奇石没有观赏价值,那它将一文不值,只有具备观赏价值的奇石,我们才能从其它的多方面去判断,它是否有收藏价值,比如,从形状,从图案,从颜色和质地上来判断其收藏价值。奇石必须出自于自然,没有人为打磨。然而你的眼光就是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