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忆五城


那时忆五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初中毕业到休师就读走上工作岗位,一晃,已是人生一半,在父母退休后全家搬回了老家万安,五城就变得遥不可及了,虽然期间也陆续去过几次,只是短暂的停留便匆匆返回,随着时间的流逝,心里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也会时不是泛起对五城的愁绪,而今,一众发小相约去五城看看,重回出生地去圆一场心灵之梦。

那时忆五城

从休宁出发,只身驱车前往汇合,一路少了叽叽喳喳、欢声笑语,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向往。“近乡情更怯”,车到古林,站在古林大桥,古林农民公园尽收眼底,小时候我们都一直称呼为古林(实为尉林),顾名思义,这里有一大片参天古树,原先路口有两座牌坊,休宁县在打造状元文化时被强行拆散迁往他乡。如今,孤零零的古树还在,只是稀稀拉拉,树叶凋零,日渐萧条,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依然挺着身子,或许,她还在期待着牌坊回来吧。看着眼前的一幕,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那时徽州地区射击训练基地落在五城中学,周末或是假期,我便带上气枪去古林打鸟,候鸟迁徙的季节,茂盛的枝叶成了白鹭的栖息地,每次前去,总能打下几只,做成一锅纯正的野味,至今还很怀念那时的味道,只是现在是不可能再吃到了,人与鸟类和谐共处,再去打鸟是法律禁止的,就此打住。

那时忆五城

走在五城主要的街道,时代的变迁让人耳目一新,连接着休宁到婺源的公路两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只是不时有汽车经过,屁股卷起一路灰尘,又随风轻轻飘洒到周围的商铺,感觉很是杂乱、喧闹、少了时尚的元素,让人不快。转进小巷的深处,仿佛穿越了时空,又回到了儿时每天往返的老街。老街静静地还在,破败不堪,人迹罕至,岁月的斑驳挤满了空间。那些遗落在角落的石板,铺满了青苔,仿佛在述说昨天的故事。“物在人非事事非”曾经人声鼎沸放映着(少林寺)的电影院、放学路上散发着诱人酥香的百货商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不复存在。

那时忆五城

如同许多地方一样,故乡的山总被我们想象成动物的样子,西阳桥对面的老鸦嘴,小时候常去那里,秋色弥漫的季节,山上有很多当时叫不出学名的野果,像紫色形状如饭粒的乌莫,红色温暖的树莓,遍体长满短刺、黄色的木梨子,随处可见。每次回来,吃的一嘴的果色不经意间总让人捧腹大笑。老乌嘴山下就是率水河畔,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沿岸群山深碧一色,五城中学离河岸一步之遥,早读的时光,大家都喜欢在河边僻静处或站着或坐着,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诵读课文,到了暑假,大家结伴下河游泳,除了吃饭,整天就泡在河里嬉水打闹、拉鱼,摸螺丝,不亦乐乎。到了假期结束,每个人都被太阳晒脱了几层皮。

那时忆五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在芳嫂豆业食品有限公司,老同学国柱热情款待了我们一行,大家围坐一起说着五城话,推杯换盅,回味儿时。满满的三杯下肚,我喝断了片尾,醒来已是昨天。

一幕幕往事回首,犹在眼前。那时五城,山青、水秀,月明,那时五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无拘无束,那时五城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问明天。“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五城,我要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