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已經邁入太陽系生命宜居帶,大氣層正在形成,人類能否移居金星?

蘭天1969飛碟製造專家


首先大氣層正在形成? 只要看到這個標題,就知道對金星一無所知。


1962年水手2號飛掠金星,並用微波和紅外線探測了這顆行星。這時我們才知道金星表面非常熱,溫度高達462℃,甚至比水星還要熱,儘管金星與太陽的距離大於水星。

金星表面的高溫讓人感到驚異。在20世紀中期的科幻小說中,金星經常被描述成一個溫度較高,氣候溼潤,適合人類移民的地方。但是,探測器傳回的初步數據已經足以把金星從太陽系宜居行星的名單中清除。

由於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大氣壓力巨大而且有硫酸雲,金星並不像早期科幻小說描繪的那樣適合人類居住

1966年蘇聯發射的金星3號在金星上撞擊著陸。這次探測的目的是著陸並傳回數據,但探測器降落時被金星濃密的大氣燒燬。 注意看了,是濃密的大氣層,標題竟然說進行的大氣層逐漸形成,金星的大氣層簡直不要太濃密了。

1978年,美國先驅者金星探測器使用雷達技術穿透雲層,製作了第一張金星地圖。

1989年,根據麥哲倫號的雷達圖,人們製作了前所未有的金星三維表面圖。2005年,歐洲航天局發射了金星快車探測器,於2006年進入金星極軌道,此後一直傳回金星戲劇性的大氣活動。


煉獄一般的地理環境

金星的大氣幾乎是純淨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95%——其餘的部分為氮氣。其大氣壓力約為地球海平面附近的92倍。這種壓力就像在地球上1千米深的海平面下一樣。也難怪第一個探測器會墜毀,這麼大的壓力你還想過去生存?壓不死你!!

科學家們設想金星早期曾經有海洋,但是在太陽的炙烤下,海洋蒸發殆盡。沒有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就像火山噴發一樣上升。這個星球經歷了不可控制的溫室效應,最終溫度升高到今天這樣。

由於金星有濃密的大氣,金星上各個地方的溫度幾乎相等。金星上的風速很低(每小時只有十幾千米),但是由於大氣過於濃密,在金星表面站立十分困難——想象一下“微風”就像潮水而非微風一樣湧來吧。 自己想象吧,潮水一樣密度非常大的氣流打在身上的感覺……


金星的雲主要由二氧化硫和硫酸組成。金星高空的風力強勁,風速高達每小時幾百千米,我們現在仍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風力如此強勁。金星會下硫酸雨,但穿過大氣時即會蒸發殆盡,從未到達金星表面。

據雷達地圖顯示,金星的地貌基本是由火山塑造的。大約80%的表面是光滑的平原,剩餘部分是兩片較高的“大陸”。金星表面有167個火山形成夏威夷大島,比地球上最大的火山還要大。有證據表明,金星上的很多火山依然活躍。


金星這種星球你想要改造它,先讓自己成為高等級的文明,這是未來的人類該做的事情,目前的科技根本沒有辦法實現,比起金星火星更適合我們人類去探索和挖掘,金星適合居住?那是科幻小說裡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