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本篇关键词:乡村游,景点门票,目的地营销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林语堂先生把中国的哲学称为闲适哲学。在文士眼中,我们的山川草木、琴棋书画、茶酒香花,都是闲暇的产物。酒酬知己,茶酬知音。小筑之间,一壶佳茗,成了宾朋之间最好的媒介。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古人对清旷韵致的追求,全在室庐的营造之中。在李渔看来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室中诸般器物,皆是主人心性的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从绘画与书法之中,迁移到园林、居室、器用、造物之上,从而形成了对生活中品茗、饮酒、收藏、品鉴的至高标准,这也构成了文人审美的极致规范。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明人陆绍珩有谓:「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室中布陈种种,当以心性舒适为旨归,为自己营造一番「神骨俱清」之境。清茶好酒,以适幽趣,心骨澄澈,以慰尘世。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身闲意定,先止后观,得半日之闲,养清居之心,生命不只是旅途中的追逐,还应该有生活中的安养,它让我们摒弃世外的喧嚣,与室中百器为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诚可得清闲之雅、清旷之致、清骨之兴。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人们对居室的审美,应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愉悦,以朴雅清旷为上,以繁赘冗沉为下。否则便「俗气入骨,即吞刀刮肠,饮灰洗胃,觉俗态之益呈」。在清净中远离浮华,在平淡中超脱尘俗。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一生两万日,半生居于室


来源:月印池文化(ID:yycWen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