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云上走”成常态

本报讯 自复工复产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有序开展,“徽采商城”网上订单达11187笔,交易总额1.19亿元;“不见面”交易完成70个项目,交易金额27.84亿元。目前,我市“不见面”交易比例高达100%,“云上走”交易成新常态。

“‘不见面’交易,全流程网上开评标、全程现场实时监控,既有利于促进交易公平公正,也大大降低投标人的交易成本。”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2019年,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交建设工程项目8134个,按每家投标人标书制作费、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平均支出1500元计算,采取“不见面”交易可节约支出达1000多万元。同时,“不见面”交易给全国各地企业积极参与合肥市招投标提供极大便利,引入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目前,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省市共建、市县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据介绍,实行“不见面”交易,可大大降低开标所占用的场地面积,并减少为开标配套的软硬件设备投入资金、压缩现场服务保障人员,有力促进了国有资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最优化使用。

通过“网上办”、“邮寄办”和“预约办”等方式,无论是企业信息注册、项目进场登记、开评标场地预约,还是不见面开标、保证金收退、合同备案等交易业务均可完成,另有专人在线帮助释疑解惑,真正做到“办事不见面、政策不脱节、服务不打烊”。截至目前,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不见面”办理方式共帮助366家企业入库;完成316个项目登记;提供开评标场地服务525次;发布交易信息962条;收取保证金334笔,总计3456.56万元;退还保证金513笔,总计4640.76万元;完成合同备案700多份;处理投诉举报案件62件。(郭庆 记者 王蔚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