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疫情在給經濟運行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對所有人、所有行業也都是一次嚴峻考驗,有人悲觀失望,有人滿懷信心。大浪淘沙,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農商銀行作為地方金融、農村金融主力軍,在抗擊疫情中不僅要彰顯“金融擔當”,更要辯證看待疫情,搶抓趕超機遇,以服務創新謀求更大發展。
一、疫情為農商銀行發展帶來了短期衝擊
受疫情衝擊,春節後人流、物流、資金流明顯減少,客戶資金歸行率降低,短期內信貸業務增速放緩,農商銀行拓展客戶、組織資金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一是資本擴張受到阻礙。疫情使農商銀行錯過了“開門紅”的關鍵時機,對企業造成較大沖擊,餐飲、酒店、商場、影院和旅遊景點等客流減少,企業經營停滯,農商銀行從日常支付結算中獲得收入將大幅減少。由於疫情短期內會導致經濟繼續下行、投資渠道收窄,以及企業產能尚未完全恢復、客戶有效需求下降等,一季度信貸規模比上年將有所下降。隨著全國疫情形勢得到控制,2020年各家銀行競爭節點將出現後移,特別是二、三季度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二是資產安全受到挑戰。農商銀行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居民,在信息、資金等方面抗風險能力較弱,短期內債務清償能力下降,少數企業可能產生信用違約,預計逾期貸款率會有所上升。此外,還要警惕個別企業渾水摸魚,趁疫情期間銀行特殊政策躲避還款。由於疫情期間催收時機敏感、不良清收手段比較單一,以及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的要求等因素影響,不良清收短期難以見效,風險管控壓力加大。
三是資源優勢受到動搖。一直以來,“網點多”“人員多”“客戶多”是農商銀行主要競爭優勢之一。但在這次疫情中,這些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比如,農商銀行主陣地在農村,核心客戶老齡化特徵明顯,對線上業務接受程度低,導致疫情期間業務發展基本“停滯”。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銀行大量一線人力資源被閒置。此外,因網點人員聚集、網點營業時間調整、網點防護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產生客戶投訴或疫情防控風險。
四是資金投入受到冷遇。近年來,農商銀行在推進數字銀行轉型上投入較大,但是跟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相比,農商銀行在線上遠程辦公、線上業務營銷、線上業務辦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大部分業務流程、風險控制、營銷模式等都離不開人與人的接觸,導致疫情期間無從下手。
二、疫情為農商銀行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面對疫情,我們不能無所作為、被動等待,而要善於危中見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複雜形勢中發現新機遇。
一是有望承接政策紅利。2003年6月非典結束後,當月全國新增信貸5439億,環比增長一倍,創下當年新高。疫情過後,可能會出現“搶工復產潮”“報復性消費”等現象,進而帶來信貸需求,金融部門有望加大對銀行系統政策支持,銀行業將迎來較快發展。比如,近日銀保監會表示,對於存量資管業務難以完成處置的銀行可適當延長過渡期,以減輕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後銀行新增業務難度較大形成的二次衝擊。
二是有望拓展優質客戶。疫情催生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質行業企業。比如,醫藥器械、遠程醫療、大健康產業、在線教育、生鮮配送、“非接觸經濟”等行業,可能產生擴大經營需求,這些企業有望成為銀行潛在優質客戶。要重點關注在疫情中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和新型企業,提前佈局,與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積極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是有望推動科技賦能。疫情期間,銀保監會多次發文“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範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隨著電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越來越高,線上服務能力已經成為銀行之間競爭的焦點。面對國內大型銀行在金融科技上“長袖善舞”,我們要有“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加快發展金融科技。
四是有望促進轉型升級。疫情暴露出農商銀行在內部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也為農商銀行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動力。未來,隨著網上業務分流和網點櫃面智能化改造,櫃檯人員減少和調整將是大勢所趨,員工職能也面臨調整優化。
三、疫情為農商銀行發展標註了前行方向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在繼續加強疫情防控金融保障的同時,見微知著、提前謀劃,為農商銀行趕超發展搶佔先機。
一是緊抓政策紅利。 當前,國家正在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積極應對疫情。各地都在有序復工復產,企業產能和用工人數不斷增長。同時,國家提出今年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按照規劃中比2010年翻番的要求,今年GDP增速至少為5.6%。要達到這個目標,國家勢必出臺系列刺激經濟增長政策。我們要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吃透政策精神,在政策響應上做到以快為進。
二是加強產品創新。形勢在不斷變化,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只有準確預判形勢,緊緊跟上形勢,不斷改革和創新金融工具,才能更好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線上服務企業需要的不僅是結算和傳統融資服務,資本及非金融服務需求也很強。再如,雖然一些延期復工的製造業、建築業存在階段性壓力,但這些企業總體資質較好,可以考慮在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給予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在幫助企業發展的同時,留住、培育一批優質客戶。
三是強化風險管控。從銀行發展角度來說,不良貸款率並非越低越好。銀行要做的不是絕對規避風險,而是學會駕馭風險,平衡好風險、業務和效益的關係。疫情結束後,既要避免做劣質客戶的“接盤俠”,也要適度提升不良貸款容忍度,做好處置不良資產的準備,提前研判因疫情形勢變化可能引發的資金風險。比如,當前口罩和防護服、消毒製劑等生產企業紛紛擴大產能,資金需求增加,但疫情結束後,這些產能將出現明顯回落,因此要提升風險管控能力,防止新增不良貸款。
四是打造科技金融。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要推出更多的線上遠程服務和產品,減輕疫情對業務開展造成的負面衝擊。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探索推出線上開戶、視頻擔保、遠程面籤等服務。以疫情應對為契機,提升網點智能化程度,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推進網點櫃員轉崗轉型,強化知識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農商銀行競爭力。
閱讀更多 農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