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健仓科技园是深圳宝安的一个普通工业园,位于广深高速旁的松岗大道边,沿途车流稀少,但在园区前道路上,却排着等待入园的车队长龙。门口特设的防疫岗亭上,4名保安不放过任何入园人员的体温数据和出行信息。

园区内,时不时会有大巴载着几十名衣装较厚的青年进来,他们会放下行李箱,听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然后进大楼去向新成立口罩机厂的公司德富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富莱公司”)报到。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他们是我们公司招的临时工。现在很缺人。”德富莱公司财务经理小方告诉南方+记者,这些临时工是从兄弟厂临时调配过来的。

疫情期,一些产业链关系紧密的防疫物资工厂紧密协作,在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互通有无,成为珠三角制造业转产防疫物资时的新现象。

“这种协作现象比较突出,也比较积极。未来,制造业要在人才、技术、工艺等方面随时准备好应急协作。”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会长施皓称。

节后放弃高利润行业“转产”口罩机

从1月19日深圳确定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之后,为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深圳积极协调支持企业增能、扩产、转产、全球采购,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在这场“口罩”保卫战中,一批深圳制造业企业主动加入产业链中。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位于宝安松岗健仓产业园的德富莱公司是一家知名自动化设备生产商,为华为、富士康、浪潮等大型企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改造方案,在自动化和测试领域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专利技术,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了产品测试设备市场占有领先地位。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自德富莱公司的口罩机投产成功以来,收到社会大量订单以及国瓷委和各级政府的协助要求,德富莱公司本着奉献的精神,加班加点、日以继夜的进行生产。

德富莱公司董事长屠国权介绍,庚子新春以来,因见疫情加重,口罩机设备严重紧缺,公司放弃了利润更高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和生产,农历正月初三(1月27日)开始筹备研发力量,改造口罩机的自动化生产线。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拿到宝安区节后首批复产企业资质后,德富莱就投入紧张生产,首批全自动口罩生产线于2月23日向中国石化完成交付,并随后实现口罩机的量产。

该公司成功投产之后,开始承担国务院国资委医疗物质专项工作组部署的口罩机生产任务,被广东省政府列为重点口罩机生产企业,已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兵器集团、深圳市发改委及重庆市政府等企业发货几十台口罩生产设备,成为交付速度快、数量多的设备商之一。

日前,德富莱公司还为深圳市捐赠了一台价值近50万的口罩机,用来供应深圳市民的免费口罩需求。

产业链紧张时一天才睡一两个小时

记者3月10日下午两点半采访屠国权时,他正在办公室与一名技术人员讨论新的口罩机研发方向,桌子边放着一个没有打开的盒饭。

在屠国权看来,作为一家智能工厂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商,研制口罩机其实没有技术挑战。爆发式的定单需求,依然让德富莱面临多项考验。

首先是产线处于“爬坡”期时的挑战。

过去的两周,屠国权24小时待在公司,盯着口罩机的原材料进货与产品生产。他将口罩机从早期研发、制造、调试到量产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爬坡”的过程。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据悉,一台口罩机有1100多个零部件,需要联系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德富莱虽然复工早,但因口罩机上下游复工企业严重不足,导致口罩机产业供应链不完善,使得德富莱所急需的一些核心元器件缺工少料,比如每个口罩机都需要5个超声波部件,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已经从1千元一只的单价涨到2万多元,还买不到。“因为供应链没起来,原材料厂家经常不按时送货,拖到半夜才送过来,产线负责人每天睡一两个小时就不错了。”

而且,在初期,一台口罩机设备的调试时间甚至比生产时间还多,很多工艺瓶颈需要“磨练”解决。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目前,德富莱公司约有200余名湖北籍员工因为疫情难以到岗,公司现在在岗员工约400人,其中临时工人占20%,其他兄弟工厂支援约有20%。

“现在工厂最缺的是工人。”屠国权强调,目前口罩机厂工人时薪在50-70元,但工人待岗不稳定,很多人不愿意上晚班,晚上点数时常常见不到人。

湖北籍员工无法复工、新增产线带来的招工难题,都成为口罩机的生产过程的波折,由此还出现一些外地中间商上门要货的插曲,好在德富莱依法依规并以国家需求为重点而化解。

产业链协作应急联盟应“疫”而生

记者了解,针对产业链难题,德富莱公司与上下游企业组成了产业链协作应急联盟,其中与4家企业关系较为紧密,一起整合资源,分工协作,攻克零配件不足、人力紧缺等难题,保障了口罩机的顺利供应。“比如世椿公司给这次借我们几十个员工,怎么发工资都没细讲;振华兴公司也派人给我们产线的管理出主意。”

据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会长施皓介绍,疫情爆发后,深圳转产口罩产业链企业有四五十家,以德富莱为代表的一批深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此次疫情中,以社会效益为重,虽然转产初期没有经验、原料和市场等,但依靠原有智能制造优势,在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人力、原料和管理等方面,与其他公司互补有无,组成产业链协作应急联盟。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屠国权介绍,这种临时性的民间的产业链应急联盟,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德富莱公司的产业链紧张难题。到上一周,即3月初,德富莱公司的口罩机生产进入正轨,一条口罩的生产调试周期从10天减少到目前的3至4天,可日产20台口罩机。截至记者采访的3月11日,该公司已生产100多台口罩机。预计一周之后,即3月中旬可日产30台口罩机。

施皓认为,这种产业链内部人才、资源及技术协作现象在这次疫情期间比较突出,也比较积极。未来,珠三角制造业要在人才、技术、工艺等方面随时做好应急协作的准备。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在2月1日透露,该市有5家公司具有口罩生产资质,工厂每日能生产20万只口罩,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到了3月7日,深圳在产口罩生产企业15家,口罩日产能达383.38万只;在产防护服企业2家,防护服日产能达3200件;在产红外额温计生产企业11家,红外额温计日产能达1.4万个。此外,累计采购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采购各类防护物资超过1500万件,其中口罩1452.7万只。

屠国权称,口罩机的紧缺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公司正在加快研发更为简便低廉的智能口罩机来解决更大面积的市场需求。

深圳产业抗疫“兄弟连”:你转产口罩机,我上下游救急

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