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華北的第一戰:長城抗戰

侵吞中國,征服亞洲,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既定國策。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吞中國東北之後,土肥原由天津挾持溥儀到東北,1932年3月1日建立了偽“滿洲國”,將中國的東北分裂出去,成為日本的附屬地。日本又於1932年開始向長城及河北省發動進攻,目的是奪取平津吞併華北。

保衛華北的第一戰:長城抗戰

1933年3月19日,蔣介石在保定火車站接見第三軍團,左二為宋哲元。

中國軍隊組織抵抗

在華北危機、平津危機的情況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北方各派系軍隊組織起來,成立八個軍團(事實上只有六個軍團入列),由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主任張學良領導各軍團共同抵抗。這八個軍團包含了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晉軍和其他雜牌軍,共約25萬多人,負責1000多里沿線中的100多個長城關口的防禦。

1932年,時任代理行政院長的宋子文表示中央政府的抗日決心,2月11日到達北平。13日他在北平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日軍如入侵,我決以全國力量應付”。16日,上海及平津各界人士及各團體在北平成立東北熱河後援會,宋子文、張學良等與會並演說,希望全國一致,共赴國難。會後商定共同赴熱河推動湯玉麟抗戰及實地考察防務。17日,宋子文、張學良、張作相、楊傑與救國會朱慶瀾、黃炎培、穆藕初、杜重遠等聯袂蒞熱。翌日,湯玉麟在歡迎會上表示:“玉麟願為桑梓,為國家,情文兩方,均難卸責,惟有矢志守土,借盡天職。”

宋子文、張學良等人的熱河之行和湯玉麟的信誓旦旦並沒有使熱河的防守問題得到真正解決,張學良由於毒癮而身體極差,不能到前線指揮,只能任命張作相擔任集團軍總司令,代其到前線指揮。但是張作相對於迎戰日本既缺乏指揮才能又缺乏經驗,他領了15萬元的作戰經費,匆忙建立起作戰組織機構,但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也就無人過問了。

熱河失陷與張學良下野

熱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是冀、察、綏等省的屏障,平津的拱衛。當時熱河的軍政大權掌握在湯玉麟手中,他既是熱河省政府的主席,又是東北邊防軍駐軍司令部上將司令。湯玉麟把熱河看作是他私人的地盤,其手下的軍隊是家族統治,平時缺乏訓練,更沒有愛國主義的教育,再加上經常欠餉,所以戰鬥力極差。日本在進攻熱河之前使用離間計,大量印發“滿洲國”內閣成員的傳單,並將湯玉麟列入名單之內,這一手段使得湯玉麟手下的軍隊摸不清其到底是戰是降。2月22日日軍進攻南嶺時,湯玉麟的三弟、214團團長湯玉山未做強力抵抗先行撤退。23日北路日軍由通遼進攻開魯時,雖有由義勇軍改編的馮佔海、李海清、鄧文、劉振勇等部奮起抵抗,但湯玉麟手下騎兵第9旅旅長崔新五先退卻後投降,使日軍未遇任何抵抗就抵達了開魯。

3月2日凌源、平城守軍潰退時,張作相命湯玉麟在承德黃土樑子佈防。湯部官兵不從,要求補發三個月欠餉,張、湯二人雙雙逃跑。日軍第8師團第1遣隊突破天朝山附近我軍陣地後,又得到漢奸提供承德空虛的情報,派先遣部隊128個騎兵不廢一彈佔領承德。承德失守後國民政府於3月8日下令將湯玉麟撤職查辦。10日,承德失陷,張學良引咎辭職。

冷口、古北口之戰

張學良引咎辭職後,蔣介石派何應欽到北平擔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主任,熱河失陷後防守長城各兵團繼續堅持抗戰。

冷口一帶由32軍商震部擔任防務,3月4日午時日軍佔領冷口關口並突入到口內的建昌營。3月5日,其師長黃光華和57軍軍長何柱國共同在冷口頑強抵禦日軍進犯。3月16日,日軍向界嶺口及其以西至羅漢洞發起猛攻,佔領長城一角,萬福麟的53軍在界嶺口、義院口收回部分失地。就連曾被稱為“東陵大盜”孫殿英所率的41軍,雖然鞋襪武器都不周全,但也在赤峰和圍場對日軍進行頑強抵抗。

古北口位於密雲縣東北,是由承德通往北平的必經之路,為此何應欽安排徐庭瑤的17軍和王以哲的67軍共同防守古北口。第17軍的關麟徵師長率軍英勇抵抗,雖由南方調來的士兵沒有棉衣,腳下還是赤足草鞋,但仍奮勇作戰,獨立抗敵三晝夜。師長關麟徵、旅長梁愷先後負傷,團長王潤波陣亡,全師官兵陣亡達4000餘人,雖然未能保住古北口要隘,但也給敵人沉重打擊,敵軍傷亡也不下2000人。

喜峰口、羅文峪戰役

喜峰口、羅文峪戰役是長城抗戰中最為輝煌的戰役之一,由第三軍團宋哲元任總指揮,秦德純和40軍軍長龐炳勳任副總指揮。宋哲元曾領導過多次戰役,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自二十九軍成立到喜峰口抗戰之前的兩年時間裡,他對戰士首重愛國思想教育,經常下連隊講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還注意對士兵進行嚴格的軍風軍紀教育和技術訓練。例如急行軍經常夜間開拔,最高速度達到一晝夜180裡,所以該軍有“飛毛腿”之稱。全軍生活上下一致,雖然經費困難,但寧可軍官欠餉,也要冬天給士兵穿棉衣,每人配備兩雙鞋。山海關失陷時,宋哲元的二十九軍以一日夜180裡的速度到達喜峰口。在喜峰口戰役中由於敵人的武器優良,我軍利用大刀和手榴彈,採取了近戰、夜戰的方法。近戰中戰士們和敵人肉搏,使敵人的機槍大炮發揮不了威力。夜戰突出表現為趙登禹率兵兩次夜襲敵營,摸到敵人後背宿營地砍殺敵人,使我軍奪回已失陷的喜峰口。

在趙登禹夜襲敵營時,副營長過家芳從繳獲的敵人揹包中得到敵人兩天之後要進攻羅文峪的計劃,他立即將此計劃交給109旅副旅長何基灃,轉到宋哲元手中。宋哲元立即調在玉田集結待命的劉汝明暫編第二師跑步到羅文峪以逸待勞等候敵軍,暫編第二師實際只有2個團的兵力,宋哲元又下令在喜峰口已經打退鬼子的王治邦110旅疾馳羅文峪支援戰鬥。師長劉汝明三次到前線督戰,附近三十八師祁光遠團也跑步前來支援,五十三軍沈克師也來助戰。由於各軍的同仇敵愾,以致敵人傷亡慘重達6000餘人,粉碎其奪取羅文峪計劃,從而保住了古都北平。喜峰口、羅文峪的勝利鼓舞了全國人心,也挫傷了日軍立即吞併華北的銳氣,但是二十九軍為此傷亡了5000多人,達到作戰部隊的三分之一。

長城抗戰是中日之間一次實力的較量,也是中國軍隊的一次實戰鍛練,雖然參加抗戰的各軍隊派系不同,並多有過反蔣言行,但他們能夠在抗戰的大背景下做到同仇敵愾,共同抵禦日本入侵,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李惠蘭 王 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