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心理諮詢有哪些誤解?

心理諮詢師心海


心理諮詢本質是諮詢者向心理學導師訴說自己心中困擾尋求解決方法,初發點是好的,然而諸多人對心理諮詢有誤解。


一/以為心理困擾真能通過心理諮詢治療解決

心理學並不能解決所有人的所有心理困擾,社會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是人心的問題。對不同的心理諮詢者,有不同的開導方式,儘量疏導也許能做到,完全根除來訪者的煩惱就看個人造化。

我的心理啟蒙導師有位女學員,有八年抑鬱症病史,不開心時就嚎啕要自殺,家人都不敢跟他吵架,擔心一不開心她就想不開。遇到老師之前,這位女學員一種在公立醫院看心理醫生輔以藥物治療。這位女學員聲稱所有的不開心都是抑鬱症引起的。

然而溝通完之後,我的導師對她的家人說:“她的抑鬱症是家庭教育引起的。她已經26歲了,可是居然不能接受延遲滿足,要什麼東西立刻就想要,如果不能滿足她,她就會吵鬧崩潰。是個學霸,然而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學習不僅沒有使她快樂反而成了枷鎖。除了教科書之外沒有看過其他類目的書籍。平時沒有任何愛好與特長,生活無趣。家裡太驕縱她以至於她缺乏共情能力,總是向朋友索取關愛呵護與陪伴,但是卻不能做到互相關心禮尚往來。即使朋友正在加班或者心理狀態很不好也麻煩別人當自己的情緒垃圾桶,麻煩朋友也懂得禮尚往來也不懂得感恩,導致朋友們一個個離她而去。發起脾氣來不管不顧不照顧任何人的感受,即使是對親戚朋友家裡人都咄咄逼人說髒話,以至於身邊人都不願意和她相處。你們一直讓她飄浮在空中,而現在,她需要降落,需要紮根於現實生活。進了家門,你們會百般遷就她,但是出了社會,是不會有人遷就她的。她到現在都還靠著你們養,對工作和生活都毫無熱情,你們以為是在幫她,實際上是害她現在你們的女兒問我為什麼她總是感到不開心,我告訴她,開心不會是永恆的,喜怒哀樂是人生常態,如果你要保持每一秒每一刻都開心,這不是心理學諮詢師能解決的。你們的女兒需要重塑三觀,重塑人格,就像教育一個3歲的孩子那樣重新開始。”

有些人的心理問題是不能通過諮詢就解決的,重塑三觀,重塑性格,如同剔骨再造,而且對方已經是個成年人,如果完全讓心理諮詢師幫忙,花費巨大不說還會耗盡一位導師的精力。

二/心理諮詢師水平參差不齊遇到差的會誤人子弟

這一點實話實話,不論什麼行業,從業者的能力都分高低。就拿上面我的啟蒙心理導師的女學員來講,這位女學員遇到我導師之前去過多家公立私立醫院,當時面對她的困擾,好多位心理諮詢師給出的意見是她缺愛,缺少愛情與友情的呵護。

她信以為真,於是向男朋友索取更多關愛,也多次麻煩女性朋友,結果是,失戀之後又失去了朋友。導師給我們上課時說到此處下了這樣一個論斷:只要是個人都缺愛,要麼親情淡薄,要麼情場失意,要麼損友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莫要強求,追尋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會產生諸多煩惱,發大願必有魔考,我們人類需要學會面對現實,沒有莫強求,平常心,多看自己有的,少追求自己得不到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許多人認為心理諮詢師能為你提供得到某些人某些事的辦法,這是謬論。人生本來就很難圓滿,這是事實也是規律,違背規律,不會有什麼好結局。許多困擾來自妄念,妄念早就妄人。失望失意時也要學會自負盈虧。

遇到能力強的心理諮詢師會讓你面對真實的世界從真空的世界走出來,走出溫室。而水平一般的導師會讓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結果如同那個女學員,眾叛親離。


鬼司馬


誤區一:腦袋有問題

這是對心理諮詢最常見的誤區。當我們說“心理諮詢”時,要分清兩個概念,即“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針對的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人,如患精神分裂、抑鬱症、焦慮症的病人。但是“心理諮詢”的對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就是你、我、他。只要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婚戀、人際交往、個人成長等方面遇到困惑、難題時(即一般心理問題,如因家庭糾紛、就業迷茫、個性衝動等引起的內心矛盾),自己不能很好地調整心態、緩解情緒,就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其實,心理諮詢是正常緩解心理壓力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辦法,去做心理諮詢並不代表你“不正常”、“思想有問題”,也並不“丟人”。相反,現在很多思想進步、開放的人已經毫無顧慮地走進心理諮詢室來促進個人成長。

誤區二:一眼看穿我

幾乎每個心理諮詢師或學心理學的人,都被問過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你是不是看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麼?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並非“讀心神探”,不可能在不瞭解你的情況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由於心理諮詢師接受過系統而科學的知識、技能培訓,他們瞭解人的心理、行為活動規律,加之長期諮詢實踐累積的經驗,心理諮詢師確實有更良好的觀察力、邏輯分析能力。對人的情緒和語言透露出的心理狀態更敏感,而這些都是基於客觀、全面的材料才能作出判斷的,並不能說“一眼看穿”而把問題簡單化、神秘化。

誤區三: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表面上看,心理諮詢的主要方式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面對面談話,但這個聊天過程並不是隨意、漫無目的、“張嘴就來”的。 相比於家人勸解、朋友安慰、領導教育,心理諮詢師的“聊天”更專業,也更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心理諮詢師初次接觸來訪者時,首先會詢問來訪者的主要困惑,再瞭解他的一般情況(如家庭、工作、生活、學業、人際關係等等)。對來訪者有了大概印象以後,針對某些人,諮詢師還會使用一些量表、測評來評估來訪者的主要心理問題,並初步診斷,然後制定諮詢或治療方案,而每一次的諮詢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的。

諮詢師並不是人人都能做。他們首先要有深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為了和各行各業的來訪者建立關係,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此外還要熟悉各種心理干預技術,同時還必須有更強大的內心、健全的人格,能通過自我疏導,以更好地接受別人的“心理垃圾”。


英語老師Sue


有以下幾點常見誤區,

就像趙本山那樣,簡稱話聊,結果最後自己也抽了過去。

心理症狀改善並非立竿見影的。

就像看大病一樣,需要一定時間的治療,

才能有所轉。

而不是你頭痛,吃個止痛藥,那麼簡單。

心理諮詢就像減肥一樣,基本沒有速成的方法。

心理諮詢師以中立的、包容的、尊重的態度面對一些似乎難以啟齒的心理困擾。

更看重的是共情的傾聽和有深度的反饋,這是沒有接受訓練的人很難做到的。

心理諮詢師並沒有神通,你如果不配合,他連的性格也弄不清,他只是更願意去探索一個人內心世界,這一切來源於你是否願意在他面前,敞開心扉。

當然,他會敏銳地從你的片言隻語中,瞭解到一些普通人所察覺不到潛意識。

“你神經病啊”,是人常用的罵人的話,

是人都害怕被別人當成神經病,

這也反映了人們對自己失控的恐懼,以及對被運離人群的強烈焦慮。

生活裡,有大多數人是偷偷摸摸地去做心理諮詢的,生怕別人會知道,哪怕是自己的親人。

跟得了性病,極其相似。

而你只不過心理有點亞健康,別太大驚小怪的。

總體來說,心理諮詢並非萬靈藥,

很多時候沒那麼神奇,

他也只是掌握了一些面對痛苦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通過時間和精力的付出,來解決痛苦。





善本無界


很多人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諮詢,但實際是:心理諮詢是面對正常人出現心裡衝突後,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而去尋求最捷徑的心裡疏解辦法。

如果一個人精神狀況真的到了神經症,精神病等病態的心裡疾病時,心理諮詢是不能單獨解決問題的。

必須等患者病情穩定以後,心理諮詢才可以介入。



覺心悅境


人們對心理諮詢有誤解,是導致很多人拒絕來諮詢的一大原因。從接觸心理諮詢工作開始,我遇到過的一些誤解總結如下,也歡迎大家來補充。


1. 有“病”才去心理諮詢


很多人覺得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有“病”,會被人指指點點,而自己只不過是情緒不好,但還是個正常人,所以不需要去心理諮詢。


當然,是否選擇心理諮詢是每個人自主的選擇。但有必要澄清的是,心理諮詢能在很多地方幫到我們,例如職場關係、婚戀關係、親子教育、情緒問題等。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輕裝上陣,開足馬力經營自己的人生,而不被這些問題拖累。


2. 心理諮詢師會“讀心術”


的確,被一個陌生人看穿內心是一件沒有安全感的事情。但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並不能“讀心”,而只能依據你願意讓他看到的東西開展諮詢工作,換句話說,最瞭解我們的人永遠是我們自己。



3. 心理諮詢師會替我解決問題


很多人帶著具體的生活問題來見諮詢師,比如“是否應該和女友結婚”“該辭職還是創業”等,希望諮詢師給出一個萬全的解決方法。但心理諮詢師不可以這樣做,心理諮詢師會和你一起針對問題進行探索,而最終的決定則需要你來自主做出。


4. 請心理諮詢師“說服”或者“分析”別人


這樣的願望可以理解,但心理諮詢的對象是來訪者本人。


5. 心理諮詢就是情緒安撫,沒有其他用


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就是找諮詢師安慰一下自己,沒有其他用。這樣的看法並不準確,傾聽是心理諮詢的必要部分。此外,諮詢師還會和來訪者一起探索,覺察自己的模式,進而做出有利於自身成長的改變。


大家對心理諮詢存在誤解,至少說明心理諮詢的宣傳和科普還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也希望自己能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使心理諮詢幫到更多人。



人生是一場即興劇,需要勇氣和方法。歡迎【關注】我,人間即興指南,專注人際關係、應用即興內容,你的心理後援團!


心理識堂


心理諮詢在西方很普遍,在我們中國一旦有心理問題,他本人並不認為是一種病,除非發展的比較嚴重,對家庭對社會造成危害了,才進行心理疏導,往往效果並不理想。當今社會,信息比較發達,生活節奏加快,30歲到50歲為高發人群,為什麼說呢,因為到了這個年令,事業進入高潮期,高負債,婚姻,養兒都成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每天要面對的問題,生活壓力非常大,假如不及時調整心態,很容易被壓垮,思想崩潰,走向極端,使人每天看上去神神叨叨,煩燥,易怒,並且極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嚴重者有厭世,自殺的傾向,其實這就是一種抑鬱症的表現,必須及時找心理醫療師進行心理疏導,否則後果很嚴重。所以說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一旦有想不開的事,不要鑽牛角尖,一定要找心理醫生,通過聊天、心理輔導等其它比較有效的方式,幫患者及早走出生活的陰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這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大家說是不是呢?



蘇晟相術


過去一二十年,提到“心理諮詢,心理問題”這些字眼時,總會引起別人多想,有色眼光。認為這是羞於開口,很私密的事情,所以常常不願面對。

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發展,越來越多人的人對“心理學”有了多的認識和理解。也有更多的人願意剖析自己,願意諮詢醫生以求得幫助。這其中,最大的誤解是大家把心理醫生等同於內外科醫生了,認為諮詢,檢查,或者治療後就會痊癒。殊不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專業的心理醫生可以幫助你找到根源,分析問題,耐心引導,治療解決。但最終,最根本的一點還是你自己!

有一個詞叫“心魔”,說的就是我們心裡的另一個“我”,總是負面,消極,抵抗的“我”。心理問題會伴隨終身,這個問題解決了,可能還會遇到下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時時與那個“我”溝通,博弈。好比我們看到自己從小到大的好朋友現在過得很好,有豪車豪宅,內心產生了嫉妒惱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調節心態,和“嫉妒惱恨的我”溝通,這個人不是你的好朋友嗎?難到你不希望好朋友能有好的生活,而是希望對方過得很慘?如果現在角色置換,你的好朋友也這麼想你呢?你的好朋友沒有優點沒有努力嗎???我們需要假想很多問題,一一解答,讓自己明白一件事,不要總想著,為什麼發達的不是你???你怎麼不想為什麼我們生在和平年代,生在能吃飽穿暖的中國,而不是三四十年代,而不是貧窮不堪的埃塞俄比亞???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推翻,都可以反問。每個人的選擇和經歷不同,所以結果也就不同。我們要誠實地面對生活,接受生活的平凡和不同。

心理諮詢不是可怕的,它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它能幫助我們,治癒的卻是我們自己。



熊貓咪皮卡丘大神


目前心理諮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只能說是緩解一下,就像止痛片,藥勁一過,問題又來了,何時是個頭。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多做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的事,把心中的愛釋放出去,放內心充滿了正能量,心理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我也不是瞎說,因為我就是這樣經歷過的。願你早日擁有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覺醒人生2020


心理諮詢在我國不發達城鎮未受到重視

心理問題大多開始於青少年,目前,我國很多不發達的城鎮居民對心理問題了解不多,甚至覺得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不愁吃,不愁喝,小孩子家家的有什麼心理問題。對於青少年早期的心理疏於疏導,放任其發展,最終造成更大的精神創傷。

市場對各種心理知識的扭曲宣傳

現今市場上,我們可以找到大把大把心理學如何如何神奇的作用,各種心理書籍的推廣,讓人們對心理學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去看心理醫生,就會被洞察,看穿自己的思想,望而卻步。

覺得自己足夠博學,可以自我調節

通過閱讀各種心理書籍,覺得心理學說來說去就那樣,可以自己調節,最終是離自己越來越遠

羞恥心在作祟

心理問題在很多人看來,仍然是羞於提及的。過於擔心自己的一點小毛病,引起同事、領導的注意,迎來討論。心理疾病是如何產生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想的太多


巧妞心理


很多人都覺得去做心理諮詢就證明自己是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所以一說做心理諮詢就很排斥,甚至有人把心理有問題的人都視為神經病!其實不是這樣,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只是有些人會調節,而有些人容易陷入心理盲區鑽牛角尖,最終造成抑鬱,多疑,狂躁!在自己無法緩解這些問題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你走出困境!心理諮詢不僅僅是緩解壓力,還有很多的用處,現在比較常用的還有兒童心理諮詢,職場心理,社交心理,可以說心理學是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以為做個心理諮詢就是有病,誰沒病,想想自己有沒有喜歡反覆洗手,過度的要求完美,出門後總覺得門鎖沒有鎖,孩子有沒有不愛與人交往,甚至有些嚴重的比如家庭暴力,虐待小動物,這些都是心理出現問題的表現!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長期以往就會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就像家裡的垃圾桶不及時清理就會滋生細菌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綜上所述,適當的心理諮詢就是清理心理垃圾的舉動,我們該接受而不該扭曲這種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