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三国演义》人物追悼规格浅论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去世了是否要追悼,追悼规格有何不同,个中颇有讲究,《三国演义》对此极为重视。当然,《三国演义》中追悼人物的方式不是开追悼会,而是利用传统诗歌的形式对人物的一生进行综合评价,诗歌的内容、数量、长度的差异,体现出了追悼规格的区别。

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三国演义》人物追悼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大义是非层面的道德评断,二是毕生功业层面的成就评价,三是人生价值或遗憾层面的感慨评论。小人物的追悼基本限于第一层面,重要人物则均有涉及,追悼内容因人物表现不同而或褒扬或谴责,并非只说好话。而追悼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绝句、律诗、古风、长歌、庙联、童谣等,其中以诗歌为主。

显然,并不是每一个出场人物死了都会被追悼,纵观全书,只有近80人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仅占全书近1200出场人物总数的7%左右。能否被追悼以及相应的规格高低,取决于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者对人物的倾向性程度。这其中,作者维护汉室正统、尊刘抑曹和推崇忠义等主要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说最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追悼最为隆重,规格最高。前后共有6首诗,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人物。其中杜工部3首,白乐天、元微之各1首,后人追思1首(见汉亡时),从才能、功业、道德、抱负、遗憾等层面全面回顾了孔明的一生,“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将之推到了古今一人的崇高地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等诗句也表达了后人无尽的哀思和遗憾。

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作为忠义和勇武的化身,武圣关羽是作者在小说中极力树立的另一位超级偶像,追悼规格仅次于诸葛亮,计有2首诗1对庙联。关羽也是小说中仅有的几位被建庙享祭者之一(其余为诸葛亮、赵云、甘宁)。关羽的追悼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其勇武和义气的赞美,无需多言。

追悼规格排在第三的是周瑜和庞统。前者2首诗,一首赞颂了周瑜的赤壁大功和军事奇才,另一首则是感慨瑜亮并存的悲剧。后者1首诗1段童谣,主要是惋惜庞统的惊世谋才和天不予愿。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两大重要人物,一个敌手一个战友,在军事和谋略上与诸葛亮交相呼应,又均英年早逝,令人叹息,追悼规格高出他人也可见作者心中对此二人的看重。

除上述四人外,其他被追悼的人物均只有1首诗歌,规格上可谓持平。但从内容和长度来看,曹操的追悼规格无疑超出同侪,一篇《邺中歌》“长篇”追述了曹操融文才武略、王霸柔情于一身的复杂一生,其中“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的反问可以看做是对既是能臣也是奸雄的曹操的一种理解,而“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无疑表达了作者对于曹操所持的复杂心态。其它主要人物如刘备、孙权、张飞、赵云、姜维等的追悼诗,均比较中规中矩,并不特别出彩。

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所有被追悼的人物中,以蜀汉人物最多,汉室忠臣和前期诸侯人物其次,东吴、曹魏再次之,晋朝人物最少,可见作者对于各个势力集团的倾向性区别明显,这一点尤其在被追悼的小人物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被追悼的小人物从丁管、伍孚开始,中有吉平、董承、徐母、耿纪、韦晃、祖弼、在彝陵之战集中死难的傅彤等人,以及后来的傅佥、刘谌、马邈夫人,基本都是为维护汉室正统而付出生命的汉室忠臣,他们在小说中几无地位,“戏份”也少,但仅出场便获追悼,且多是道德层面的大力褒扬,若非作者维护汉室正统的鲜明立场和用心,绝不会浪费如此众多的笔墨。

忠义的对象并不仅限于汉室,作者对此的尺度颇为放开,许贡的三位门客,忠袁的沮授、田丰、审配,自杀的王累,拒不投降的张任,殉情的孙夫人,诸葛诞的部卒乃至忠于曹魏的张后、王经母子都获得作者的赞誉,而卖主求荣的蔡瑁张允、苗泽李春香、杨松甚至背叛曹操的于禁均受到谴责,不难看出忠义之心是作者在汉室正统外所要维护的另一底线。

然而,作者在小人物身上的慷慨,却极难延伸到重要人物身上,在所有的追悼规格中,规格最低的恐怕就是不被追悼,等同于被无视,而很多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的确被无视了,且是作者故意的,这当是很多读者未曾料想到的。

被追悼的蜀汉人物自刘备、诸葛亮以下,包括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庞统、张松、马谡、张苞、关兴、诸葛瞻、诸葛尚、姜维等人,然而马超、法正、魏延等蜀汉顶级名人的追悼诗无从可见,马超之死一笔带过,法正之死并未提及。相比于赵云、张苞、关兴三人之死硬性“插播”到小说主线之中,然后予以悼念,很难说马超等三人是作者疏忽的。以理忖之,马超一生英雄末路、其主多换,法正背主求荣、私德不淑,却都终属汉营、颇立大功,故以作者难以评断;而魏延素有反骨、轻于去就,当属不屑为之。这不能不说是此三位性格、经历较为复杂然而名气着实不小的蜀汉名人的悲哀。

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东吴人物中,被追悼的有孙策、周瑜、太史慈、甘宁、孙权以及后期为国捐躯的忠臣于诠和张悌等。其他如孙坚、鲁肃、吕蒙、陆逊、张昭、程普、黄盖、周泰、徐盛、丁奉、诸葛恪等人均未捞到这个荣誉。吕蒙、陆逊是蜀汉的仇敌,注定无缘追悼,而其他人在作者心中的份量不够。

其实作者对东吴人物的立场尚属客观,被追悼的几个人确实为东吴的佼佼者,而追悼内容也多为真诚赞扬。真正杯具的是曹魏和晋朝这批人物,加起来仅有曹操、郭嘉、荀彧、于禁、夏侯霸、邓艾、钟会、羊祜寥寥八人。其中荀彧、于禁看似被追悼,更像是被羞辱;而夏侯霸因为投汉才获誉,更不啻是对曹魏的讽刺。要知道曹魏是三国时期人才最为鼎盛的一方,然而像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许攸等著名谋士,张辽、夏侯渊、徐晃、张颌、曹仁、李典、乐进、庞德、夏侯惇、曹洪、典韦、许褚、曹真、曹休等名将猛将,竟然全军覆没,无一被提及。相反,倒是那些经常和曹操作对的文人名士如祢衡、孔融、杨修、崔琰等人,都被大加追悼。相比于蜀汉人物的大书特书,作者在“人物追悼”上彻底贯彻了“尊刘抑曹”的思想,对追随曹操的知名人物几乎全部无视,以鄙其选择。其中最可惜的要数司马懿和张辽,以此二人的平生功业,予以追悼似乎并不过分。究其原因,或当和吕蒙、陆逊相类。

魏延愤怒张辽哭,想被《三国演义》追悼,实在太难了

在君主或主公级别的人物中,从何进、董卓开始,吕布、袁术、袁绍、刘表、马腾等人均有追悼,虽然内容褒贬不一,而张角、韩馥、公孙瓒、陶谦、张绣、韩遂、刘璋、张鲁、曹丕、曹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却无望获得,个中原因各有不同,并不难解。

请关注公众号【微存在】,获取更多文章资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