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婆》:一聲長長的嘆息


《貓婆》:一聲長長的嘆息


《貓婆》:一聲長長的嘆息

前幾天,偶爾看到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貓婆》,除了裡面養貓的那個老女人讓你印象深刻之外,你突然還有一個感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個社會,似乎願意養很多貓,特別是願意收養很多流浪貓的似乎都是生活中處於社會底層的那些人物。雖然這些人生活在社會底層,但他們卻似乎完全沒有城市小市民的那種自私和庸俗的習性,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另類,他們無怨無悔承擔起原本不屬於他們的社會責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社會現象呢?僅僅是因為他們愛貓這種小動物嗎?或許除了收養者個人獨特經歷之外,也還有其他的社會因素,或者更多時候是這個社會弱者之間的同病相憐的某種映射吧。只是不知道,你這樣的解讀有沒有一些道理。

作為一名作家,馮驥才先生不但是合格的,而且是優秀的。是的,中國龐大的作家群體裡,有很多能讓你尊敬的嗎?沒有。但馮驥才先生卻讓你心生敬意。但是,作為愛貓人士,或者說作為養貓人士,馮驥才先生卻有點不專業。按照文章所述餵養貓的方式,因為於心不忍把貓關在家裡而讓一隻寵物貓外出自然是極為不妥的行為,所以,馮驥才先生家的貓的失蹤也是自然的事情。對於貓來講,所謂的自由對它們來講應該和作家理解中的不一樣,生活中只要你看到那些流浪貓可憐兮兮的樣子,你或許就會明白什麼對貓來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對一隻貓來講,愛護它,就是守住它,不要試圖給它任何可能走失的機會。

其實,這篇文章讓你震撼的是,不是作家那隻藍眼睛貓的走失,不是貓婆的命運,也不是貓婆的死,而是文章中提到的被幾個小孩子按在地上要燒死的小黃貓和另外一隻不知名小貓的死。小孩子的惡常常超出常人的想象,但似乎很少人去追尋為什麼小孩子會有這樣的行徑,難道真的是人性本惡嗎?你不這麼認為。小孩子是模仿能力極強的,所以,他們的行為更大的可能是來源於模仿。小孩子的惡是在模仿大人的惡。那隻不知名小貓因為好奇或者因為害怕,它跑進破屋子的瓦頂的洞裡去了。但是,它被人類活活的關在瓦縫裡面,最終悶死或者餓死了。可以想象的到,那隻小貓被關在裡面的掙扎和絕望。你不相信,那些人夜晚聽到那小貓的淒厲的求教聲居然還可以安然入睡!你不相信,他們自私和冷酷居然到了如此程度!你不相信,那些人中心裡會沒有一點點的自責或者懺悔!只能說,這樣的人類是有原罪的。只能說,這樣的人類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只能說,這樣的人類真的不配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上,這個星球上應該由有著美麗心靈的生物來生活。

記得之前在一個叫《希望英語》的電視欄目裡看到過一個關於貓的紀錄片,《City of the wildcats》,講的是羅馬這個300萬人口的大城市裡近2000只流浪貓的生活情況。只能說那裡的流浪貓還是幸運的流浪貓。至少那裡沒有《貓婆》文中那些惡意捕殺流浪貓的人,相反,紀錄片中提到了那些會定時或者不定時到廣場去給流浪貓餵食的catwoman 。其實,這catwoman就是愛貓女士,或者說就相當於《貓婆》文中的貓婆,只不過同為愛貓女士,二者生活狀態應該有著極大的差別,那些catwoman衣食無憂,而貓婆則困頓窘迫。其實,中國應該有許多人口不少於300萬的大城市吧,但是,很少看到哪個中國的大城市可以允許流浪貓在中國的那些大城市廣場自由悠閒愜意的漫步的情況,也許,那些流浪貓更多的是隱藏在某些小區的角落或者城市的某些陰暗潮溼的管道里。想想看,每個省會城市幾乎沒有不是全國文明城市的,但是這樣一個國家級的文明城市卻沒有一個讓流浪的小動物安全棲身的場所,這個文明或許也只是掛在辦公室裡的文明而已。

生而為貓,但願你們能夠生在一個不被受到人類傷害的地方,能夠允許它們比較自由自在的生存的地方;生而為人,你不明白,一個經常自詡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的人民,為什麼不能和那些小動物和諧相處呢?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狗肉節、猴腦、蝙蝠湯……類似的情況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不是我們這個民族因為苦難太多的緣故,而讓原本屬於人類應該有的善良和柔軟都被遮蔽甚至於消失殆盡了。

身為作家,馮驥才先生他能夠做些什麼呢?也許,他能夠做到也只是在文章中表達一些感慨了。作者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寫道:“貓衚衕裡便空無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慘白,還有奇冷的風在這又長又深的空間裡呼嘯。”


嗚呼哀哉!


《貓婆》:一聲長長的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