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也慌了?


清华北大也慌了?


上周五,清华大学法学院官微发布了一篇题为“清华法学院多措并举保毕业促就业”的文章。


清华北大也慌了?


文章大意是,清华法学院为保障这届应届生就业,想了很多办法,甚至专门成立就业互助小组,可以说将就业工作责任都落实到了人。


文章还提到,学院“会充分调动校友资源”,“已经发动了十余家律所(帮助应届生就业)”。寻求校友的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就业率永远“居高不下”的清华法学院简直前所未有!


清华北大也慌了?


更早一些,3月1日,清华法学院刚刚言辞恳切地发布了一篇“致法学院全体校友的一封信”,呼吁法学院的校友“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清华北大也慌了?


“让我们为法学院的未来传承薪火,共续高焰”,这种措辞,仿佛让我感受到,在疫情和高校应届生规模扩大的影响下,清华法学院也慌了。


隔壁的北京大学也没好到哪里去。


同样是上周五,北京大学法学院开始展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进展的中期统计。


文中提到“疫情期间,希望各位毕业生坚定信心、调整心态、努力争取。学院将尽最大努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业情况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可见一斑。


清华北大也慌了?

清华北大也慌了?


2020届应届生的就业被一场疫情打乱,就连清华北大也措手不及。


连清华北大都如此困难,遑论其他院校了。


和清华法学院一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官微今天也发出”致用人单位和校友的一封信”。


清华北大也慌了?


身处疫区的中南财大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凸显,只能请求用人单位和校友提供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微发出“共同战疫,就业不惧”的推送,请求各大企业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


清华北大也慌了?

中国政法大学就更直接了,贴心地为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了应对就业心理焦虑的公开课。


清华北大也慌了?


各大院校都这么难,2020届应届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位非典型Top2法学生


我有一位朋友小C,Top2法学院一名普普通通的应届法硕生,在学院里成绩中等,实习经历也并不丰富。


经历过2019年秋招之后,小C已经见识过了求职压力,但是完全没想到的是,在疫情的耽搁下,自己直到今天一个offer都没有接到。


因为疫情困在家里的她,每天面对更加焦虑的父母,不知该如何开口,煎熬无以言表。在父母眼里,她已经上了全中国最好的学校,别说找工作,找个年薪20万的工作都不是事儿啊。


小C只能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三缄其口,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断海投,天天查看邮箱,盼望着收到哪怕任何一家公司或律所的回复邮件。


清华北大也慌了?


小C并不是个例,小C的同班同学,本硕都就读于Top2法学院的一位非常优秀的男生,年前收到上海某红圈的橄榄枝,但是在年后却迟迟没通知他去报到。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律所也同时在考虑隔壁大学的一位法学硕士,和一个西北大学的LLM,他现在在老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小C说,据她了解,她的同学至少有一半还暂时没有拿到offer。即使有年前得到口头承诺的,年后因为疫情,也处于暂无消息的状态。


清华北大也慌了?


Top2的法学生就业都这么不容乐观,其他的法学生的情形就可想而知。


其实对比今年和往年的招聘情况我们不难得知,为何Top法学院的学生也不好就业。


以某中字头国有企业为例,2020年春招,直接就不再招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而以前至少还会将法学专业写在最后。


清华北大也慌了?


2020届法学院毕业生打开企业招人的excel表格经常是这样:


清华北大也慌了?


而律所的情况又如何呢?


以往在3月初,仍然有不少律所会开展校园宣讲。然而现在所有高校都不开学,宣讲会自然只能取消。


作为求职类公众号,在往年“金三银四”的时候,合作的律所恨不得用岗位把邮箱都塞满了,但是今年明显感觉到需求端的信息减少了许多,反倒是供给端的同学们更加频繁地开始主动询问信息。


作为法学生就业的两大主阵场,央企国企和律所这两头的用人需求都急遽缩减,许多地方的省考也推迟举行了,国考更是一岗难求,这届法学生难道真的要毕业就失业了吗?


春天快要到了


坏消息很多,但也并不是没有好消息。


好消息之一是,疫情终于要结束了。


同时,面临如此严峻的春招形势,国家和高校已经开始行动。


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


多个还未举行公务员招考的省市,业内人士预计大概率也会进行扩招。


所以其实在我们面前并不是无路可走的。疫情之下,我们依旧有很多很好的选择。


清华北大也慌了?


在家里待着的应届法学生,其实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首先,多给自己一些选择。想去律所的同学不妨趁这个疫情长假,尽快搞定论文,然后准备行测申论,为什么不试一试考公呢。一心只准备考公的同学不妨多投投国企央企的法务,性质氛围都相近,待遇相对公务员也有优势。考研落榜的同学,二战和找工作也可以同时抓起来。


适当地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竞争加剧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去不了的岗位以后可以徐徐图之。想去红圈所的可以先在中上级别的律所先过渡,再寻求跳槽的机会。无法留在北上广的法学生,其实也可以考虑下新一线城市,杭州、青岛也有起薪20w的公务员和律所岗位


其次,疫情影响的是所有人。做好自己非常重要。不要只是自怜自艾,抓住一切可以的机会。多关注求职信息、求职App、意向单位的官网等,积极主动才是王道。


一方面,积极搜索各单位往年的录取名单,或者联系自己的学姐学长,了解到心仪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笔面试的形式,对照标准来完善修改自己的简历。


另一方面,自己要养成求职的良好习惯,比如制作表格,将自己心仪的岗位、简历是否投递、目前进程等统统整理到表格中,方便自己查阅。相信我,当你投出一百份简历之后,你绝对想不起这家律所你投过没。


最后,自我提升很重要。在家里焦急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这个时候除了偶尔掏出你七天憋了六个字的论文来安慰自己,更多的还是要在自我提升上下功夫。


比如在一些律所工作中,法律英语的重要性甚于法律专业,同样是通过法考的求职者,你是不是趁这个假期赶紧把法律英语恶补一下呢?


清华北大也慌了?


再比如一些

非诉业务需要对于财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是不是可以在四月份报个CPA考试,稍微了解一下财会知识呢?


Top2也好,五院四系也好,一场疫情之下,名校的光环也显得苍白起来。这一关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地狱难度,祝福每一个还在路上升级打怪的法学生,能够如愿通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