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会破裂吗?

大马哈鱼12


这个不好说,应看当时事态发展情况。不过从史料记载,周瑜始终坚持对刘备釆取强硬态度,这很容易把孙刘联盟搞破裂。关键是孙、刘两家对荆州归属问题有分歧,调节不好容易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从历史经验来看,两个集团合作很难有完美合作到底的。像铁木真与札木合,李自成与罗汝才。关键是孙权、刘备都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当时再有利益冲突,极有可能联盟破裂。而后来刘禅、诸葛亮在四川蜀地,孙权据守江东,两方面对强大的曹魏,又走到一起合作的局面。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是现在的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家庭,曾祖父、祖父都是东汉的太尉,父亲曾任洛阳令。我们常说袁绍出身显赫,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周瑜家世也很显赫,当时很讲究门第出身的。

周瑜很有才能,孙策临死前曾告诉孙权外事不知道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势力退回北方。孙、刘抓紧时间攻占地盘,发展自己势力,这期间两方发生了矛盾磨擦。周瑜不支持孙权把荆州地域借给刘备,认为是养虎贻患。周瑜曾上书,计划把刘备安置软禁在东吴,把刘、关、张三人拆撒,不让三人在一起。只是孙权没同意,计划没有实施成功。周瑜还计划攻占益州巴蜀之地,只是还没有等到出征之时,三十六岁就因箭伤复发病倒去逝了。

从周瑜生前言论行为来看,周瑜始终想限制刘备集团势力发展。这极有可能造成孙刘关系破裂。只是周瑜真正和刘备交手时如果不顺利也可能改奇计划,和刘备集团重新合作。

国家之间没有真正朋友和敌人。政治家没有自己的敌人。优秀、杰出政治家制订了目标和规划,但是也会根本形势和局势发展及时调整更改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不会墨守成规、守株待兔。

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真实的鲁肃也是非常有能力水平,坚持原则之人。不像小说《三国演义》中那样憨厚好说话之人。鲁肃积极维护巩固孙刘联盟。当时孙刘两家因为荆州问题关系紧张,孙权派吕蒙率军2万去占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命关羽率军3万进兵益阳,自己率5万大军为后盾,孙权也不示弱,亲自坐镇陆口,派鲁萧率军1万进驻益阳。双方剑拔弩张很紧张。这种情况下鲁肃担心孙刘联盟破裂,兵戎相见,打起来,曹操坐收渔翁之利,不顾个人安危,冒风险与关羽谈判,有理有据,为孙权获取一定利益,而又巩固孙刘联盟。

刘备夺取益州、汉中之地,关羽北伐,水淹曹魏七军,威震华夏,势头强劲发展之时,孙权又和曹操联手,派吕蒙偷袭了荆州,打败了关羽,孙刘联盟破裂。

周瑜如果处于鲁萧那时情况,可能会继续维护巩固孙权联盟。如果处于吕蒙那时情况,可能会攻击关羽,破坏孙刘联盟。什么事情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周瑜活着,凭他聪明才智,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孙刘联盟的。


大白白野


关于周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是否破裂这个问题,我有以下观点:

我认为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依然会破裂

1. 实际上,孙刘联盟是时势的产物,面对势如破竹的曹操,江东集团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帮助刘备,共击曹操,但帮助刘备就等于是养虎为患;其二,不帮刘备,却又面临着曹操进而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最终,他们结成了“孙刘联盟”,故而,孙刘联盟并不是拥有共同利益的一体,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组成的产物。

2. 周瑜并不是孙刘联盟的维护者和始作俑者,真正看清楚形式的是诸葛亮和鲁肃,是二人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也因为此事,才引发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舌战群儒,周瑜自视甚高,并不太看重刘备阵容的实力,直到被诸葛亮干翻。

3. 即便周瑜活着,孙刘联盟也会随着时局而产生变化,可能刘备做大,东吴和曹操联合对抗刘备,东吴做大,刘备放下仇恨和曹操联手,也不是不可能,形势大于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安身立命都是奢望,所以所谓的联盟根本不牢固,暂时而明确的,组成和瓦解都只是一个时局问题

4. 孙刘联盟的破裂,也是刘备做大.70万兵,并不需要联合孙权自保所致,要不然,即便关羽张飞诸葛亮死于东吴之手,也断不会破裂。

因此我认为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依然会破裂。只是时局的问题而已。

 










鉴史客


个人感觉周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不会破裂。

孙刘联盟之所以破裂,是因为吕蒙杀掉了关羽,引起刘备的复仇。而周瑜在世时,虽然多次和诸葛亮不合,但他们只是个人的比拼,并且从中有鲁肃为他们调解,从而维持着孙刘联盟。

而周瑜去世后,增加了东吴特别是周瑜手下众将对蜀国的憎恨,一心想着为周瑜报仇。同时关羽镇守荆州时,傲视群雄,对东吴众将特别是吕蒙更是不屑于顾,从不放在心里,新仇➕旧恨更加激发了吕蒙的报复心理,所以一心想着要斩杀关羽,导致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斩杀,从而导致孙刘联盟破裂。


sunnyf888


如果没有鲁肃,孙权与刘备的联盟在周瑜活着的时候就应该破裂了。

周瑜给孙权出的主意中,主要就是如何瓦解刘备并分别予以歼灭。《三国志》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这里没有提到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鲁肃!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说孙权怕刘备难以马上解决,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也是说的通的。这样以来,孙权借不借荆州于刘备对鲁肃、周瑜而言就无所谓了!借也得借,不借又不敢不借。还不如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反正是已经要不回来了!对外就说借给刘备了,也显得孙权很有格局,还宣誓孙权才是对荆州拥有主权,又回避了与曹操在荆州直接开战……

这一借就借到了周瑜之死,这个节始终是存在着的!无论周瑜死活,这个节终归是要被解开的,原因就是孙权对鲁肃的评价:“(无关的就不再引述,很长…)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孙权对陆逊说的话。可以看到,孙权对荆州耿耿于怀!因此,周瑜活着,这个节就由周瑜去解;周瑜死了,这个节就由鲁肃去解;鲁肃死了,这个节就由吕蒙去解。

这三个人中对荆州的态度没有什么区别,都一致认为荆州就是孙权的!时机一到必须回收。周瑜、吕蒙就不用说了……!单表鲁肃: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意思就是关羽不过就是孙权成就霸王大业之路上的垃圾而已,顺势驱逐消除。

事实上,鲁肃并没有说大话,吕蒙收拾关羽比探囊取物还要轻松!兵不血刃,拿下荆州斩首关羽父子甚至都没用“策马”!(吕蒙)

在鲁肃眼里关羽、张飞根本就用不着顾忌!在周瑜眼里却成了“熊虎”之将?经过吕蒙亲身体验,鲁肃无疑是正确的👍!这就告诉我们,只要不把荆州交给孙权,无论周瑜死活都必须破坏孙刘联盟。


中行偃1


孙刘联盟破裂其实是早晚的事,只是破裂到什么程度而已。吕蒙明显没把握好这个度,直接把关羽给杀了,导致刘备发疯,倾全国之力去讨伐东吴最后却被陆逊给算计了,来了个火烧连营八百里,使得蜀汉最终一蹶不振。

就算周瑜活着,当时东吴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关羽直接把曹操给打趴下的。说白了,东吴自己当时是三家势力中最弱的,而且由于缺少骑兵,也是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小的,毕竟一群步兵在平原上跟骑兵对砍,以当时的水平来说那是找虐。

所以呢,东吴不会让任何一方当时有机会去统一另外一方,只有保持这个平衡,东吴才会有可能有机会去实现统一的梦想,别说周瑜活着了,就算当时是鲁肃当大都督,估计都会暗地里给关羽使点绊子,但是最终结果可能是东吴趁机占据荆州南部,将北部留给关羽,而且不会将关羽逼入绝境,甚至可能还会帮关羽一把,让关羽可以全身而退。

这样的话,孙刘联盟会破裂但是不会引起刘备的强烈反扑,以当时来看,刘备甚至可能会默认东吴对荆州的占有,毕竟在争夺完汉中之后,蜀汉势力有了很大增长,但是单独北伐曹魏的话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需要东吴在合肥一线牵制曹魏。

之后孙刘联盟相互扯皮,打打嘴炮之后,东吴给点赔偿啥的,明面上可能还会重新签订个联盟盟约啥的。

说白了,东吴是这么想的,反正现在我也统一的可能性最小,你俩先打,谁弱我就帮帮谁,咱先保持平衡就好。


枫叶0829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判断两个国家或者两个集团关系好坏,应该看它们是合作的利益大过冲突,还是冲突带来的利益高于合作。那么周瑜如果活着,孙刘联盟会破裂吗?我们来看下当时的情况。

首先孙刘为何要联盟?因为曹操大兵压境,孙刘实力皆不如曹操,所以两个小个子需要联手在赤壁共同对付曹操这个大个子。而周瑜死的时候,北方的曹操因为赤壁大败,短期内无力再率大军南下威胁孙刘集团。没有外部共同的敌人,孙刘联盟短期内存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此时三方势力,曹操一方据有中原依旧实力最强,孙权坐拥东南实力第二,刘备驻扎荆州附近兵力最弱,控制地盘最小。那么摆在吴国面前的路有两条:1.考虑到曹操这个长期威胁,吴国当下实力难以独自抗衡,应该扶持弱小的刘备集团,壮大盟友的力量,坚持孙刘联盟。2.放弃孙刘联盟,吞并刘备集团,向西扩张,拿下川蜀,统一南方,与曹操南北争锋。

第一条路比较稳,很容易达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加上长江天险,使得吴国立于不败之地,不用担心被曹操吞并。但是弊端也很明显:1.这么做最受益的是刘备集团,而不是孙吴。2.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旦形成,曹操是很难统一天下,但对吴国来说也等于关上了统一天下的窗口。

那么周瑜是什么态度?周瑜是鲜明的主战派,在死之前提出了进军益州拿下汉中继而北伐夺取天下的图谋,孙权也是同意的,可惜天妒英才,周瑜病逝了。孙吴集团,原本是倾向于走第二条路的,那就是夺益州汉中,壮大自己,让孙吴具备独自抗衡曹操的实力。这种战略必然与刘备集团产生冲突,那么孙刘联盟很有可能破裂。周瑜是孙吴集团实施这条风险大收益也更大策略的关键人物。第二条路最符合吴国的利益。但是周瑜病逝之后。吴国失去了可以进取巴蜀的统帅人物。此时再走第二条路,在军事上行得通的概率大幅下滑,这种情况下,孙吴不得不选择第一条路走。周瑜生前对待刘备集团是主张控制打压的,而周瑜病逝前为何会推荐鲁肃这个主张孙刘联盟的人作为自己的后继者。因为他清楚他去世以后,孙吴集团已经没有可以压制刘备集团的军事统帅了。既然压制不了,倒不如联合抗曹。


虎说拔刀莫回头


周瑜是怎么死的,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耳熟能详,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周瑜口吐黑血,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自此周瑜下线。

周瑜是个什么分量的人,孙权的大都督,吴国的三军之首,要知道在三国那个冷兵器时代,打仗全靠天时地利人和,兵法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看重的。

周瑜在三国的军事才能用几个字来描述:海战之王。与之对应的是曹操:陆战之王。他俩所拥有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打大规模的战斗。

曹操挥师南下,要吞并孙刘。诸葛亮自知刘备的军事集团力量薄弱,只有和孙权联手才能有胜的可能性。

周瑜也深知吴国的处境,曹操打完刘备接着就会打到江东,唇亡齿寒。

孙刘的联盟是当时对付曹操最好的选择。这一点诸葛亮知道,刘备知道,孙权知道,周瑜也知道。抱团才能活下去。

火烧赤壁,诸葛亮来了个借东风烧的曹操是片甲不留,丢盔弃甲。

共同敌人曹操打败了,那孙刘联盟还能稳固常在吗?答案是不言而喻,他们必然会走向破裂。孙权,刘备心里都很清楚,这个天下他们都想拥有。

一山不容二虎,只能有一个能做皇帝。

这点从孙刘两个阵营在合作之初就可看出端倪,周瑜对诸葛亮是严防死守,到最后发现此人不除,他寝食难安,两个最聪明的人之间总是能想到一块:天下只能一个人拥有。两人都是各为其主。

所以周瑜就算还活着,孙刘联盟也会破裂。

这是由那个肉弱强食的时代性所决定的,由不得他们选择。

斯人已逝,留下缅怀,借苏轼的一首诗以表心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关注哦



老周参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发生在诸葛亮“三气周瑜”期间,主要人物为诸葛亮和周瑜。原文如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

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

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周瑜派鲁肃前往荆州,向刘备提出打算出兵进攻益州,欲以假途灭虢之计偷袭荆州。此计被诸葛亮一眼看穿,并做了针对性部署。等到周瑜大军来到荆州城下,诸葛亮埋伏的伏兵杀出,将周瑜团团包围。随后,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给周瑜,奉劝周瑜放弃进攻益州的念头。周瑜看罢,长叹一声,病重而亡。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周瑜发现自己的计策被诸葛亮识破后的表现,叫做“怒气填胸”,意为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首创的一句成语。

上面介绍的这段小说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叫做“三气周瑜”。周瑜的计策屡屡被诸葛亮识破,最终气绝身亡。临死前还说出了一句后人耳熟能详之语:“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历史上周瑜的结局并非如小说所言是被诸葛亮气死,这一点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瑜乃诣京见权……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周瑜辞行的目的何在呢?目的是为了说服孙权让自己与东吴的奋威将军一起率部攻占刘璋所占据的益州。孙权也答应了周瑜的请求,周瑜随即返回江陵准备出征,但在途径巴丘时因病去世。

周瑜之所以会提出夺取益州的计划,除了尽快壮大东吴的力量之外,还有另一个更为深层的考虑,那就是限制刘备集团的迅速扩张。自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迅速占领了荆州所属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四郡,实力大增。而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争夺益州必定是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周瑜认为,刘备一旦得到益州,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也会对东吴集团造成严重威胁,这也是他在遗书中指出的“刘备寄寓,有似养虎”的原因。故此,他向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建议,希望能抢先夺取益州。如果周瑜不是因病去世,这个计划一定会付诸实施,届时孙刘联盟将面临瓦解。






影视职员


周瑜还活着,刘备就一个小弟,根本不会有发展的机会,更不要说占领益州了。

如图:赤壁之战后,周瑜占领南郡,刘备占领荆州南部。

此时,荆州南部四郡几无人口,穷困潦倒得需要接受江东补给,这就是周瑜秘密要求孙权扣押刘备,有底气要求把关张赵调去打仗的由来。因为刘备穷。人口少粮食少,想征集士兵都没办法,无人口无钱粮。

这个时候,刘备总共不到2万士兵。

此时,刘备大大方方去找大舅子孙权,希望借南郡给自己养兵。对于孙权来说,江东占领南郡很鸡肋,土地人口还有,可就是得面对曹仁、刘璋、刘备三股势力,运输补给还需要经过刘备占领的夏口。

最关键是,曹操始终针对江东,在合肥方向给予江东太多压力,而江东长于水军,陆地上面对曹仁都打不过。所以孙权鲁肃都主张借南郡,让刘备顶到南郡与曹军对峙。自己的压力就小。

但是,周瑜作为都督,方面军统帅,坚持拒绝这个方案,他认为刘备是饥饿的老虎,现在用钱粮还能勉强控制着,一旦借到富裕的南郡,刘备就会冲天而起。

事实也如周瑜所料:210年周瑜病死,接任者鲁肃就同意借南郡。不到一年,开始不到两万士兵的刘备就带领2万士兵入蜀,诸葛亮张飞赵云又带领1万多士兵增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还有4.7万士兵,也就是说,南郡这么一个地方,8年为刘备新提供了近7万兵员,还养活了一票人。

所以,俺认为,周瑜不死的话,刘备只能穷困潦倒地再打几年野人。215年甚至更早一些,曹操可能已拿下汉中甚至益州了。刘备的发展机会...呵呵。


四川達州


孙刘联盟破裂跟周瑜活不活着没有什么关系,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之前联合这是必然,三方势力只有曹操最强,所以孙权与刘备就联合起来,等到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既不归还荆州还要夺取益州,眼看着刘备一点点做大孙权怎么能坐视不管,孙刘联盟破裂早晚的事。

如果周瑜活着眼看着刘备拒不归还荆州也许周瑜帮着孙权夺取荆州的步伐则会更快一些,周瑜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有勇有谋不说没准还会想出万全之策既夺回荆州也不伤了孙刘联盟表面的和气,三方势力其实起到了平衡的作用,这点道理周瑜还是明白的。

只可惜周瑜去世了,后来孙权也夺回了荆州,但是却因为杀了关羽惹怒刘备,引发了一场战争,虽然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以后刘备就去世了,但是后来孙刘联盟还是重新建立起来,可见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利益在关系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