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江蘇:每頭種豬獎勵1000元

3月10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農業農村局攜客商考察豬場用地,江寧街道天然社區一片廢棄礦山宕口320畝地塊被選中。“這塊地在山林背後,形成一道天然防疫屏障,山下大片農田消納糞汙,建成後可形成年15萬頭生豬產能,一家就‘幹掉了’市裡下達給江寧全區的養豬指標數。”江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焦珍山說。


像江寧這樣,江蘇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恢復生豬產能、新建豬場,興起萬頭豬場投資建設熱潮。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有關部門介紹,眼下全省規劃和在建的萬頭豬場已有80多個,其中不乏江寧天然豬場這樣的10萬+、數十萬級豬場。


列入考核,“熱潮”撲面來

“肉價還在高位震盪,必須儘快恢復生豬產能。”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省今年不但要激活現有豬場產能,還需改擴、新建一批規模豬場。為推動養豬業復興,省委省政府把生豬生產目標列入2020年高質量發展考核。


發展“熱潮”撲面來。3月2日,蘇州市促進養豬業恢復的九條措施出臺(簡稱“蘇九條”):各市(區)完成目標考核,一次性獎補1000萬元;種豬每頭每年獎勵1000元;養豬業貸款在省裡貼息2%的基礎上,蘇州再貼息1%。“重賞”之下,蘇州各市區已落實10個萬頭豬場項目,其中吳江、張家港兩個萬頭豬場項目,已分別於2月底、3月初開工,崑山4個養豬場養豬規模年產10萬頭,為節約用地,崑山、吳中的養豬場蓋成了6層高的養豬大樓,實行“樓房養豬”。


南京市環保部門近日也出臺了支持生豬生產的改革舉措,執法檢查依法依規和包容審慎相結合,對年出欄量5000頭以上的養豬場試行環境評估和承諾制,糞汙處理項目納入“環保貸”支持範圍。“後續我們還有更大力度、更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處處長徐文紅說,目前南京已“落定”5個以上萬頭豬場,年產能30萬頭豬,其中4個豬場本月開工。


蘇中、蘇北土地空間多,養豬場規模更大。揚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師徐煜峰介紹,該市5個5萬頭養豬場項目多已復產,其中光明集團在江都投資的養豬場規模達10萬頭,漢世偉集團在寶應投資的養豬場每年可供應30萬頭苗豬。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肖飛說,光一個德康集團,就投資26.7億元在該縣9個鄉鎮興建養豬場,規劃總產能百萬頭,目前6個在建。


據介紹,江蘇省在建項目今年下半年將陸續投產,加上現有豬場盤活、產能恢復,今年底力爭完成1800萬頭的生產指標,生豬供應緊張局面將大大緩解。


豬臉可“識別”,糞汙可發電

養豬市場邁入全面復興軌道。“我們要徹底告別低、小、散的養豬業老路,決不走回頭路。”江蘇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對照江蘇省去年10月出臺的穩定生豬生產實施意見中“高質量”和“促轉型”的要求,規模化、現代化、生態化成為各地養豬業復興的自覺要求。


“養,就要好好地養。”徐煜峰介紹,一批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涉足揚州養豬業,不但帶來先進的養殖理念和技術,還帶動中小養豬場一起發展。像漢世偉集團統一供應苗豬、飼料、技術,訂立包銷協議,和養豬場和養殖戶成立產銷聯合體。立華集團在江都建設的7層養豬大樓,將自動飼餵、飲水、除糞,完全實現工廠化、自動化養豬。德康集團更是聯合阿里,在泗洪養豬場推行“豬臉識別”“紅外測溫”,大數據將記錄每一頭豬的個體特徵、生長經歷、防疫檔案,實現“數字化”“物聯化”養豬。


養殖汙染,是長期困擾養豬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對此我省規劃和在建的萬頭豬場都有“系統解決方案”。“對於規模養豬場,糞汙無害化只是基本要求,資源化才能變廢為寶。”肖飛介紹,養豬場具備一定規模糞汙資源化利用才具經濟性,泗洪興建的養豬場不少和供電公司簽訂協議,建成後沼液發電上網,有的利用沼液提純生產天然氣;幹糞則用於有機肥生產,最後剩下的沼渣和廢水才作無害處理。


“糞汙最好的去處,還是就近還田,發展循環農業。”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處朱凌雲說,畜禽肥成就了蘇州特色農產品的高品質,地產葡萄、梨子用羊糞施肥,皮薄肉細而甘甜,水稻施用農家肥,稻米也香噴糯軟。因此蘇州要求農業園區配套畜禽養殖項目。揚州市興建的5座萬頭豬場,全部跟農業園區、林果基地配套,項目選址納入了城鄉規劃和萬頃良田,予以“永久保障”,邗江立華養豬場佔地100畝,為之配套的農田有700畝。


指標差別化,江蘇全省一盤棋

江蘇省到2022年生豬自給率目標為70%。根據各地土地空間、環境承載的實際情況,江蘇省差別化、梯次化分解生豬自給率指標,其中蘇北最高,蘇中其次,蘇南最低。


“按照省對蘇州市下達的自給率指標,我們要完成生豬存欄56萬頭,如今規劃10個豬場存欄35萬頭,還有不少差距。”朱凌雲說,蘇州城鎮密集,水系豐富,各地從有限的土地空間中“扣”出700畝地興建這10座萬頭豬場,實屬不易;今後除了在農業園區發展進一步落實豬場用地外,還將向掛鉤幫扶的宿遷等地請求幫助,“購買”生豬指標。


蘇州常熟市和宿遷泗洪縣是江蘇省“南北掛鉤”市縣。對於常熟提出的15萬頭“指標”訴求,肖飛慷慨表示“沒有問題”,因為泗洪在建豬場竣工後,生豬產能將達150萬頭,發展潛力可達200萬頭,而這麼多年的“南北合作”,常熟給了泗洪很大幫助,理當“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除了常熟,泗洪還將“給予”南京市玄武區4.5萬頭指標,“條件”是玄武區對泗洪予以招商項目支持。


江蘇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南農大教授黃瑞華認為,全省養豬業發展是“一盤棋”,江蘇省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發展空間差別化下達養豬指標,正是養豬業精準施策、科學佈局的體現。蘇南城鎮化率高、二三產業發達、環境承載力弱,在生豬養殖上“先天不足”;蘇北土地空間較多、農牧結合潛力大,在養豬業上可以“多挑些擔子”——蘇南蘇北互補有無、互相幫助又各展所長。

來源 | 新華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