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綠嘉


你好,我是努力的就是最好的。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每一次皇位更換都是自己血淋淋的教訓。即便是甚至走甚終究免不了出錯。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太子繼承皇位呢?這位千古一帝是有什麼顧慮還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又或者是真的有人矯詔害死了始皇帝心中的繼承人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由。

首先 晚年幻想著長生不老。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為國家千秋萬代計,秦始皇本應該定好皇位繼承人,以防國家出現動亂。但是我們的始皇帝卻在晚年的幻想著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可以看著秦帝國千秋萬代的傳下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原,實現華夏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

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統一中原是年僅39歲,正是一個男人精力最為旺盛的年紀,此時的秦始皇勵精圖治,全心全意的把心思放在國政上,日理萬機的千古帝王都沒有時間為自己立一位王后。

秦始皇雖然在軍事上統一了六國,但是東方六國並不認同秦國的統一,全國各地的兵變數不勝數,為了更好的促進中國文明的發展,秦始皇放棄秦國之前一直信仰的法治!吸納接受東方六國的儒家文學,為此,秦始皇建立了博士制度。在全國推行學習儒家文學。

可是,由於秦國西處邊陲,沒有中原儒家文物一直為東方六國所不恥,儘管秦國一直在學習效仿東方六國禮儀、文學。但是封建思想嚴重的時期,秦國一直處於卑微的地位。

商鞅變法讓秦國在軍事上比其他國家強出百倍,秦國也一直信奉自己的法家文學。但是正是因為秦國軍事上的強大,才使得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是也只是軍事的。

要想讓東方六國承認秦國一統天下的地位,就必須讓東方六國接受自己國家的文化。

秦始皇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但東方六國在中原發展多年,根基深厚,各大家族盤根錯節,要讓他們忘掉自己國家的文化信仰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思慮再三的秦始皇覺得吸取東方六國的文化,在中央建立博士制度,這些人都是從東方各國的名士裡挑選出來的。但是這些人目光狹隘心胸狹窄,更不能理解秦始皇的苦心,處處事事不上心,甚至在秦始皇舉行封禪大典是以各種理由推諉,始皇封禪回來,天下大雨。這些國士看見始皇渾身溼透,居然當面嘲諷他。

六年時間,始皇用了六年的時間等著這些人認同自己的國家,甚至用近乎謙卑的姿態接受六國的文化。

然而這些人冥頑不靈。實在是廁所的石頭又臭又硬。

年過四十的秦始皇的耐心就這樣被他們消耗殆盡。從建國初期就決定巡視天下的秦始皇夙興夜寐,身體每況愈下。

然而自己的國家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六國還沒有認同秦國的國政,自己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錯,好多事還沒有開始怎麼能夠結束呢?秦始皇迷戀上了長生之術也是無奈之舉,如今看來還有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其次,對自己生命過度的自信,高估了自己的生命長度。

十三歲稱王,主理國政成為一國之王,意氣風發用十年時間平定天下。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度。

此時正是秦始皇志得意滿之時,古人云:男人三十不立四十不發。三十歲的秦王嬴政發兵東出,拉開統一天下的序幕,時隔十年,終於完成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

正值壯年,秦皇完成了自己一統天下的英雄夢,他想看著秦國這片土地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大秦的明月必定能照耀世世代代。

自秦孝公起,秦國的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帝王情節,這些帝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秦王嬴政的帝王情節比他人更甚,他出生的年代是戰國後期,秦國此時立於他國之上,成為各國的首領。

因此秦王嬴政一出生就認定秦國必定可以統一天下。他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因此在建國之後的秦國,並沒有出現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件。秦始皇有生之年沒有殺害任何一位有功之臣,相反只要是到秦國求官的有才之士他都能悉心待之。

他的這種自信使他高估了自己的生命長度,他一直不願承認自己的老了的事實晚年更是不允許他人提起死字,這就有點諱疾忌醫的味道了。當極度自信變成了自負,精明一世的秦始皇也會被矇蔽雙眼,閉目塞聽了。

再次,臨終下詔然而詔書未出便身死。

自秦始皇初年,始皇下詔巡視天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始皇臨終留下詔書給公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意思就是讓扶蘇把死後的秦始皇葬在咸陽,從始皇安排生後事的情況來看,他還是很看重這個兒子的,然而這封詔書還沒有來的及發出去,始皇就撒手人寰與世長辭了。

聰明一生的秦始皇在立儲這件事情辦的實在是出人意料,立儲是國之根本,身為帝王的秦始皇不會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由我們無法探究。

期待後世能夠出土更多的文獻給予我們答案。

從始皇晚年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一方面一樣自己長生不老,一方面也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長生不老之術。要不怎麼會有如今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一生功成名就,但是晚年的他過度的自信,高估自己生命長度遲遲不願立儲穩定國家根基,以至於秦國後世沒有英明君主這是他一生最為錯誤的決定。

我是寶媽,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喜歡的請關注我們一起加油。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題主顯然犯了常識性的錯誤,秦始皇當年立的皇位繼承人正是長子扶蘇。至於後來為什麼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這其中有一些原因。

被篡改的遺詔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而且為人寬厚賢明有遠見。但在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前兩年,咸陽城發生了術士譏諷秦始皇的事情。秦始皇因此抓捕了咸陽城內的四百六十多名術士,準備活埋。扶蘇因為這個事,上書反對秦始皇如此坑殺儒生,結果觸怒了秦始皇,被髮配到上郡監督、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人。

兩年後,秦始皇為避災難,開啟了人生最後一次出巡,並且不幸死於這次出巡途中。臨終前,秦始皇留下遺詔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並登基繼位。然而遺詔還沒送出,秦始皇就駕崩了。趙高不希望扶蘇繼位,胡亥就更不用說了,但是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又已經是位極人臣的宰相,他自然希望扶蘇能繼位。

所以當趙高前來拉攏李斯一起改遺詔的時候,李斯非常不贊同趙高的做法。趙高又拿蒙恬說事,趙高對李斯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蒙恬將受到重用,而你李斯很難再繼續得到如此重用,還很可能被蒙恬壓制。就這樣李斯的立場開始動搖了,直到最後加入了趙高胡亥的改詔團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李斯最終不但沒有得到什麼利益,還被趙高給坑害了。更可惜的是大秦朝失去了扶蘇這樣一位很有希望成為明君的繼承人,李斯這也算是損人害己,自食其果。


歷史守望者


其實這個問題是人們對秦始皇的誤解,因為繼承皇位的是胡亥,所以很多人認為秦始皇立胡亥為繼承人。其實不然,秦始皇在病重期間,其實是立了遺囑,讓扶蘇回咸陽即位的,因為秦始皇知道他自己,時間不多了。那麼此時的扶蘇在哪?既然秦始皇有遺詔要扶蘇回咸陽,為什麼最後即位的是胡亥?這就要從扶蘇和秦始皇的矛盾說起。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按宗法制,也是扶蘇繼位,秦始皇也是這麼考慮的。可是扶蘇為人過於剛毅,為人又太仁慈,在秦始皇坑儒後,扶蘇勸諫秦始皇,認為天下剛安定,如此做法,擔心天下會有動亂,希望秦始皇施仁政。



扶蘇的勸諫激怒了秦始皇,於是扶蘇被髮配到了上郡,協助蒙恬修長城,抵禦匈奴。兩年後,秦始皇巡行時,在沙丘病重了,於是下召要扶蘇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皇帝位。遺詔還沒有發出秦始皇就去世了,但是趙高和扶蘇不和,並且趙高還是胡亥的老師,所以趙高與李斯,胡亥勾結,偽造了遺詔,賜死扶蘇,改胡亥繼承帝位。



詔書到了上郡,扶蘇不查,以為秦始皇確實要賜死他,因為他由於政見和秦始皇不和被髮配的,所以扶蘇深信不疑,便自殺了,這樣胡亥順利登基了。所以秦始皇的遺詔來看,秦始皇是立了扶蘇為繼承人的,只是秦始皇沒有在生前立太子,也沒有明說要扶蘇繼承皇位,導致了父子之間的誤會,被奸臣趙高鑽了空子,除掉了扶蘇,讓胡亥做了皇帝,最後趙高掌握了大權,禍亂了朝廷,使秦朝二世而亡。


肖邦老師的課堂


秦始皇不是不立扶蘇為太子,而是對自己太過自信了,他沒想到自己會死在南巡的路上,更沒想到李斯和趙高會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並繼承皇位,那為什麼秦始皇不早點立扶蘇為太子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對扶蘇的保護。秦始皇不想讓扶蘇過早的亂入到朝堂的紛爭中來,因為當時的秦朝以法治天下,而扶蘇崇尚得是儒家的文化,這樣的政治理念,如果過早的立扶蘇為太子,勢必導致他和扶蘇政治上的矛盾,這種矛盾在當時是無法調和的,這是兩種文化,無法在短時間內融合在一起,所以把扶蘇派往北疆,遠離朝堂。

那秦始皇會不會想立胡亥為太子呢?我想秦始皇沒有這個想法,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胡亥是個什麼樣子,秦始皇心裡清楚的很,把胡亥帶在身邊,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替扶蘇擋槍的。

看看扶蘇的老師是誰?蒙恬,蒙家世代為秦朝的軍事世家,蒙恬更是手握重兵,在秦始皇看來,有蒙恬支撐的扶蘇就算碰到些許麻煩,還是能夠順利解決的,

而胡亥的老師是當時的趙高,再古代,宦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如果秦始皇真的有心栽培胡亥就不可能讓他拜趙高為師了。

但是,秦始皇沒有想到自己去世的這麼早,更沒想到李斯和趙高會背叛自己。而扶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趙高和李斯矯詔下選擇了自殺。而秦朝在胡亥的折騰下沒幾年就滅亡了!


清石茶館


事實和提問者所說恰恰相反,歷史上秦始皇冊立的繼承人就是公子扶蘇。至於為什麼公子扶蘇沒有繼承秦始皇大位,一方面是因為機緣巧合所致扶蘇離開了秦始皇身邊。另一方面是因為趙高這個宦官的問題。

作為秦始皇長子的扶蘇,從一開始就是秦始皇培養的繼承人。扶蘇為人寬仁,剛毅勇武,其品性是非常優秀的。更關鍵的是扶蘇執政理念和秦始皇不同。相對於秦始皇的雷厲風行,扶蘇更加的春風化雨。秦始皇很清楚,他是開拓創新的君王,而扶蘇,他的繼承人是守成之主。高壓過後必然要施政以緩。所以說扶蘇在秦始皇心中是一個很理想的繼任者。雖然表面上秦始皇表現出很不耐煩扶蘇的仁政。但秦始皇一直以來都沒有拋棄培養扶蘇的想法,這就足以說明,扶蘇一直都是秦始皇心中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歷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期,扶蘇因為替儒生說話,導致觸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發配到上郡去監督大將軍蒙恬修築長城。但事實上,秦始皇雖然惱怒扶蘇替欺騙了他的儒生說話。但並沒有貶斥扶蘇的意思。派遣扶蘇前往上郡監督蒙恬大軍修築長城。這本就是秦始皇計劃中的一部分。要知道北方匈奴可是秦朝的大患,而修築長城則是秦朝的百年大計。秦始皇不可能不重視。而秦始皇本本人又沒有時間去巡查長城的修建,所以就只能派遣最信得過的兒子前去巡視。這個兒子就是扶蘇。所謂的扶蘇因為替儒生說話被貶斥,也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

後來秦始皇在沙丘病危之時,秦始皇的第一反應就是下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但趙高出於私利扣下了秦始皇的遺詔,並沒有第一時間發送出去。趙高之所以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因為趙高和扶蘇已經扶蘇重用的蒙氏兄弟互相看不順眼。另一方面,趙高很清楚,如果扶蘇真的繼位,那麼他這個中車府令肯定會被貶斥,扶蘇本來就看不上他,肯定會廢了他扶持自己人上位。出於私人利益考慮,趙高決定賭一把,他就堵秦始皇挺不過去了。結果證明趙高賭對了。

秦始皇死後,趙高秘不發喪,他一邊暗中支持公子胡亥篡位,另一方面又勾結了同樣利慾薰心的丞相李斯,結果三人聯手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篡改後的遺詔中,胡亥成為了新的繼承人,而且趙高為了以絕後患,還假傳聖旨,命令公子扶蘇和蒙恬自盡。公子扶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遵從了假聖旨,自盡而亡。因此胡亥就順利的當上了皇帝,秦朝也因此二世而亡。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秦始皇之所以沒有早立繼承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他確信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沒必要指定繼承人,第二是他始終大權獨攬,根本不希望出現另外一個權力中心,從而導致政局動盪。秦始皇的做法,在他活著的時候,的確保證了權力的高度集中,但在死後卻惹出了亂子,最終導致秦朝短命。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的兒子扶蘇、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和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三人的命運,歷來都使人惋惜,他們都和狠辣的父親不同,懷有仁慈之心(起碼從記載上看是如此),如果能順利登基成為帝王,必然會待民以寬,能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但可惜的是,這三個人命運都不好。

秦始皇究竟有多少兒子,現在已經沒有明確的記載,人們所熟知的只有扶蘇和胡亥,扶蘇居長鬍亥為末。雖然在秦始皇時期,並沒有確定立嫡立長的制度,但秦始皇如果選擇繼承人,也必然會在二人中二選一。原因在於扶蘇長且賢,而胡亥最受寵愛。

扶蘇生於何年、母親是誰這些信息已不可考,到我們能夠明確一點,那就是扶蘇和他的殘暴父親完全不同,他繼承了父親的勇武剛毅,但卻反對父親的高壓政策。他認為天下剛剛安定,應該讓百姓們休養生息,不能逼迫太甚,這無疑會使秦始皇心中不滿。在秦始皇因為謠言而瘋狂屠殺方士時,扶蘇站出來勸諫他的父親,結果秦始皇大怒之下,將扶蘇打發到邊境,監督蒙恬修建萬里長城。

這個舉動表面上看是對扶蘇的懲罰,但其實也是耐人尋味的。要知道,蒙恬手中有三十萬大軍,而扶蘇到了邊境之後,這三十萬人實際上就在扶蘇的掌控之中,以秦始皇獨斷專權的個性,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表示他對這個兒子還是很放心並寄予厚望的。懲罰或者僅僅是訓誡而已。



秦始皇在巡幸天下之際,走到河北邢臺沙丘暴斃,臨終前遺命扶蘇繼位,也證明了他十分看好扶蘇,一直將扶蘇當做自己的繼承人。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早早指定扶蘇為繼承人呢?如果那樣,就可以完全避免趙高、李斯篡改遺詔之事,秦王朝在扶蘇的治理下,或許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秦始皇認為自己能長生不老,統治大秦萬萬年,根本沒必要立繼承人。秦始皇在長生不老這件事上,是下了大功夫的,這一點通過派徐福東渡尋仙,就能看出端倪,更何況還有不少的術士在為他煉丹。 一個已經派出大隊人馬去見仙人,同時還有大把丹藥等待服食的人,是絕不相信自己會死的。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指定繼承人嗎?

其二,秦始皇雄才大略,政治智慧無疑是非常高超的,他必然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指定了繼承人,朝廷之中必然形成以繼承人為核心的隊伍,而這本身對於黃泉來說就是威脅。歷史上被立的皇太子,處於上有皇權壓制,下有小人作祟的困境,最後只能鋌而走險的不知凡幾。 即便秦始皇對於掌握大局有十足的信心,但畢竟這會造成政局的混亂。這顯然是秦始皇不願意看到的。

基於這兩個原因,秦始皇沒有早早明確繼承人,這雖然保證了權力的集中,但同時也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隱患。在秦始皇死前遺命扶蘇繼位,但還沒等到派出使者去通知扶蘇,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他能管得了生前,卻管不了死後,趙高忽悠李斯一同作亂,擁立胡亥當了皇帝,同時假傳秦始皇遺命,令扶蘇自盡。

扶蘇接到命令後就要自殺,但蒙恬對這個命令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並明確表示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可以作為撥亂反正的有力支撐。扶蘇雖然勇武剛毅,但卻也是迂腐之人,認為父親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於是最終自殺身亡。

扶蘇的死,令很多人都感到惋惜。秦勝吳廣揭竿而起之時,宣傳的口號就是討伐不義的秦二世胡亥,因為他陰謀奪取了哥哥的江山。這雖然是宣傳,但同時也證明,扶蘇在民間的口碑是相當不錯的。


李飛叨


秦始皇是歷史上很不一樣的一個皇帝。除了他統一了全國以外,他還有幾個讓人想不明白的事情:

一是沒有立皇后;二是陵墓不確定;三是已知認為是他陵墓的朝向是東方;四是死亡之謎;五是不立太子。

今天我們就說說他為何不立太子。我認為秦始皇不立太子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他認為自己不會死。這一點大夥不要覺得可笑。雖然秦始皇登基時就想好了秦國將從一世延續到萬世,但就如他相信秦王朝能有萬世一樣,他也認為自己不會死。

一方面是他認為自己是天之選民,才能最終統一全國。另一方面,他身邊有無數的方士跟他說他不會死,說多了,大家都相信了。

第二個原因,是他不想死。立太子,就會有一群人聚集在太子身邊,想方設法讓他早死。

第三個原因,是他不想兒子們因為爭儲而互相殘殺。這樣的事情在戰國時期比比皆是。

第四個原因,是秦國需要公子扶蘇戌守邊疆。如果立扶蘇為太子,扶蘇、蒙恬都將回來,邊疆缺人。

第五個原因,是秦始皇不想這麼早立太子。他確實想立扶蘇,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是秦國最好的接班人。但扶蘇經常勸諫其父親,觸怒秦始皇,於是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一方面讓他能成長,一方面讓他能立下軍功,獲取更多政治資本。

最後要說明的就是,秦始皇其實是立了公子扶蘇的。他是在巡遊途中病逝的,死前詔令扶蘇即位。是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矯詔以始皇身份立胡亥為二世,同時賜死了扶蘇。

所以,其實我們不必惋惜公子扶蘇沒有成為二世,要惋惜的是以秦始皇如此優秀的人物,居然也看不透趙高這個人。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8147743414779359"} --}

知行史話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扶蘇立為了太子。秦始皇死後,秦帝國卻是由殘暴寡情的秦二世統治。秦二世主政後僅三年,便葬送了幾代秦王嘔心瀝血建立的統一王朝。世人皆感嘆秦帝國的曇花一現,甚至於惋惜秦帝國的命短。

扶蘇的性格比較軟弱。對於始皇帝這樣的千古一帝。不喜歡扶蘇的這種性格。在最後為了鍛鍊扶蘇的性格。焚書坑儒後讓去北疆鍛鍊。始皇帝死的太突然,趙高夥同李斯篡改詔書,留下了秦二世而亡。

秦帝國的滅亡確實與秦二世胡亥的胡作非為分不開。這一切的禍端其實是秦始皇沒有早早冊封太子造成的。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一直忙於各處巡遊。一是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二是到處宣揚功德,三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所以,秦始皇就沒有在王儲問題上多做考慮,這也為後來胡亥陰謀篡位,進而斷送大秦帝國埋下禍根。

第五次東巡途中,遺詔是傳位公子扶蘇,並且讓人通知扶蘇馬上回咸陽繼位登基,只是被趙高,李斯等人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王。扶蘇的為政思想和秦始皇不同,他覺得應該與民休息,並減輕徭役。這些觀點秦始皇雖不同意,但秦始皇知道扶蘇賢能,就是要傳位給扶蘇。可是傳位給扶蘇嚴重影響了李斯的地位,再加上宦官趙高想奪權,故而改遺詔,立胡亥。總的來說,秦始皇看人很準。可惜他死的太突然,給了趙高等人機會。

在第五次巡遊全國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蘇送到了蒙恬的軍中做參將。此舉看似是貶謫,實際上卻是對扶蘇的一種歷練。大將蒙恬可是當時大秦帝國最優秀的將領,其麾下也是久經沙場的長城軍團。但是讓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會在第五次巡遊全國時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負的秦始皇認為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趙高密謀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該立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新帝,同時命令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自盡。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趙高,而是扶蘇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殺了。

在歷史上,對扶蘇的評價是非常好的,如果在秦始皇之後,扶蘇執政,秦朝不會那麼快滅亡。扶蘇剛毅勇敢,為人有誠信,寬厚,有政治主見,深得民心。

不少後人紛紛評論:“如果秦始皇死後不是胡亥繼位,而是扶蘇繼位,也許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扶蘇》



農民詩人曹玉輝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秦始皇想長生不老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故事,他當上中國歷史上的第1位皇帝之後。如果說天是老大,那麼他就是老二。他是整個天下最大的統治者,他想要一直統領整個天下,因此他想要長生不老。

但是我們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我們一直流傳著秦始皇派徐福等人出海去尋遊仙丹的故事。據說這還與日本的起源有關。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想長生不老的人,一個想永遠統治自己帝國的人,怎麼會(在自己還年輕力壯的時候,後面確實立了扶蘇)立繼承人呢?如果立了繼承人,不就是承認自己會生老病死,不就是承認自己不能長生不老嗎?

扶蘇的身世

據一些古籍資料記載,傳說公子扶蘇的母親其實是楚國人。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考慮了,楚國是被秦始皇滅了的,如果公子扶蘇的母親,對秦始皇懷有恨意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暗中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覺得秦始皇之所以在之前沒有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就是可能考慮到扶蘇的身世。

扶蘇的性格

在秦始皇的眼中扶蘇是一個過於仁慈的人。扶蘇的仁慈使得他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我們從之後陳勝吳廣起義打著扶蘇的名號就可以看出來。

在扶蘇的性格方面,我覺得秦始皇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可能有以下兩個小原因。

①他覺得扶蘇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他佔有了民心,秦始皇忌憚他。因為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用嚴厲的刑法治國,必將會失去民心。

②秦始皇自己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他覺得扶蘇過於的仁慈不太適合當一個皇帝。

時間上面

以上幾點的內容都是在秦始皇年輕力勝的前提下的。其實秦始皇最後就是立了扶蘇為太子,只不過他的遺詔被趙高給篡改了。

之前秦始皇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可能是由於扶蘇的資歷還欠佳,他想要讓扶蘇再去歷練。因此他佩服蘇軾鎮守邊疆,可是沒想到自己突然就死了。這才讓整個大秦帝國落入了胡亥的手中。


以上便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歡迎大家提意見。


俠花


秦始皇沒有確立扶蘇繼承人的地位確實是秦始皇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犯下了一個巨大錯誤。

由於執政理念不合,秦始皇嬴政和公子扶蘇二人的關係並不和諧。可能公子扶蘇各方面能力沒有達到秦始皇的理想要求,但是秦始皇本意是把扶蘇當做大秦帝國繼承人來培養的。


在第五次巡遊全國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蘇送到了蒙恬的軍中做參將。此舉看似是貶謫,實際上卻是對扶蘇的一種歷練。大將蒙恬可是當時大秦帝國最優秀的將領,其麾下也是久經沙場的長城軍團。




但是讓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會在第五次巡遊全國時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負的秦始皇認為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於是在臨死之前讓趙高擬旨讓公子扶蘇繼承帝位。


這恰恰給了野心家趙高可乘之機,趙高密謀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該立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新帝,同時命令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自盡。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趙高,而是扶蘇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殺了。


由此可見,秦始皇並不是不想把皇位傳給大兒子扶蘇,而是造化弄人,秦始皇嬴政不到五十歲就駕崩了,大秦帝國也錯過了平穩度過權力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