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有哪些看似不经意,却耐人寻味的细节?

侃聊天下


有一个看了好几遍才发现的细节。

甄嬛由贵人晋升为嫔,是因为怀孕。刚怀上孩子,皇帝就迫不及待晋封她,在正式册封之前,甄嬛和皇后在太后宫里商量册封礼的事情。

皇后就提到了,册封的吉服来不及赶制,用了敬妃以前的礼服。太后夸赞皇后做的好,懂得变通又很节俭。

一旁的甄嬛看在眼里,暗暗记下了,从此她就有了这个概念:吉服出了问题,可以拿别人的衣服代替,不越制就好了。

于是有了后来的误穿故衣事件。

我看了很久,才发现这中间的关联。

甄嬛刚被册封,又怀着身孕,如果顺利生下皇子,说不定皇帝一高兴直接封妃,到时候再想撼动她就难了。而且她聪明乖巧循规蹈矩,不像华妃轻易可以寻到错处,一旦封妃生子地位稳固,又年轻美貌,皇后想再遏制她,就很难做到了。

所以皇后选择在她生孩子之前,就动手,且做了两手准备。

一边嘱咐安小鸟给甄嬛送舒痕胶,打落她的胎儿。但是甄嬛之前曾经识破余氏给自己下毒的诡计,且为人谨慎小心,皇后不确定甄嬛身边是不是有懂医术的人,万一被拆穿,这个办法未必百分之百成功。

第二手准备,就是提前在太后面前,说起册封礼服的事情,引起甄嬛的注意。从此以后,甄嬛就知道,礼服的事情是可以变通的。这就为她后来的故衣事件埋下祸根。

假如甄嬛识破了舒痕胶,一路小心保养,顺利生下皇子,她再次册封的时候,皇后就会使出后招,让她自己穿上那件纯元的衣服,引来皇帝震怒,从此失宠。

没错,让她自己穿。这才是重点。皇后为了这一步,在她刚封嫔的时候,就已经在铺垫了。若没有这个先例,后面甄嬛封妃的时候,未必敢穿来历不明的衣服,可能只是穿着破损的吉服就去了。这样就算皇帝责怪,也不会动摇她的根基,最多罚一顿完了。

我看到这的时候,只能感叹皇后深谋远虑,用心险恶之极。华妃还在得宠,还要利用甄嬛来扳倒华妃,皇后就已经在盘算以后怎么限制甄嬛了。真可怕。

~~~~~~~~~~~~~~~~~~~

编辑一下,补充一个细节。关于敬妃不经意的出手。

剧中前期,华妃动作非常多,推沈眉庄落水,利用余氏毒害甄嬛,都是她的手笔。但是其中最绝的,是曹贵人布下的陷害眉庄假孕争宠的局。

这个局的铺垫非常多,从安排太医和宫女,到设宴时找来生育过的欣常在和齐妃一起确认,并且最后揭穿,每一步都是引诱沈眉庄自己上钩,华妃和曹贵人从不曾牵涉其中,撇得干干净净。

从外人的角度看,是沈眉庄自己找太医索取的药方,也是她自己推荐的刘畚,所以皇帝知晓真相才会怒不可遏。他印象中的沈眉庄一直稳重贤良,却没想“内里如此不堪”。

皇帝一气之下,重重发落了沈眉庄。而甄嬛的反应是什么呢?她和沈从小一起长大,相信沈不会做这种事,然而铁证如山,即便她聪慧过人,也猜不透其中的关窍,因此后来冒险去见沈的时候,还是要当面问一句。

一起长大的姐妹都会起疑,更何况旁人。不得不说曹的这个局布得真是妙,所有圈套都是沈自己往里钻的,没有任何辩白的余地。如果不是甄嬛费尽心思抓到了刘畚,沈眉庄可能真的要含冤而死了。

而这件事的转机,却不是甄嬛,而是敬妃。

眉庄被贬之后,华妃一不做二不休,给眉庄的饮食里下毒。如果眉庄因此死了,那就坐实了她是畏罪自杀,这件事就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

然而当时敬妃在场,她验出了有毒的饭菜,保全了眉庄的性命,同时非常清醒的去报告了皇帝。

这个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她一直是整件事的局外人,又甚少卷入宫中争斗。眉庄被下毒一事,如果由沈自己或是甄嬛去说,皇帝绝不会信,甚至可能会认为是沈的苦肉计。而她作为目击者去主动向皇帝说明,皇帝不会怀疑。

皇帝信了她,自然会想到,这是有人在杀人灭口。那么沈眉庄假孕争宠的事件,说不定另有隐情。

曹这个局布得天衣无缝,所有证据都指向眉庄,皇帝对眉庄的印象一落千丈,任由她自生自灭。眉庄此时的状况岌岌可危,几乎就是任人宰割了。

然而最后华妃多此一举,想要杀人灭口,反而被敬妃拦下。敬妃报告皇帝后,皇帝才有了这个念头,说不定眉庄真是冤枉的。

于是他派了御前的芳若姑姑去看守眉庄,芳若与甄嬛交好,她不会苛待眉庄。而后来甄嬛用反间计引华妃入局,皇帝的态度也是:沈答应虽然戴罪禁足,却也不能教她白白受辱。

临走的时候还嘱咐敬妃:人在你宫里,你要费心照应。

我个人觉得,皇帝这时候已经内心动摇了。他怒火平息后,冷静下来,可能会觉得,这事并没有看起来的那样简单。所以,他虽不会放了眉庄出来,却也留了后路给她,至少要保住她的性命。

眉庄后来沉冤得雪,固然是甄嬛派人抓到了刘畚的缘故,但是敬妃的作用也绝不可忽视。她以局外人的身份,提醒皇帝有人在害眉庄,皇帝才会觉得事有蹊跷。后来刘畚落网说出真相,前后诸多事情联系在一起,合情合理,皇帝才会真的相信,眉庄是无辜的。


小飞电视剧


这部剧真的是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好,服装妆容自己剧中道具群演什么的都表现的非常的好,正因为有这样的良心制作,才让大家对它这么看好。



要说这部剧毕竟是一部宫斗剧,三个女人一台戏,更别说后宫当中那么多女人了,而剧中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不仔细看还发觉不出来的。


就拿甄嬛来说吧,孙俪在这部剧中的哭戏真的是被很多人所夸赞的,哭起来真的一点包袱都没有,也不怕丑,但是要说能哭成这个样子,也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比如说自己第一个孩子流产的时候,知道自己只是纯元皇后的替身的时候,以及之后果郡王死了的时候。 在那些真情实感流露的情况下,她每一段哭得都很让人动容,整个人的心都跟着揪了起来

再看看她假哭的时候,在凌云峰得知果郡王死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假意哭死勾引皇上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惹人怜爱,还有后面滴血认亲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开始补刀皇后的时候,语气那叫一个委屈,但是哭得还是很好看的,面部表情的什么的都管理的很好,这一点的设计也是非常有心了。



再有就是四阿哥弘历的贴身嬷嬷了,四阿哥小时候一直不怎么受宠,所以一直住在圆明园里,身边照顾的人也不是很多,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身边的嬷嬷了,四阿哥与甄嬛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个嬷嬷也出镜了,本来也没有怎么注意到她,毕竟就是照顾阿哥的一个资历比较老的宫女而已但是知道后来才发现,导演组真的很用心。


通过圆明园之旅,弘历搭上了甄嬛,再后来他就由甄嬛来抚养了,后来有一个片段是说他长大了的事情,皇后想要毒害四阿哥,在嬷嬷吩咐熬的绿豆汤里下了毒,晚上四阿哥好好学习的时候,嬷嬷将汤端过来,当时四阿哥正在努力学功课,就讲汤赏赐给嬷嬷了,而这个嬷嬷居然就是当年圆明园的那一个,而且因为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妆容方面也老了很多的样子。真的很心疼这个嬷嬷,照顾了弘历一辈子,老了还成了替死鬼。实际上这些早已埋下伏笔了,结果是注定了!没法改变!



最后再讲一下毛晓彤所饰演的瑛贵人吧,很多人都觉得她很可惜,从果郡王府中被浣碧送到宫中,一直循规蹈矩的,但却因为被人陷害与三阿哥有染,最后含冤而死,要说这个人第一次出现并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凌云峰,当时甄嬛被赶出宫,大雪天晕倒在雪地里,果郡王救了她,随后送来伺候她的丫鬟之一就有采蘋,就是图中右边的那个丫鬟,后来小厮走的时候,浣碧拉住他问他这两个丫鬟姿色穿衣不像是普通下人的感觉。 大致意思就是问她们是不是王爷的通房丫头,小厮阿晋说不是浣碧这才放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浣碧对果郡王已经有意思了,所以格外的留意他身边贴身的丫鬟


犹豫中的决策


看《甄嬛传》久了,才知道里面没有一个是独善其身的。

这里跟大家聊聊瑾汐、浣碧、不起眼的欣贵人还有端妃。

瑾汐的无意之间,让皇后钻了空子,把甄嬛逼上绝路。

甄嬛前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发现自己只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从此万念俱灰,一心只想出宫,再次回宫后也是彻底黑化了。当时瑾汐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瑾汐是见过纯元皇后册封时的华服的,当时甄嬛册封的华服坏了,一时间难以补救,内务府说皇后处送去的衣服可以派上用场,已经算是一个提示了,瑾汐也说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主仆几个就是没当回事,犯了大忌。

这可能就是她做过的唯一一件对甄嬛不利的事,但也是无心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推断瑾汐并不完全忠诚的理由。

浣碧:自己创造机会接近果郡王,最后甚至想杀死果郡王的孩子

浣碧和甄嬛真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浣碧曾经也想接近皇上,但皇上发现她的心意后,根本不领情还讽刺了她两句,后来甄嬛喜欢了果郡王,浣碧也对果郡王情有独钟。回宫后甄嬛明知她的心意,但未曾给皇上进言,是浣碧在七夕宫宴上故意蹭掉了果郡王的香囊,被皇上发现了那个小像,表面是为甄嬛与果郡王解围,实际就是为了逼果郡王娶她。

后来的瑛贵人,原本是果郡王的侍婢,浣碧在宫外时就发现了,采蘋跟随果郡王多年,所以在甄嬛说选嫔妃时,浣碧就把她送进了宫里。

后来孟静娴有了孩子,浣碧说孟静娴有了孩子,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甄嬛多次强调这个孩子是果郡王唯一的孩子,才让浣碧放下了杀心。在原著上,浣碧与孟静娴的关系,就像之前宜修和纯元一样,而孟静娴不小心喝下毒药后,在偏殿的浣碧又在她的汤药中下了些药,把她毒害了。

欣贵人:欣贵人小产后不再邀宠,但她知道依靠宫中权势最大的嫔妃,才不会丧命

这位不起眼的欣贵人,从甄嬛一进宫她就小产了,我们很少见到她有什么心机,但她知道择佳木而栖,皇后不帮着她,她就找到了甄嬛,并且让家里做官的盯着安比槐,举报他贪污受贿一事。

端妃:恨皇后和华妃,只能也必须去借助甄嬛的力量

端妃当年成为了谋害华妃丧子的替罪羊,原著中说,当时是皇后提出借端妃之手,将落胎药端给了华妃,所以端妃深知背后的主谋,宫中两大势力都无法抗衡,只能借助甄嬛这只潜力股。

但她深爱皇上,在发觉甄嬛对皇上的歹心后,(拿孙答应与侍卫苟且的事情故意气皇上),在大结局中也未露面,而是称病在自己宫中待着。


亦喜亦悲


皇帝随身带穿黄色衣服的御前侍卫。

有时是外景

有时是护驾

但是一般去妃嫔那里不会有御前侍卫的镜头,完全可以减少人数省经费。可是我在看60集时发现了一个小细节

看到窗户外没有,隐隐约约就是穿黄褂的御前侍卫了。

这张更清楚些。按理说,只有皇上和熹贵妃的对手戏,背景能省就省。但是加上御前侍卫的镜头却更加合情合理。皇上进屋,护驾的人肯定要在屋外候着。我就挺佩服导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