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作者沈孝詹对古法命理《渊源》的隔空怒骂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读子平真诠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子平真诠》的原作者沈孝詹先生,他的理论体系来源于哪里?

后来读完本书才发现,沈先生是非常排斥古法命理的,因为古法命理不是单独的以月令取格,而是以月日时,都可以取格局的。

那么沈先生呢,他的理论体系就是全部月令取格局,相当于做了一个统一,故,子平真诠的原理在此。所以沈先生化身狂暴之神开始骂古人的理论了。

子平真诠作者沈孝詹对古法命理《渊源》的隔空怒骂


八字本有定理,理之不明,遂生导端,妄言妄听,牢不可破。如论干支,则不知阴阳之理,而以俗书体象歌诀为确论;格局,则不知专寻月令,而以拘泥外格为活变;论生克,则不察喜忌,而以伤旺扶弱为定法;论行运,则不问同中有导,而以干支相类为一例。

八字有一定的真理,但是真理不明确,就会有很多误导,乱说乱传。

本来论干支的核心,不去论阴阳的本质,反而去论(十干体象歌诀),如:甲木天干作首排,这都是乱来。

本来论格局,不去月令取格,反而追求灵活多变而抛弃月令。(每每读到此处,我都感觉到了徐大昇的棺材板按不住了。)因为这就是说的古法(渊源)。

本来论生克,是以格局喜忌为主的,而这些王八蛋,是以平衡来看的,旺了就克制,弱了就帮扶,玩的就是跷跷板。

本来论行运,不去细分,申酉金不能相同评论的,庚辛金也是如此,比如原局有卯,行申无碍,行酉则冲。


  究其缘由,一则书中用字轻重,不知其意,而谬生偏见;一则以鹆书无知妄作,误会其说,而深入迷途;一则论命取运,偶然湊合,而遂以己见为不易,一则以古人命式,亦有误收,即收之不误,又以己意入外格,尤为害人不浅。

这到底是神马原因捏?

一是书中的字迹印刷轻重不一,或者是模糊不清,或者字意不明,让人产生误会。

二是很多属于地摊文学,属于自吹自嗨,没有技术可言,经不起论证与推敲。

三是很多人只是碰巧算准1-2次,便以为老子天子第一,关门封神,创立自己的门派与学说。

四是古人的很多命格来历不明,误收录进来,即使不是误收的,因为有的时辰不准确,按照作者本人的意念入格,真的是害死人啊。


  如壬申、癸丑、己丑、甲戌,本杂气财旺生官也,而以为乙亥时,作时上偏官论,岂知旺财生煞,将救死之不暇,于何取贵?此类甚多,皆误收格局也。如己未、壬申、戊子、庚申,本食神生财也,而欲弃月令,以为戊日庚申合禄之格,岂知本身自有财食,岂不甚美?又何劳以庚合乙,求局外之官乎,此类甚多,皆硬入外格也。

第一个八字收录在《子平三命通变渊源》的时上一位贵格里面。

子平真诠作者沈孝詹对古法命理《渊源》的隔空怒骂

这个八字的主人是姓俞,官职侍郎。

宋朝时期归类为时上一位贵格,到了清朝时期,沈先生说,出生时候不对,应该是甲戌时才符合?

倒是通过2家的理论发现,都说得好有道理,这就尴尬了,不知道我们后代,该相信谁的,你说要是一个现代人的八字,可以拉出来问问,在做总结判断。

问题是,不管命主本人也好还是作者本人也好,骨头用来打鼓都要不得了,真是一个难题呀。


  人苟中无定见,察理不精,睹此谬论,岂能无惑?何况近日贵格不可解者,亦往往有之乎?岂知行术之人,必以贵命为指归,或将风闻为实据,或探其生日,而即以己意加之生时,谬造贵格,其人之八字,时多未确,即彼本身,亦不自知。若看命者不究其本,而徒以彼既富贵迁就其说以相从,无惑乎,终身无解日矣。


你没有很好的基础,遇见技术难题是很正常的,就算是一些富贵的八字,不能解释的地方也正常,不要过于困惑。

现在这些算命先生江湖术士,都以荣华富贵的命格为指标,你手里要是没有几个大老板或大官的八字,你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更不能愉快的玩耍了,但是呢,正因为如此,有的到处去打听,将听来的谣言当做是真的,听到了生日,根据自己的乱猜,胡乱加上时辰,造一个假的富贵命格。

其实很多人连自己的出生时候根本就记不清楚,所以这些算命的大神,非要以别人的富贵来套理论,老子也是服了,你们这样还有意思吗?这一生还有进步吗?我的心好痛好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