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很难想象,在一部主打卖房子的职场影视剧里,竟然隐藏着父母在育儿道路中踩过的

“巨坑”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不过,话说回来,房子对于国人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座不动产,更重要的是房子所承载的家庭

因为这份特殊情结,一切矛盾都会在看房子和买房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01“甩手掌柜”式父亲

生了孩子,老公睡在哪儿?

这个问题,让《安家》中海清饰演的二胎妈妈头疼不已。

家里有两位老人,大娃眼看也大了,自己还怀着二胎,大着肚子都只能在马桶上继续工作,但看来看去,总找不到合适的房子。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后来,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用“完美”的方式帮她解决了——让爸爸睡在远离主卧的过道房。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这样可以让爸爸远离孩子的“喧嚣”,能够好好休息。

但问题是,家里不是已经有过一个孩子了吗?为什么爸爸还不知道参与进来呢?

我问了身边几个结婚有娃的姐妹怎么看时,她们却苦笑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们睡一屋,他也是个摆设。”

“他沾床就能睡,完全指望不上。”

“是的,他睡得就像死猪一样。”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是的,生活中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抱怨。

毕竟,不管再怎么不适应,女人只要结婚做了母亲,就会迅速进入到“中年危机”的行列中,忙着做一个母亲,计较家庭的开支,还要不时鞭策一下队友。

如果队友不给力,妈妈们就会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队友不给力,而是妈妈们“努力”过头了。

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胜过好校长,这话不假。

但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也是不可获取的。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好爸爸都是妈妈适时退居二线培养成的。

如果不让爸爸照顾孩子,那么,他永远都不会照顾孩子。


02“鸡娃焦虑”型母亲

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你能做到心平气和吗?

估计会有不少父母都做不到。

《安家》中有一集,徐姑姑为了和客户拉近心理距离,假装自己也有一个读中学的孩子。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这下子,果然打开了客户的话匣子,这位妈妈一个劲地对徐姑姑大吐苦水。

从孩子的作业问题,到学校各种为难家长的奇葩规定,最难过的是孩子竟然还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在家都不愿意和她说话。

个中滋味,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理解。

“我现在每天活得好累、血压上来了、头都要炸了,白头发哗的上来。”

这其实是很多母亲的现状。

毕竟,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如果不努力,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啊!

于是,有些妈妈就在“鸡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前段时间,就有这样的一个报道,有位妈妈因为辅导儿子作业,气到“跳河轻生”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可评论中有不少人表示虽然方式极端,但也可以理解。

实际上,孩子的作业问题,真的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

网上有个父母对照表,说得是父母辅导孩子作业,其实分3个阶段的。

小学时大吼大叫,指点江山;

初中时不停挑刺,絮絮叨叨;

高中时看看人家,做好后勤。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看出什么了吗?

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不是根据孩子的进度,而是依照自己的能力。

当觉得题目简单,这题我会时,就会恨铁不成钢,觉得这么简单的题孩子都不会,难道是猪脑子吗?

但随着课业的难度增加,父母力有不逮时,便只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最多时不时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刺孩子。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其实,当父母们想要生气的时候,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

  • 1.你要求孩子必须学会的,你这么大的时候能做到吗?
  • 2.即便是你能做到,凭什么孩子就得做到?如果你的孩子同样责怪你为什么不像别人家功成名就的父母,你觉得合理吗?

实际上,有个残酷的现实就在于,无论你怎么替孩子着急,再如何焦虑,你是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试的。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高考本来就是需要淘汰掉一批人,虽然,谁都不想做那个被淘汰掉的。

但于父母而言,尽心了,也就够了。


03“付出一切”式父母

你会为了孩子奉献一切吗?

我曾经这么问过我妈,她很肯定的回答:会的。

我不死心地问:“但你也只有一次人生啊?”

“我是为你们活着的。”

老实说,听到这话,我并不感到开心,反而充满了负罪感

甚至会想,如果没有我,妈妈会不会活得轻松一点?

生活中这样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太多了,可即便如此,还生怕委屈了孩子。

《安家》中的老严夫妇就是如此。

起早贪黑卖了大半辈子的包子,但他们却甘之如饴,不觉辛苦,因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就是儿子。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好不容易儿子要结婚了,老严夫妇掏出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在寸金寸土的上海给儿子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

但当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以后可以和儿子在一起生活后,一盆冷水陡然浇了下来。

当按响门铃后,迎接他们的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冷冰冰的现实。

儿媳妇翻脸不认人,亲家母一副女主人的姿态,自己的儿子分明看到了大包小包的行李,却让他们回去,有空再去看看他们。

当老严夫妇只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寻找住处时,心里是否会后悔?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都说养儿防老,但为了儿子奉献一生,临老却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何其讽刺?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许多父母之所以愿意为孩子“尽我所有”,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一种逻辑:

“我吃了这么多苦,所以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吃苦。”

出于这种“补偿心理”,才会对孩子“予取予求”。

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你付出的越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没吃过苦的孩子,压根也尝不出生活的甜。

《安家》中隐藏的这3种失败的父母,你中了几个?

每个家庭都会上演大大小小的事情,养育孩子的道路中,也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

但在房子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如果父母能够心安,就会像定海神针一样,牢牢地把“家”定住。

“此心安处,即是我家”。

这恐怕也是安家的真正意义所在。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汲取他人之短,以人为镜,正己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