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夏天飘着冬天的雪


都说女儿国最难,我也来说说女儿国。

话说唐僧师徒取了三藏真经要回东土大唐,只见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走向观音菩萨前启道,唐僧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历过的灾愆患难,弟子已谨记在此,这是他灾难的簿子。菩萨从头看了一遍,上写着: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两界山头第八难,陡涧换马第九难,夜被火烧第十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 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坐乌龟落水八十一难。那么八十一难中哪一难最为凶险呢。

李卓吾先生在看到西梁女国一章时感叹道,一部《西游》中惟女魔最多。始于四圣,终于天竺玉兔,复间以尸魔、杏仙、蝎、鼠、蜘蛛之类,参差错出,不为少矣。而其中最危而最险者,无如一西梁女国。曷言之?彼四圣,圣也;尸魔、杏仙、蝎、鼠、蜘蛛、玉兔,皆妖也。圣则不敢为偶,妖则不可为偶,虽愚夫或犹能勉强自持。若西梁国之女王,固宛然与我同类之人也。言其容饰之艳丽,则诸妖不如;言其居食之富贵,则四圣不如;言其爵位之尊崇,则天竺公主亦不如,极人间世可喜可慕之事,更无有过于此者。如是则当之而不惑者,不亦难乎?而三藏于此,独能见色不迷,见欲不乱。

故吾谓西方路上,苟无西梁女国则已;若有西梁女国,则十万八千里中,当以此为第一奇劫。而唐僧八十一难中,亦当以此为第一大难,所谓“处逆境易,处顺境难”也。不然,彼举国君臣,玉帛相见,饮食宴笑,何乐如之,而乃列之灾难薄中,名为四十三难,何哉?一迂儒谈西梁女国事,叹曰:“愚哉唐僧,奈何舍人王之贵、倾国之色而不取?”道人笑日:“彼非恶而逃之,只是怕将身做香袋耳。”迂儒曰:“既从其欲,何虑香袋?”道人曰:“不从,则零碎做香袋;既从,则囫囵做香袋矣,究竟囫囵者终归于零碎而后已。”美色可爱也,香袋亦可畏也。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写了一个名叫虚竹的和尚,此和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比猪八戒戒的都多,道家的天山童姥想教他武功,他宁死不学,不可谓不坚贞。童姥也是过来人,知道和尚的短板在哪里。《水浒传》石秀智杀裴如海一节中有句话: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是鬼乐官,四个字色中饿鬼。就是说和尚们每天敲个木鱼念个经,除却为数不多的得道高僧,大多数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事。因此童姥给虚竹塞了一个赤裸女子,也就是西夏国的公主,虚竹有了第一次,马上二十年修行白下了,每天缠着童姥要女人。因此西游记中观音第一次试探唐僧的取经决心就是用美色,而取经路上孙悟空最怕的就是唐僧被蝎子精和老鼠精破了童子身。而唐僧也的确好几次差点童贞不保。女儿国国王是个超级白美富,孙悟空也怕唐僧不能自持,只好用假结婚的下三滥手段欺骗人家感情涉险过关。


唐风宋月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最难的是哪一难呢?

个人认为,八十一难中最难的是路阻狮驼这一难。

路阻狮驼这一难里,青狮、白象占据狮驼岭,金翅大鹏占据狮驼国,一城的百姓和八百里狮驼岭的人家,都被吃干净了,只剩下三个妖王和四万小妖。

孙悟空当真算是胆大包天,大闹天宫,偷吃蟠桃,改生死簿,什么事没干过,连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也不放在眼里。当他看到狮驼岭的景象时,也被吓得跌了一跤,可见狮驼岭有多可怕。

青狮、白象都是菩萨坐骑,虽然本事不俗,但是玩心眼可玩不过孙悟空。先是被孙悟空弄坏了宝贝阴阳二气瓶,后来又钻进青狮肚子里,弄得他死去活来。

可那金翅大鹏可不一般,混沌初开时,凤凰生下孔雀和大鹏,后来孔雀被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这样算起来,大鹏算得上是如来佛的舅舅了。

真正交起手来,孙悟空也不是大鹏的对手,直到最后搬出如来佛祖,才勉强收服。

为什么说是勉强呢?你看,如来对大鹏好言好语,大鹏还不情不愿,诸多抱怨。佛祖许诺四大部洲献祭的好东西会优先给他吃,大鹏才一同离开。这样看起来,如来对大鹏还是有诸多忌惮的。

细思极恐的是,三个妖王在狮驼岭作恶多端,收服后却没有受到一点惩罚,若不是唐僧师徒取经经过这里,他们是不是要继续作恶下去呢?

回想起来,取经路上那些修炼成精的妖怪都被孙悟空打死了,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接走了,作者是不是在书中也影射了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现实呢?


陌陌丝语


应该是最后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师徒四人本以为都修成正果,雨过天晴,可谁想到观音菩萨硬生生的又给加上这难。其余的80难,都是发生在取到真经之前,唐僧师徒四人,心里也都很清楚,佛祖与菩萨也都告诫过,取经的路上定会有千重磨难在等着他们,所以也算是有所防备了。可只有这最后一难,在唐僧师徒四人兴高采烈毫无防备的衣锦还乡时,是硬生生的给加上的,好险没给唐僧淹死,关键的是唐僧在这一难里被老龟问到心虚了,支支吾吾才说出了实情,一个从来不打诳语的高僧差点被问的说出了假话,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的修行还不够,这对于唐僧来说,应该是最痛苦的了。每一次遇难,唐僧最多只是肉体上受一点点的委屈,而这一难让唐僧的心里和肉体都是备受煎熬,自责,心虚,还有,水太TM凉了。

对于唐僧这样的高僧你打他一嘴巴,他不会生气,会告诉你放下屠刀立即成佛,但是如果你要是毁了他一本千辛万苦取来的经书,那后果.......看到经书被水泡湿,再加上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唐僧岂能好过,心里的伤痛远远超出肉体,所以,我觉得这一关唐僧他们过的最难!


六耳猕猴要上天


取经路上,历经一十四年,途径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唐僧遇到的第一难是哪里呢?


是双叉岭的三怪,也就是寅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他们三位分别是老虎精、黑熊精和野牛精。《西游记》十三回:老叟道:“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

唐僧掉入了妖精的山洞之中,两个从唐朝带来的徒弟也被妖精吃掉了,幸亏有太白金星变成了一个老者救了他,就是上面为唐僧解说妖精来历的老叟。

唐僧收了孙悟空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妖精是谁呢?


是黑熊怪。黑熊怪有多厉害呢?他可是与孙悟空打成平手的妖精,而且也是观音菩萨用紧箍咒收服的三个打妖之一。最后黑熊怪被观音带回普陀岩当守山大仙了。

那么你要说,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呢?

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下界成精的兕大王吗?他的确很厉害,一个法宝金刚琢收走了金箍棒、还有天兵天将雷部风部雨部众多天神的法宝,就连如来的金丹砂也被收去了。

是如来的舅舅大鹏精吗?他也很厉害,因为除了如来没有人敢惹他,孙悟空三个师兄弟被按在地上打。

但这一难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一关其实发生在风陵渡。

在那个渡口,是唐僧重生脱离肉胎的地方,如果他过不了这一关,就上不了灵山,更取不了真经。这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倒数第二难,也是最重要的、最艰难的一难。


符号帝国


九九八一劫生死难,九九八十一重万刃山

西行是一场考验,也是一场随时都可能会结束的旅途。

师徒四人加一匹白龙马,构成了一只足以斩妖除魔的手掌,常言道“独木难成舟”,只有五根手指紧紧握成拳头,才能击碎一劫又一劫的磨难。

九九八一难中最难的,并不是某个法力高强的魔头所筑下的“妖魔墙”,而是由四师徒内部产生的“诛心阵”……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民间将此难称之为“真假美猴王”,唐僧在这一难中,面对不再是嗜血的魔头,而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大徒弟孙悟空, 曾经最为熟悉的彼此,只因一念之差,成为了相互对立的敌人。


五根手指真的要“分崩离析”吗?

孙悟空与之战斗的,也并非是书中所称的“六耳猕猴”,而是隐藏在内心中的“心魔”。 画皮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孙悟空原本就是一个杀孽滔天的神魔,哪怕他一心向佛,也无法完全消除沁入骨骼中的戾气,但西行是一场“剥皮换骨”的考验,孙悟空能打败心魔,立地成佛吗?

话说唐僧四师徒路经深山野林,天色已晚,道路两边闪出一伙贼人拦住唐僧师徒去路,孙悟空怎能容他十几个贼人猖狂。


手起棒落,便送那十几个贼人上了西天,唐僧唯恐孙悟空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赶忙对着几个山贼的尸体念叨起来“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到了阴曹地府,告他别告我!”

好一个唐僧,把身为人师的责任择的明明白白, 一旁看热闹的猪八戒心怀叵测,一味的添柴加火,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一向老实巴交的沙和尚也沉默不语保持中立,一肚子委屈的孙悟空渐生二心……

原文用这样一段话,来描写了此时取经团队所面临的“关系危机”!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此时的取经团队是一个“貌合神离”的状态,而这一难,也成为了唐僧四师徒,最难跨过的一劫———心劫。

对唐僧心怀不满的孙悟空,在一个小村庄中又打死了一个贼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犯下杀戒,彻底触犯唐僧心底的原则,导致唐僧念动紧箍咒把孙悟空逼走。

这时候,原著又给出了一句诗,来说明孙悟空、唐僧此时的心境:


孙悟空被赶走后,书中的“六耳猕猴”正式登场,六耳猕猴将唐僧“胖揍”了一顿后,又抢走了行囊衣钵。

“沙猪二人组”气哄哄的去花果山找“孙悟空”评理,却被六耳猕猴好一顿奚落, 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的“沙猪二人组”只好一个回去照顾师父,一个灰头土脸的去找观音菩萨告状。

真悟空正在观音菩萨的道场诉苦,正巧与前来告状的沙和尚碰面,孙悟空知道了有“猴”假扮自己揍了唐僧后,并没有心疼唐僧,孙悟空骂六耳猕猴的时候对唐僧也是只字未提,说明孙悟空对唐僧挨揍漠不关心。待到真假悟空打上灵山时,如来佛祖正在讲经,这一段经讲的是“有”和“空”之间的转换, 而后佛祖又用一句话点名了“六耳猕猴”的来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

不是二人,也不是二猴,而是二心。

这“二心”的意思是“一分为二的心”,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本心中分裂出的“反面悟空”, 六耳猕猴有着孙悟空一般无二的本领,又做了孙悟空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胖揍唐僧、自己取经),所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邪念”。原著里写的很明白,六耳猕猴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是你我的第二个心,他是浮在世人心中的邪念。

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也就消灭了自己的二心,从而做到“立地成佛”。
这一难,最难跨过的地方,就在于唐僧四师徒的“二心”,现在孙悟空的“二心”已经根除了,那么唐僧的二心呢?

唐僧心底里喜欢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对孙悟空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猪八戒做错了事唐僧只是轻轻训斥几句,但孙悟空做错了事,便会遭到唐僧无情的惩罚,甚至三番五次的驱逐,可以说唐僧才是取经团队中最大的“不和谐因素”,这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二心”。孙悟空的二心被根除后,佛祖给孙悟空吃了一颗“定心丸”,佛祖说“只要西行大业成功,你保证会坐上莲花台”,此时孙悟空已经是“内定”的佛了。

而后,观音菩萨亲自送孙悟空归队,并对唐僧下了指示:“唐僧你必须收留孙悟空,只有他保护你才能到灵山,你不许再赶他走了”。

唐僧恍然大悟,孙悟空已经被佛祖内定了,惹不起,惹不起……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一难之后,唐僧几乎再也没有念动过紧箍咒,甚至几乎没有训斥过孙悟空。

对孙悟空心生嫉妒的“杀猪二人组”,也明白了孙悟空此时的地位,

但是“沙猪二人组”的“二心”并未根除,这也成为“沙猪二人组”最终没有成佛的原因。

我认为“真假孙悟空”是九九八十一难中最为凶险、黑暗的一难,它让我知道了“取经四人组”只是一个由“利益”驱动的组织,也让我看清了“取经四人组”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唐僧的“私心”、孙悟空的“二心”、沙猪二人组的“妒忌心”!

若不能跨过这一难,貌合神离得取经四人组,迟早会“原地解散”。


白话历史君


众所周知,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最后的真经,在我看来,九九八十一难中最难的是最后一难。因为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经诸多险阻,有火焰山、白骨精、蜘蛛精、女儿国等诸多考验,唐僧师徒四人都一一克服了,取得了经书。但是这最后一难让他们措手不及,甚至有些狼狈。虽然在克服之前的八十难时,他们也是身心疲惫,有过团队矛盾,他们中有人曾经想放弃取经,但是他们都克服了。但是九九八十一难,缺一不可,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最后一难。

这最后一难,在克服难度上来讲,并不是最难的,但是它难就难是在最后关头。唐僧师徒四人面对这最后一难,可谓是意料之外,他们以为已经克服了所有该克服的险阻,所以师徒四人是喜气洋洋的准备带着经书返回。但是,他们遇到了最后一难,这最后一难让他们取得的经书不是完整的。这是有其寓意的,九九八十一难,缺一个都不是完整的西天取经之路。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最后一难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老鼋之前让他们帮忙问的问题。但是,就算是他们记得这件事,他们也会遇到最后一难,只不过不再是这一难而已。之所以说最后一难最难,因为它出现在最后,将一脸高兴的唐僧师徒四人打醒,让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容易,从头到尾皆如此。

这点和人生很像,艰难险阻可谓是人生路上必然会经历的,有些险阻,缺一不可,是它们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木木看见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难的是哪一难?

你好,我是90后创业者陆路爱记录,人生格言是“吃遍八方美食,活得自在有趣。”很高兴解答这个问题。

《西游记》是我最熟知的一部电视剧,各地实地取景拍摄,演员的精湛演技,可以说是很多人心中的国产剧NO.1。

很多人说最难的是女儿国这一劫难,但从我个人来看,三打白骨精对于唐僧来说才是最难的一难,如有不同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唐僧没有法力,却有着让无数妖精垂涎的“唐僧肉”。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九九八十一难,小到出生被抛弃放到河中,大到取的经书被毁,有的是考验三位徒弟的,有的则是考验唐僧。

三打白骨精这一劫难其实不难破局,这里考验的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信任,唐僧没有火眼金睛,无法辨别妖怪。在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装扮的前2个人之后,唐僧、猪八戒、沙僧都认为大师兄滥杀无辜,唐僧更是气愤不已,此时天空中飘来一个黄布,上面写着:“恶徒不除,难取西经。”此时的白骨精在旁边得意的笑,而这一边唐僧相信这块黄布是如来的意思,他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疼痛难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打死了白骨精装扮的第三个人类,白骨精被孙悟空打出原形,猪八戒和沙僧此刻都相信孙悟空打得是真的妖精。

但是唐僧的反应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他不信,甚至写起来休徒书,要断绝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孙悟空当然不肯,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演技很是打动人,小时候看着孙悟空说要拜别师傅,唐僧不让一致躲让,孙悟空便围着唐僧跪了一圈,看一次哭一次。

唐僧没有躲过这一劫,他不信任孙悟空,甚至在真相大白之际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他没有识破这一劫难并且全部中招。随后孙悟空走了,假猴王又来了。

女儿国一难,唐僧知道有多难,但是他躲过了,心里肯定是难受的,不然也不会说出“若来世有缘”这句话。但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劫难暴露了他的不足,他的佛心。


陆路爱记录


我认为有三难,一难情,女儿国和女王相遇是对唐僧的最大考验,此难一不吃唐僧肉,二不降妖伏魔,但是人往往逃脱不了一个情字,唐僧最终凭借佛心和西天唐王重托,最终过关是西天取经的心魔关,在一个一个妖怪关,一个团队不和关,妖怪关最险在青牛怪,上到天兵天将和十八罗汉,猴子最后求助如来惊险过关,六耳猕猴是对团队的考验,最终师徒关系由分到合惊喜过关,随笔而写,看看别忘点赞


牡丹主人李小白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西游记的妖魔鬼怪,是外在的恐惧与怖畏,

无论遇到何种妖魔鬼怪,性命之之危皆有孙悟空等人屡屡皆为。

此惧为显性危机。

什么跋山涉水,过火焰山,渡通天河种种,

无论怎样只要有毅力都能够迎刃而解。

说什么辩经说法,教化徒儿

这都是智慧的显现与对经卷的深解。

这些对于这一大唐高僧而论又有何惧。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唐僧情字也难言

回头再看西游记的女儿国的时候,可以看到女儿国国王真情实意与对唐僧种种的情感流露,可以给唐僧所有能够给予的一切,可以为唐僧放弃所拥有的一起,人间至亲至爱也不过如此吧。

而唐僧也着实为难,因为通过演员者的表现也说明此点,偷瞄女儿国国王、说话不在那么有僧仪,也没有往昔的唐僧的风范,虚汗流淌,心中又作何感想?

自古至今情关难过,此刻外在的问题已经不在是问题了?因为孙悟空不能替他打死女儿国国王,人家不属于妖魔鬼怪,路在艰难,只要要不不停十万八千里又有何惧?而情字,任何人都无法帮助唐僧解决,也任何人无法替代唐僧过此情关,那首女儿情至今依旧传唱,是那样的至真至切,道出世间情字真谛。与唐僧游御花园有是令国王如痴如醉,唐僧也满怀心喜。

而对于唐僧肩负的重任,三个徒弟眼中的师父,唐王的寄托,如来的期许,观音的托付种种也许都曾浮现于眼前,世间真的没有两全法,可以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个继续前行西坊路,心中再无女儿国,国王一别永不见,三藏法师般若传。

一个心中窃窃的爱恋伊,爱恋伊,愿与君常相随的梦境画面。

自古情关最难过,玄奘经此亦如是,只将法身许如来,凡尘再无情缘牵。


易行者张轩宁


先说一下九九八十一难的由来,为什么会有“九九八十一难”,“九”的数象图案在佛学、道学和《易经》里的涵义可谓大同小异。佛教有三十三天、三十三身之说,三三即得九。归真即归于真如,归于本质,归于佛性,归于法身,归于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说成佛了。

其实,这个道理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里已有相当多的提示。而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最难的肯定要数“情关”啦~


从女王看唐僧的第一眼开始,对唐僧的考验就开始了。女儿国都是女子,对其他师徒尤其是八戒,更是考验。女王带唐僧游园,诉衷肠:“召他为王,我为王后。”如果答应就能“江山”、“美人”一起获得,这应该是普天之下,但凡是男人都应该会心动的。


说实话,唐僧确实有了一丝的心动,闪现出恍惚之色。因为在最后,唐僧在离开女儿国时说“若有来生”,然后踏上继续西天取经之路。。。“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纯粹的不似真人。


所以唐僧还是会有儿女之情的,只不过为了普度众生,这辈子也只能“克己奉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