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李世民,你是否會選擇卸甲歸田?你會為了江山而屠戮兄弟嗎?

深圳幸福美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如果我是李世民,一定會卸甲歸田,做一個快樂王爺。

但是這樣真的就能有一世平安嗎?答案一定是:非也?

所以,無情最是帝王家,來生做個普通百姓就好。


唐朝在成立初年就發生了這種動搖國本的事,不得不說李淵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玄武門之變,不僅改變了李淵的家族,更改變了中國的走向。

我們且不論好與壞,只開說說題主的問題。


生在了帝王之家,一切活法都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了。

如果是我,做一個快樂又逍遙的王爺有何不好?

怕就怕,你放下了,有人認為你沒有放下,時時刻刻提防著你,時時刻刻準備殺了你。請問,這樣的王爺日子,你又能過多久呢?

恐怕最後的結局還是一樣的,手足相殘。

所以,這件事情的發生,李淵責任最大,既沒有壓制李世民的本事,有沒有改立太子的勇氣,最後導致了兄弟相殘。

所以帝王之家,禍起蕭牆,是最平常不過的日子。只願來生不要生在帝王家。


觀復一鑑


權力的膨脹可使人變成魔鬼,人性之貪婪,慾望無止而不知足,為天性以使然。親以百金而不爭,視千金以不奪,是其利小,不適忘情而不顧義也。萬億資巨,社稷之重,家國一人獨尊,益大近天無際,拋仁義於宇外,棄親情入冥地。權顯位尊而利巨以使之。


陽春白雪28285321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假如我當了皇帝,我就弄兩個糖罐子,我拿著饅頭,想蘸紅糖蘸紅糖,想蘸白糖蘸白糖。

這個笑話說明,咱們普通百姓,對於皇帝的生活內幕是很難理解的,對於皇帝的認識是有侷限性的。

但是,好在還有史書,通過讀史可以更深入地瞭解皇帝生活內幕,也可以最大程度打破這種侷限性。

所以,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我仍然可以以史書為據,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即便李世民願意卸甲歸田,他手下的將領們願意嗎?

在李淵蕩平天下的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在諸皇子當中建立的功業是最大的。李世民能夠建立這份功業,靠的是手下的諸多將領、謀士。這些人願意投靠李世民,願意為李世民賣命,為的是啥?

不言而喻。

不是所有的開國功臣,都能有張良的境界,願意功成身退。

即便李世民不想爭,他手下的將領也不會同意。李世民在手下將領的裹挾下,不爭也得爭。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對大宋的開國功臣們說:就算你們沒有謀反的心,如果哪天被手下將領黃袍加身,你們怎麼做?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古龍有一句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既是在為自己爭皇位,也是在為手下的將領們爭富貴。

第二個問題,即便李世民願意卸甲歸田,李建成會放過他嗎?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李世民如果沒有建立那麼大的功勞,他的手下如果沒有那麼多能將,李世民如果是個草包,那麼他可能會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

可是,李世民偏偏不具備上面的這三個條件。

那麼,假如李世民主動認慫,向太子李建成低頭,李建成會放過他嗎?

不會的。

歷史上有太多類似的例子,沒有一個皇帝,會放過一個威脅自己皇位的兄弟。

退一萬步,就算李建成放過了李世民,那麼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將領怎麼處理?那可是如狼似虎的一群人啊,也讓他們卸甲歸田嗎?

如果你是李建成,有這麼一群人存在,你會放心嗎?

所以,即便李世民認慫,最大的概率也是被殺,而且他手下的將領們也必須全都被殺。

既然如此,李世民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了:誅殺兄弟,背上千古罵名。


趣談國史


第一:歷史不是誰創造的陰謀,它就是一個系統,一個格局,每一個人在其中,其實都是身不由己,任何事件都是互相馴化,互相施加影響的一個結果,其實誰在當時都看不到整個的局面。


第二:人才看似是一個好事,但是如果你老想用一個系統,用一個規格來限制人才,當這個人才真的是人才的時候,你就等著這個系統崩潰吧。其實李淵不能說沒有政治智慧,一直想用一個平衡的格局來限制住李世民,但是最後也是功虧一簣。李世民這一生好招攬人才,什麼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都是他延攬進來的。但是你放心,讓你走向成功的東西,最後它會擁有自己的利益,它會自己活下來,它會最終把你逼向一個下一階段的成功。如果你不肯跟著走,對不起,你自己會粉身碎骨。


第三:當太子和李世民之間嗆嗆起來之後,誰最恐懼?當然是天策府的這幫幕僚。他們其實也不僅僅是說想飛黃騰達,跟著李世民你當皇帝,我們當個宰相,當個將軍,這種貪念可能也有,但是最根本的是恐懼。

因為當太子和李世民對幹起來之後,也許太子當了皇帝,可能也不會把李世民怎麼樣,畢竟是弟弟,你享受榮華富貴總還是有的,但是李世民手下那幫人,當了皇帝的太子能對他們輕得了?輕則把他們罷官,這些人永遠沒有政治前途;如果我是李建成,對李世民可能我不殺,這底下人可能一個一個都得處理了,所以天策府的這幫幕僚是惶恐不可終日。

所以你看後來的事情確實也就是這麼發展的,李淵這個時候也知道,李世民有這幫幕僚不行,所以一個一個地給調開。什麼尉遲敬德、程咬金,就是程知節,包括後來著名的房謀杜斷,房玄齡和杜如晦,全部給調開。這個時候天策府的幕僚就剩一個人,叫長孫無忌,這是李世民的小舅子,這個就沒法調開了。

有一次長孫無忌就跟這個李世民講,說哥們兒,你還不幹啊?你再不干我也走了,我跟尉遲敬德一塊兒走了,我哪怕落草為寇呢,我也不在這個危險之地,萬一李建成當了皇帝,我們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這幫幕僚就天天在家裡拱李世民,讓他發動玄武門事變,奪取太子之位,甚至是皇帝之位。

你明白了這個原理,再回頭看楊文幹事件,很多事情你才看得清楚。楊文幹事件表面上很蠢,難道是李世民那些聰明絕頂的幕僚們乾的嗎?真就有可能,為啥?站在他幕僚的立場上,這件事情無論結果是什麼,都符合他們的政治利益。如果就此把李建成太子扳倒,李世民當了太子,這當然皆大歡喜;如果沒扳倒,能夠激化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這也符合他們的利益。

因為在家裡拱火是沒有用的,一定是要讓李世民覺得,太子跟我已經無法挽回了,我現在已經被逼到牆角了,我不得不反抗了,這個時候你再在旁邊拱拱火才有用嘛,因為畢竟那叫造反,畢竟叫殺兄弟關皇上,這種事臨門一腳那個決心太難下了,所以他的幕僚做的所有這種事,其實都可以理解,如果真相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就沒法避免了,比如說歷史上記載的很多狗血的事,比如說李建成找來一批烈馬讓李世民騎,想把他害死;把他請到自己的府上,在酒裡下毒,想把他毒死等等,這些事現在沒法考證是真是假,但是都有可能。為什麼這麼說?這就是一個格局它的系統演變的必然方向,叫什麼?進入了一種正反饋,它一定會往那個方向越走越快。

因為對李建成來說,危險越來越迫在眉睫;對於李世民來說,他也是同樣的感受;對於幕僚來說,他也是覺得一會兒等不得一會兒。所以各種各樣的事件,即使僅僅是一個誤會,都會被雙方理解成明確的敵意,你看剛才什麼下毒酒、弄烈馬這些事,既可能是李建成真的這麼幹了,也可能是李世民上臺之後,當了皇帝之後篡改的史料;甚至有可能是什麼?在當時他的幕僚把一個正常的意外解釋為一場謀殺,來拱李世民的火,你說是不是都有可能?

當然在玄武門事變發生前幾天發生的最後一幕,就是尉遲敬德跑來找李世民,說現在形勢已經這麼危急了,你到底幹還是不幹?反正我是準備好了。最後李世民下決心了,說這樣,現在有兩個人缺不了,這原來也是我們一夥的,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房謀杜斷嘛,把他倆叫來。然後尉遲敬德就去了,找他倆,這倆人說叫我們倆回去?他有沒有下決心?現在我們已經不屬於他了,我們才不回去呢,他這個優柔寡斷的。

李世民說什麼,不回來?說這樣,你看,我一把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你拿著,再去找他們一趟,如果不來,就地宰殺。房玄齡和杜如晦才知道,這個傢伙終於下了決心,才喬裝改扮回到秦王府,來策劃這次玄武門事變。後來的事我們就不說了,當天發生了倫常慘劇,大唐王朝的歷史就此改變。


破乞


這種問題不屑一顧,有是一個假如,假如我不發動玄午門兵變,選擇馬放南山歸隱山林,李元吉李建成能安心嗎?所以正是英為秦王心懷天下有雄才大略,他即便是盾入空門,李建成也會去殺他,所以才被逼無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斬草不除根,等於農夫與蛇。











94310417小云


因為具備大元帥的公子的身份,比如少帥張學良。因為是假設中的假設,我可能不會成為李世民與李建成中的一個,更可能是放棄爭奪的一方。春秋有先例,大王喜愛第三子,大哥和二哥就連夜出離,傳說大哥和二哥的後人,都在蠻荒之地建立了吳國和越國。


黑龍江邊一石子


天真,你以為放棄了江山,對手就能放過你嗎,既然皇位只有一個,那麼只有唯一一個可以生存下來


Vincent76863623


歷史上皇帝的子孫有那一個不想當皇帝。不過眾皇子的為人,性格不一樣,大體有幾種思維,第一種性格最柔和的,名正言順的則當,這是正道,第二種非長子(原則上長子即太子)千方百計爭太子,採用各種陰謀手斷,收羅親信,奉承權威大臣,先封官許願。第三是父王先擇太子,一是對兒子有偏愛編心廢長立幼(這種形為容易引起內亂),二是長子智商有問題,不能勝任為皇帝的廢長立幼,總的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

。唐李淵,共生四個兒子四子元霸功勞最大為立國打下了基礎,被三子元吉害死,乘下的三子,總究誰當太子他拿捏不定,李淵逐個分析長子是應該立太子,可惜生性柔弱,如立太子,稱帝后怕對群臣駕馳不住,國家有風險,三子元吉不興生性奸滑,容易惹事生非,群臣也不看重,治國最理想的是二子李世明,他熟讀兵書,能帶兵打仗,他手下擁有一幫貼心群雄。同時他有一套治國之道。李淵在這樣的思考下,總的還是放不下長子李建成,對立儲問題遲遲下不了決心,因此,李世民手下將佐不耐煩了,羅成已害李元吉害死,而李建成對待一員大將的生死不拿主張,白白被逼死。那麼我們這些人同李世民出先入死,將來一旦李建成當了皇帝還我們的地位。所以徐茂公,尉遲恭唆使秦王李世民要下決心解決政權問題。這在有玄武門兄弟爭霸互相殘殺。首先有尉遲恭一鞭一個將建成,之吉打翻在地等待秦王李世民處制。秦王想起元吉在父皇前虛告入獄,元吉毒酒賜死,幸有尉遲恭答求,否則還有今日,想到怨恨之處,撥劍下令處死兩奸王,李淵得訊世民已殺了建成,元吉,一氣之下,氣血攻心,一命烏呼,這是李淵沒有主張的結果,他的理念,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尊古訓堅持願則性,沒有一點臨活性。從此李世民建立貞觀盛世。


老龔166916589


臥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這就是帝王思想。當對抗性的矛盾白熱化的時候,調合的可能性只乎為零。李世民即使歸隱田園,李建成也會把他殺掉。趙高不是把扶蘇和蒙恬都殺了嗎!


gaotzy


這個假設很難套上,因為具備大元帥的公子的身份,比如少帥張學良。

因為是假設中的假設,我可能不會成為李世民與李建成中的一個,更可能是放棄爭奪的一方。春秋有先例,大王喜愛第三子,大哥和二哥就連夜出離,傳說大哥和二哥的後人,都在蠻荒之地建立了吳國和越國。

不是人人都是為了家業而不顧親情,大開殺戒。或許李世民是難得一遇的賢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如果把國家治理壞了或亡國了,後人可能把他看的比隋煬帝還要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