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去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對我來說有什麼區別?

破爛酥皮


先說結論:很難靠譜

但是也有勝利的機會。

分兩種情況:

一、自己學術不精,買錯了險種,而自己並不知道,等到用上的時候悔之晚矣。

比如需要買醫療險,卻買了壽險,需要買終身重疾險,卻買成了一年期的重疾險,後續續費的時候沒注意續,連一年期重疾險都泡湯了。

這裡放一張保險的分類圖,如果你能看懂,說明你已經有了基本的基礎。

如果看不懂,那從不懂到懂的路上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這個時間成本就看你覺得划算不划算了。

當然,有些機智的小夥伴說:我可以找專業人士諮詢,把配置建議和產品名字問出來後我直接買就行了,這裡誇獎一句,這是個聰明的辦法,那麼就請直接跨入第二種情況👇

二、自己天資聰穎,通過舉一反三已經領略到了配置思路(或者找到熟人指點了怎麼買),買到了適合自己的險種,這時候是不是皆大歡喜了?

當然不是,保險的成交只是開始。從成交到理賠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期間涉及到產品更替,產品停售,產品交費,產品檢視。

舉兩個例子:

  • 1.你買的一年期醫療險如果停售了,到期之後交不上費你才知道。如果不及時購買替代產品,是不是相當於這一塊的保障空白?
  • 2.你過去買的產品市場種類單一,競爭力不強,但是過了幾年,市場上新出了一個價格優惠,保障更廣的產品,如果替換你原有產品的話,整體預算可以節約30%,但是很有可能你並不知道這件事,而且即便知道,也有可能替換流程出現失誤,導致產品銜接不住(等待期問題),出現新的風險。

如果以上問題你通通都不Care,畢竟你是有全面保障的人了,是不是不關心這些也沒關係?

當然不是,保險最終用的時候,你會發現,理賠是個技術活:

到理賠的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

  • 1.流程很順利,資料一交,理賠到賬,病因清晰,診斷明確,皆大歡喜
  • 2.理賠流程很不順利,首先資料方面反覆問客服,好不容易湊齊,結果診斷證明上的結論不符合合同裡疾病定義,去問醫生,發現聽不懂。想讓醫生按照重疾條款寫診斷證明,發現是不可能的。後來終於發現,這事兒協商不成,只有通過訴訟,結果訴訟是訴訟了,保險公司拖字訣,把自己拖的沒脾氣。

我上述說的情況是挺倒黴,但也挺常見的情況。因為我們作為客戶,感覺賣保險不過是個嘴巴活,理賠的時候幫你跑個腿、傳個話,起不到啥作用,而保險公司也都是受銀保監會監管的,不敢亂來。

但其實,賣保險的平臺和賣保險的人都很重要。

先說賣保險的平臺,如果這個平臺具有一定的與保險公司合作的經驗,出現理賠糾紛的是可以與保險公司充分溝通,幫助客戶解決一些複雜情況,那麼這個平臺是靠譜的,反之亦然。

再說賣保險的人,涉及到理賠的時候,如果這個經紀人具有一定的經驗和條款知識,會幫你躲過很多“坑”。

比如:急性心肌梗塞條款裡第一條就是“有明顯的胸痛”症狀——這一條有些醫生並不會寫進診斷證明——如果他沒問的話。這一條只需要你向醫生說“胸疼”就能提醒大夫寫進去。

但是有可能你的重疾理賠就差這一條,所以有經驗的經紀人會提醒你與醫生溝通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再比如,申請理賠的時候,申請了某個疾病,被拒賠,但是這個病症與另一條疾病定義相符合,可以申請複議,從而獲取理賠。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靠譜的經紀人和平臺,誰為你操心呢?

但其實,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就業。在普遍的保險經紀人群體裡,除了能在購買前提供中肯、客觀的投保建議外,售後的理賠往往是重中之重。雖然大部分理賠都沒太大的糾紛,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理賠存在各種各樣的技術性缺陷,只需要找個靠譜的經紀人,就可以儘量避坑。

總結一下:

如果自己買,當然可以。

如果找靠譜的人和平臺購買,能得到的,除了準確的保障之外,還有長期的產品檢視、替換建議、理賠服務、甚至糾紛處理。

而這些,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往往力不從心。所以建議還是看清自己想要什麼,再決定怎麼購買吧。

(手機碼字不容易,希望能幫到你,也歡迎交流探討)


保貳代l淼淼爸


我來回答吧。


先舉個栗子:大家現在買家電是在網上買還是實體店買?我買家電一般是在實體店看好型號、價格再跟網上去對比,以為自己很精,但是商家更精:


一是很多網上的型號實體店根本沒有,因為廠家現在也分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兩種渠道型號、價格、做工都不同,讓你無從比較;


二是我們最關心的價格。好幾次我用實體店價格跟網上做比較,發現價格差異不大,甚至比網上還便宜。也不知道為啥?


實體商品如此,保險亦如此。

那麼,網上買保險跟找業務員買保險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互聯網金融是以後的大趨勢。看看這幾年慧擇網、金斧子、眾安等的快速崛起就可窺知一二,另外保險公司也開始佈局互聯網業務,傳統代理人隊伍萎縮的厲害。


第二,根據險種類別選擇購買渠道。我的觀點哈,百萬醫療、意外險、車險等比較簡單易懂的產品在網上買就行,方便划算;重疾險、年金等收益類產品線下必須瞭解清楚再購買。當然,這隻適用於現階段,誰知道互聯網以後會發展成啥樣啊。


第三,有一定保險知識是網購保險的前提。最基本的概念,如保額、保費、等待期、繳費年限、保障年限、猶豫期、投保規則等等都有所瞭解再下手。保險不是衣服、玩具,買錯了、不喜歡了直接扔掉。

最後,保險已成為現在人類生活中必需品,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自己都要儲備點保險知識,這樣才能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險。



回眸一笑百媚生,點個關注更年輕!


堅毅行者


在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實際是指保險投保的兩種渠道,即網銷渠道和代理人渠道,也泛指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這兩種投保渠道的主要區別有:

  1. 產品會有區隔。一般網銷渠道主要指的是在保險公司的官網或第三方網絡代銷渠道,如支付寶和微信等。由於保險專業性強,網銷渠道面對的又是眾多網絡用戶,為降低理解難度,一般網銷渠道設計開發的產品都以簡單標準化產品為主,如意外險、健康險和家財險、團體險等,費率相對便宜,基本都是消費型產品;而代理人渠道則以較為複雜的長期壽險、重疾險和分紅險等為主,費率相對要高一些,主打返還型產品。當然,現在大部分公司的代理人渠道也是可以銷售那些意外險和健康險的。也就是說,代理人渠道的產品方案會更全面一些。

  2. 服務會有差異。網銷渠道主要對接的是在線客服,大多數時候是機器人,要找人工客服不那麼容易,服務效率上可能會打折扣。代理人渠道則勝在能隨時響應、可以主動上門服務,代辦理賠保全等業務會比較省心省事。

不過,不管是網銷渠道還是代理人渠道,其銷售的產品都是合規的,對消費者來說,並無好壞之分,關鍵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保險方案。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網銷渠道代表的線上渠道和代理人渠道代表的線下渠道有融合的趨勢,今後將更有利於消費者選擇到合適的保險產品。

獨孤求白先森


一,如果你對保險產品比較熟悉,對保險知識瞭解的比較多,有一定金融和法律的基礎,那是可以在網上買保險的。但是,現在在網站上賣的保險品種相對比較少,可供選擇性比較窄。當然網上賣的保險的相對會便宜一點。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在正規的網站上買保險。現在在網絡上,包括微信當中發的一些購買保險的信息,多數是掛羊頭賣狗肉,包所以大家要認真甄別,不要上當。

二,如果不具備自主選擇保險產品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在線下找保險公司的人買保險。這裡面要注意,一是要選擇專業性比較強的業務人員購買,第二你仍然是對保險要有一些基礎知識。要根據你的需求來購買保險,而不是聽到保險公司的人說這個產品好你就去買。不管怎麼說,備一份保險非常重要。

三,如果你想買人身保險,可以考慮以下原則:第一,購買意外險。意外保險通常是保險金額很高,保費很低,槓桿率高。它的特點是不退還保險費的。第二,購買健康險。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呢,所以備一份分健康險非常重要。第三,在有財力的情況下才適當購買養老和理財險種。


職場老夥子003


我自己去網上買保險和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對我來說有什麼區別?

一、網上買保險是未來趨勢

以後買保險就像淘寶上買連衣裙和男襯衫一樣方便,淘寶裡面搜索:保險,就會跟連衣裙一樣,出現成千上萬的產品,包括各種專賣店、專營店、旗艦店,一定也會有直播賣保險。但是現在網上可以買的保險產品少之又少。

二、網上買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首先一定要買保險公司的正宗保險產品,不要去買一些偽保險產品,一些互助產品、一些所謂慈善產品,他們沒有保險的剛性兌付功能,也不受國家監管。

第二、保險產品是特殊產品,他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買的就是一份契約,說白了就是條款,那幾頁字,所以看懂條款是關鍵,如果看不懂條款,很容易稀裡糊塗買了保險。

第三、保險是個性化產品,是根據個人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應該是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所以必須從家庭整體規劃,而不是簡單網上買一個爆款產品而已。

三、網上保險產品和通過代理人經紀人購買的產品有沒有區別?

1、只要是保險公司的產品,不是偽保險,那麼本質上都是保險公司的客戶,對於合同的履行是一樣的,只是網購商品少了日常服務人員。

2、網上保險產品可選餘地比較少,真正好的產品,全部在線下渠道,網絡保險才剛剛興起,就像淘寶剛剛興起一樣,都是一些便宜貨,低端貨,沒有性價比,產品也比較單一。

3、網絡產品的核保是一個大的問題,往往很多人不太在意這些問題,沒有如實告知,那麼造成很多日後理賠的糾紛,保險行業剛剛樹立起來的稍微好一點的形象,可能會被網絡保險重新打回到“保險是騙人的”尷尬境地。


大強聊保障


區別主要在於兩點:

1.買的保險產品是否正確。

一個完善的保障計劃一定是一套組合,如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 ,如果沒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規劃,一般人靠自己很難配置出完善的保障方案;

2.理賠服務是否可以做好。

保險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如衣服、手機等,買保險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真的發生風險事故,是需要找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的,理賠是十分專業的一件工作。在線下找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購買,出現理賠可以獲得代理人的全流程服務,而在線上購買,發生理賠很多工作需要自己去做,未必能做好。



李照彬


我覺得區別主要有幾個方面。

自己買缺少整體規劃

自己在網上買,通常是想到了某方面就買一個,時間久了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買了多少保險。

我有個同學就是這樣,他們一家四口人的保險,有不少都是她自己在網上買的。不過,她還比較細心,自己拿了個小本把買的保險都記錄了下來。

雖然如此,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經常還是會苦惱於總感覺差點什麼保險,有時候又搞不清楚保險扣費的賬戶,什麼時候扣費。總之就是有些混亂。

這就是缺少整體保險規劃的結果。

其實,現在網絡平臺的保險價格,並沒有比從業務員那裡買便宜,找銷售人員整體規劃一下會更符合需求。

缺少服務人員

自己在網上買的保險,肯定各種都得靠自己。簡單的服務其實也沒什麼,但是試想一下,如果自己生病了,我並在床的時候,哪還有那麼多精力去辦保險理賠。但是治病需要錢,尤其是那些提前給付或者醫療墊付的保險,有人在你生病的時候幫助你搞定,是非常有意義的。

還有,有些人買了保險是不會都告訴家裡人的,這樣的潛在風險就是萬一出事,人沒了,都沒人知道你買了保險。也有可能時間太久,家人根本都忘記有保險這回事。那麼有一個業務人員瞭解情況,是你們獲得理賠的重要保障。

精力耗費

一般人其實是缺乏保險知識的,要了解清楚保險條款,可能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而且即便這樣,可能仍然很難達到期望的效果。

還不如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合理的社會分工是有必要的。


老萌有個存錢罐


網上自己買嗎?

最好還是找個人幫你分析一下你的需求,找一下適合你的產品。當然如果你對保險產品很瞭解,你就可以自己買。

如果你對產品不瞭解,那你可能花了錢,買不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其實保險產品還是需要一定專業性的,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健康告知,這是買保險前必須要明白的。還有就是職業問題。保額的確定,險種的確定。

也有一些人身體上有些小毛病,這時候最好不要網上買,一般都會線下購買,因為網上核保可能不會通過,線下核保通過的概率大一些。

說自己在網上買保險也有好處,網上現在也有很多大V推薦熱門的保險產品,自己只要跟著買就行了,不需要了解太多,這也是優勢,因為網絡讓信息流動更方便,打破原有的溝通壁壘,信息差,從網上可以找到保險產品測評,自己研究,直接在網上購買。

網上產品一般都是網紅產品,性價比高,受人熱捧。

主要的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健康問題,身體有些小毛病不如實告知,這樣後期理賠有很多問題,並且很多網上保險額度都是比較低的,額度高的一般還是線下的。二是,後期理賠服務,網上產品理賠也走網上,有可能溝通不到位理賠差強人意

所以,在網上買保險有利有弊。

網上買保險性價比高,方便。但也可能沒買到適合自己配置!

線下也有線下的好處,保險畢竟是幾十年的事情,還是找個專業人士比較好,保險畢竟也講究專業!


celine82


從網上買保險會需要佔用大量的個人精力,你需要從眾多的保險產品中去比較篩選適合自己的,而且要對保險條款進行相對深入的研究,優勢是可以省去一部分交易成本,尤其是代理人佣金,在未來出險理賠時也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如果從代理人手中買保險,代理人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可以提高一些效率,但保險條款依然要研究。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的成本構成中,代理人佣金佔比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個人有興趣以及時間,還是建議個人網上購買,現在還有很多保險經紀公司,本人覺得還是很靠譜的,保險代理人一般是與某個保險公司籤的代理協議,代理人推薦的產品都是該保險公司的產品。而保險經紀公司就像一個大型綜合超市,各家保險公司產品都有,他們會推薦最適合你,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曹文龍1


你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一些生活上有趣的實例去理解,不復雜,先舉幾個例子:

1、有見過網友嗎?當你認識了一個新的異性網友,看著他的照片,是不是有種找到真愛的感覺?但是當你看見真人的時候,很容易遇到見光死(能不能遇見好的?那得看運氣了)。在網上買保險跟見網友的道理是一樣的,當你看到網上的保險,真的非常的好。發現要用的時候,卻要折騰一番,如果貨不對板的話,一不小心還退不了,這就是上網買保險。


但在賣保險的人手裡買的,有沒有感覺就是相親,賣保險的人下次再給你介紹對象,你可以逐一挑選,他會給你介紹啊,比如說這個性格如何?經濟情況怎麼樣子?家庭的情況是什麼樣子?而當你遇到貨不對板還可以退貨。買保險一樣啊,10天15天的猶豫期,全額退款,但是如果說你自己在網上買,誰會提醒你有這個功能?


2、再來舉另外一個例子,你有在網上買過農副產品嗎?或者買菜嗎?在網上,整個再漂亮的圖片,你看到的是不是很漂亮?結果當你收到貨的時候,估計那些菜味鴨子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是去市場買菜,如果老闆不是西施、帥哥,或者你看不順眼的,然後你感覺短斤缺兩的,你可以不買啊?然後菜色好不好,雞鴨魚肉是不是新鮮?一眼就看清楚了。


總結:區別是什麼?

1、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你自己在挑選的過程,你會被很多自己的主觀意識所主導;但是如果說你通過業務員幫你去做分析,他所說的話有沒有說謊?你是可以判斷出來的。


2、比如說他承諾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你感覺不靠譜,那你就可以讓他舉證啊,你這些服務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呈現的?寫進合同嗎?你這些條款你所承諾的這些東西有什麼法律的依據,合同會不會寫明?這些你都可以通過讓業務員舉證去做一個辯證的分析。



3、即使這個業務員你分析不出來,那你可以多找幾個業務員幫你分析,一綜合起來哪一些說法是靠譜的,哪一個說法是不靠譜的,那你就非常清楚,但是你在網上,找誰幫你分析呢?還有後續的服務啊?


4、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去做這件事情,會不會覺得很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你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了,保險法保險合同,理賠的程序,哎,這些要花上你好幾年的時間去研究,但是你找幾個代理人去幫你解析的話,可能兩個小時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所以道理很淺顯易懂,而最終目的,你是選擇哪一個渠道去買?所以我的建議是:找人。


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