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用戶8048474562137


首先要反問一下,火箭發射一定要發射站嗎?你怎麼知道飛船返回時沒有發射站?這又是一個只看表面,不去探求本質的問題。

大部分都是從電視中看到火箭發射的場面的,火箭發射都需要有一個巨大的發射臺,然後發射中心很多人在進行各種操作,最後還要倒計時。這是人們腦海中認為的發射火箭的必要條件,但事實上這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為什麼要這麼做,恐怕非專業人士很少會去一探究竟吧。

下圖是世界最早的液體火箭,飛行高度610米。

事實上,火箭發射架的大小是與火箭大小和質量有關的,而火箭的大小是由地球的引力決定的。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火箭發射公式,要想將有效載荷發射到軌道上,就需要火箭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這樣的話,火箭就需要造的很大,才能達到這個速度。

同時,單級火箭也很難達到這個速度,這也是齊氏公式可以計算出來的,因此最佳的方案就是將火箭設計成多級的。於是,結果就是火箭被造的非常高,如同一根柱子。

因此,在地球上發射火箭時,為了增加穩定性,就需要一個巨大的發射架,這是由地球的引力環境造成的結果。

然而,在月球上,由於引力小,只有地球的1/6,其軌道速度也只有1.2千米/秒,再加上地球表面基本沒有大氣的干擾。因此,根本不需要巨大的發射架。

而且,登月艙從月面起飛時,也並非沒有發射架,只是這個發射架比較小而已,就是登月飛船的下半部,下半部既作為登陸時的著陸部分,也是作為離開時的發射架。

而指揮人員,都是依靠地球基地裡的人員就可以了。

所以,科學問題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追其內在的原理,否則只會鬧出笑話來。


寒蕭99


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無論是卡納維爾角,還是拜科努爾,又或者南美庫魯航天中心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些無一都不是如雷貫耳的名字,每次重大轟天發射時,觀摩成了一個必選的節目,高聳的發射塔,發射時的氣勢磅薄直接就消耗無數手機空間,當然現在已經不需要膠捲了,成本低了好多!

但相信吃瓜群眾心底一定有個疑問,NASA當年並未在月球上製造巨大的火箭發射塔,為什麼阿波羅飛船還能從月面起飛?這不能證明NASA登月是造假的嗎?

火箭起飛為什麼要發射塔?

航天發射塔是發射場的核心建築,高達上百米,重數千噸,平時都是在關閉狀態,等到發射倒計時開始後,逐漸打開,最終完全開放的發射塔架中火箭點火徐徐升起,逐漸飛離發射臺!但這肯定是大家對中國航天發射的大致印象,而事實上技術和習慣上的不同,火箭組裝和發射模式有如下幾種:

俄羅斯:水平組裝,再水平移動到發射工位垂直髮射

美國:垂直組裝,垂直移動到發射工位垂直髮射

中國:早期是組裝維護髮射一體,現與美國靠攏,垂直組裝-移動-垂直工位發射!

三者中俄羅斯的發射最具特色,水平組裝對組裝大樓要求比較低,但在發射前的起豎過程需要一個強大的液壓起豎塔臺,這對工程機械能力是一個考驗,因此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塔可以做到非常簡單,而且在發射時候非常有格調,四周傾倒散開,就如一朵蓮花,質子火箭尾部噴射出超音速火焰,推動火箭起飛!

美國的比較整潔,因組裝大樓和發射塔架相距不遠,組裝好水平移動即可發射,大家應該對航天飛機的發射非常有感觸,那個巨大的水平搬運的液壓移動發射車,不是隨便找個國家就能製造出來的!

移動發射車裝載航天飛機移步固定發射臺

中國早期本來也想學俄羅斯,但無奈技術不足,因此搞了三合一,即服務塔+發射塔綜合,運輸過程也省掉了,發射時再打開,在載人航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大家應該看過不少回了!這種模式成本比較低,因為省掉了兩個環節,但發射工位佔用時間很長,效率很低!

酒泉的921工位上覆雜的勤務塔,注意塔吊和龐大的活動平臺

因此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已經參考美國的發射模式,服務塔和發射塔的功能分離,發射工位的增加無需再增加服務塔的成本,而且發射工位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當然另一個問題是風險可控,因為發射塔功能單一成本低,萬一發射爆炸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美國陸軍第二次ahw高超音速武器測試爆炸後受到損毀的發射場

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是庫魯航天中心的聯盟2號火箭發射工位,它同時提供了俄式風格的發射塔和美式風格的可移動垂直裝配大樓,從這工位的名字“聯盟2號發射工位”我們就能明白,這必定是某種意義上的妥協,而非必須要這樣!

庫魯航天中心的聯盟火箭發射工位

月球上沒有發射臺,為什麼阿波羅飛船還能回來?

除了上文所說的集中總裝與發射的幾種模式以外,還有一些已經加註要燃料所有一切已經準備就緒的火箭,發射時對周圍要求是比較低的,比如SPACE的建議發射塔,簡陋不要不要的,比如導彈發射時的發射筒(它就是一枚火箭,只不過裝了高爆或者核彈頭)也是發射塔的一種變形形式,甚至有設計火箭自帶穩定支架,比如SPACE回收的火箭就是。

那麼阿波羅飛船的返回火箭是什麼模式起飛的呢?它用的是登錄月球的的下降級平臺,返回火箭直接在這個平臺上起飛,將其作為一個發射平臺來使用,因為這個支撐腳架有液壓平衡裝置,因此起飛時這平臺是可以保證阿波羅飛船順利起飛的!

阿波羅飛船的結構

上圖是阿波羅飛船的結構,左側為下降級,登月飛船就是通過它降落到月球上的,左二是上升級(登月艙)需要通過上升級火箭返回環月軌道與指令艙對接。

登月飛船鷹的整體結構

已經分為上下兩部分,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下降級底部的四個撐腳以及大面積的防陷支撐,同時也有液壓調節高度保持水平,因此這個已經壽終正寢的下降級作為發射平臺是再好不過了!我們從發射的視頻中也能看到這個平臺的強大穩定性!

平臺在登月艙上升級起飛後並沒有被氣流衝倒,這表示它的支撐穩定性是非常可靠的,也能說明這種結構設計的成功,包括不久後將要發射、執行取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也是這種經典結構!看起來這種丟棄死重的結構非常明智,但事實上確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設計了丟棄,所以發動機都必須設計兩套,反而增加了死重,而且造成嚴重浪費,因此未來的飛船肯定會走向一體化設計。

比如這種不再在月球上遺留下降級的飛船結構,也許在不遠的未來能做到單級火箭入軌並返回地球,徹底重複利用,那麼空天飛機的模式也許會得到強大的挑戰,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利用空氣作為氧化劑、水平起飛的空天飛機誘惑更大!

儘管阿波羅登月飛船結構需要改進,但它能確保宇航員從月球返回,至於NASA是不是拍的電影,那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證據有很多,當然反方觀點也非常尖銳,大家啥意見不妨留個言!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美國登月返回地球,其實根本用不著火箭發射站,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km/s,這個速度無需火箭助推,即可完成。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說月球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逃逸出月球。

逃逸速度

我們知道,蘋果之所以會落到地球上,是因為引力作用。引力的方向,其實就是地球內部。如果一個物體想要擺脫地球的引力,那麼它需要額外的力來對抗引力。

比如:我扔一個蘋果,可能這個蘋果會扔到一定高度,然後又會因為引力降落了下來。

但是,如果我的力氣非常大,我扔出去的蘋果速度達到了一定的高速,那麼這個蘋果可能永遠不會落下來,這是因為地球是近似圓體,而蘋果在下落的過程時,地平面也會相應下降,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我的力氣再大一些,扔出去的蘋果速度更高了,那麼這枚蘋果就可能掙脫掉地球的引力,衝向天空中,這個速度就是逃逸速度。

每個星球的逃逸速度不同,具體因素和星球的質量有關,而月球的質量較小,因此逃逸速度也更小,只需要速度達到2.38km/s即可逃逸出月球。

阿波羅登月艙是怎麼達到逃逸速度的?

我帶你先了解一下,阿波羅飛船的結構:飛船艙,服務艙,指令艙,以及上升階段和下降段的登月艙組成。服務艙和指令艙並不會進入月球表面,而是停留在月球上方的軌道待命。而登月艙將會進入地球表面。

登月時,登月艙的下降段會保證飛船平穩著陸,登月成功後,宇航員會從登月艙中下來,到達月球表面。

返回地球時,登月艙的上半段的會發射燃料推進飛船上升。

而登月艙的下半部分被拋棄在月球表面,這樣可以減輕飛船的重量。

由於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因此登月艙在上升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空氣阻力,同等燃料下,飛船飛行的速度會比地球更快,很容易達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此時阿波羅飛船會繞著月球轉動,像是月球的衛星一樣。

而此時,在月球上方的軌道上,控制艙和服務艙已經在等著對方,登月艙會重新與服務艙以及指揮艙對接。

等待宇航員全部從登月艙進入服務艙後,他們會拋棄登月艙,只留下指揮艙和服務艙繼續返回地球軌道,此時的動力由服務艙提供。

到達地球軌道後,服務艙也完成了任務,之後會拋棄服務艙,由指揮艙返回地球表面。

指揮艙依靠著大氣層,以及降落傘減速,地面工作人員利用早已計算好的降落地點,隨時待命,在海上搜索降落的宇航員們。

此時整個登月計劃過程才算結束。

也就是說,一共有四段的飛船,最後只有控制艙載著宇航員成功返回地球,而其他的部分被孤零零地拋棄在宇宙中。

月球不用火箭發射即可返回,其他星球可以嗎?

月球載人航天的成功,讓很多人對火星載人航天充滿了希望,但其實,現階段我們還沒有能力把人平安運送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並返航。

原因很簡單,火星的質量比月球大多了,因此火星的逃逸速度比月球大很多,想要達到火星的逃逸速度,需要用火箭助推。

再者,火星上有大氣,雖然大氣只有地球的1/10,但已經產生了不少空氣阻力,不像月球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不僅如此,火星距離地球實在太遠,地月之間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都有5500萬公里。這就使得返航的飛船需要攜帶足夠多的燃料,而這無形中就增加了從地球起航時的載重。而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製造出足夠載重的火箭。

由於這三點的限制,所以目前,除了月球之外,我們還沒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到宇宙的其他星球,這也是限制我們探索宇宙的因素之一。


精彩視頻片斷餘小波


美國載人登月後人怎麼回來?這確實是個問題。

我們知道從地球發射火箭需要巨大的發射塔,這在地球上不是問題,然而人類登月的時候是不可能在月球表面建立火箭發射塔的,那麼美國載人登月的時候是登月的宇航員怎麼離開月球表面返回地球的呢?


上圖是當時美國登月的一幅照片,照片中似乎除了著陸器和月球車就沒有別的了,那麼回程的火箭在哪兒呢?其實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個著陸器上。



我們先來看看我國的嫦娥五號概念圖吧,嫦娥五號與之前嫦娥計劃發射的幾次探月飛船不同,它的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是要從月球上獲取土壤樣本返回地球的,所以它需要脫離月球表面,也就是說它的設計是需要實現返程的,不像之前的幾艘嫦娥飛船,只要送過去順利著陸就算成功了。既然都要考慮返程,那麼它的設計與載人登月必有相同之處。


看上圖你應該就明白了,在著陸器的上面有一個發射器,這個稱為上升器,設計中正是由它帶著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上升器攜帶了足夠脫離月球引力的火箭燃料,通過噴射推進離開月面。而正如上圖看到的,在上升器點火發射階段,著陸器就作為簡易的發射支架。



根據上圖,在美國載人登月計劃裡,當阿波羅飛船到達月球環繞軌道以後,著陸器帶著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然後著陸器平穩降落月面。圖一的美國登月圖片中,著陸器上面就是一個上升器。當宇航員完成登月任務以後,就進入上升器,上升器以著陸器作為發射支架,點火噴射後離開月面到達環繞軌道,並與軌道上的返回器重新對接,成功對接後宇航員進入返回艙,與軌道器分離後離開月球環繞軌道返回地球。



在半個世紀以前,那時航天火箭才發明十年左右,美國就能實現載人登月實在是不可思議,但科技就是這樣,總是被少數人推動著發展,那時的美國幸有馮·布勞恩,就像我國幸有錢學森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下一個推動科技發展的人會是誰呢?


星宇飄零2099


阿波羅任務一登月艙

我們來看一下,阿波羅的宇航員是怎麼從月球發射升空的!

阿波羅的登月艙!大家看起來像是一個整體,但它是分為兩個部分的。上升級和下降級,可以把他們分成兩個模塊去看,他們都單獨配備了發動機和燃料箱。在月球軌道與服務艙分離後,下降級(圖中下半段)這就是底座 發動機點火,穩定降落在月面上。結束任務後,上半段的上升級與下降級連接分離,發動機點火。

正如圖所示,可以把下降級當作是上升級的發射臺!


Space火星學長


簡單的科普,登月艙由上升級和下降級兩部分組成。下降級裝有在月面降落的逆噴射火箭、燃料以及進行月面工作的相關設備和材料。上升級就是乘員艙,還有上升推進火箭、燃料以及通信聯絡設備等。


降落時,下降級就是著陸架,上升時,下降級就是發射架。

下降時,登月艙的上升級和下降級合而為一,是一個整體,上升時,下降級包括原來所攜帶的物體就與上升級分離,永久的留在月球上,上升部分的重力明顯減小,並且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掙脫月球引力比掙脫地球引力容易的多,需要的推進劑自然也少的多。進入月球軌道後,與等待在月球軌道上的指令艙對接後,登月宇航員進入指令艙,登月返回艙就與指令艙分離,返回艙就成了月球的衛星。指令艙經經加速後,脫離月球軌道返回地球。



甜甜向上314159


美國登月返回地球,其實根本用不著火箭發射站,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km/s,這個速度無需火箭助推,即可完成。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說月球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逃逸出月球。

逃逸速度

我們知道,蘋果之所以會落到地球上,是因為引力作用。引力的方向,其實就是地球內部。如果一個物體想要擺脫地球的引力,那麼它需要額外的力來對抗引力。

比如:我扔一個蘋果,可能這個蘋果會扔到一定高度,然後又會因為引力降落了下來。

但是,如果我的力氣非常大,我扔出去的蘋果速度達到了一定的高速,那麼這個蘋果可能永遠不會落下來,這是因為地球是近似圓體,而蘋果在下落的過程時,地平面也會相應下降,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我的力氣再大一些,扔出去的蘋果速度更高了,那麼這枚蘋果就可能掙脫掉地球的引力,衝向天空中,這個速度就是逃逸速度。

每個星球的逃逸速度不同,具體因素和星球的質量有關,而月球的質量較小,因此逃逸速度也更小,只需要速度達到2.38km/s即可逃逸出月球。

阿波羅登月艙是怎麼達到逃逸速度的?

我帶你先了解一下,阿波羅飛船的結構:飛船艙,

服務艙,指令艙,以及上升階段和下降段的登月艙組成。服務艙和指令艙並不會進入月球表面,而是停留在月球上方的軌道待命。而登月艙將會進入地球表面。

登月時,登月艙的下降段會保證飛船平穩著陸,登月成功後,宇航員會從登月艙中下來,到達月球表面。

返回地球時,登月艙的上半段的會發射燃料推進飛船上升。

而登月艙的下半部分被拋棄在月球表面,這樣可以減輕飛船的重量。

由於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因此登月艙在上升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空氣阻力,同等燃料下,飛船飛行的速度會比地球更快,很容易達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此時阿波羅飛船會繞著月球轉動,像是月球的衛星一樣。

而此時,在月球上方的軌道上,控制艙和服務艙已經在等著對方,登月艙會重新與服務艙以及指揮艙對接。

等待宇航員全部從登月艙進入服務艙後,他們會拋棄登月艙,只留下指揮艙和服務艙繼續返回地球軌道,此時的動力由服務艙提供。

到達地球軌道後,服務艙也完成了任務,之後會拋棄服務艙,由指揮艙返回地球表面。

指揮艙依靠著大氣層,以及降落傘減速,地面工作人員利用早已計算好的降落地點,隨時待命,在海上搜索降落的宇航員們。

此時整個登月計劃過程才算結束。

也就是說,一共有四段的飛船,最後只有控制艙載著宇航員成功返回地球,而其他的部分被孤零零地拋棄在宇宙中。

月球不用火箭發射即可返回,其他星球可以嗎?

月球載人航天的成功,讓很多人對火星載人航天充滿了希望,但其實,現階段我們還沒有能力把人平安運送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並返航。

原因很簡單,火星的質量比月球大多了,因此火星的逃逸速度比月球大很多,想要達到火星的逃逸速度,需要用火箭助推。

再者,火星上有大氣,雖然大氣只有地球的1/10,但已經產生了不少空氣阻力,不像月球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不僅如此,火星距離地球實在太遠,地月之間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都有5500萬公里。這就使得返航的飛船需要攜帶足夠多的燃料,而這無形中就增加了從地球起航時的載重。而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製造出足夠載重的火箭。

由於這三點的限制,所以目前,除了月球之外,我們還沒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到宇宙的其他星球,這也是限制我們探索宇宙的因素之一。


鍾銘聊科學


有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只有1700km/s,無大氣,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可以憑藉阿波羅飛船自身(包括服務艙、指令艙、著陸艙,著陸艙又分為下降段和上升段)返回地球。

阿波羅飛船著陸艙分為下降段和上升段,在和指令艙、服務艙一起進入環月軌道後分離,由下降段減速。

離開時上升段與下降段分離,把下降段留在月球,上升段進入環月軌道後與指令艙、服務艙對接,宇航員進入指令艙,之後拋棄上升段,由指令艙、服務艙攜帶宇航員返回地球。



阿爾馬茲


在地球上的時候,火箭發射都需要在火箭發射站裡完成,但是美國人載人登月的時候,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他們是怎麼回來的,說實話這也確實讓人費解,尤其是有關傳聞說美國登月造假,就更加讓人質疑美國登月造假。其實美國登月這件事確實是真的,但是登月返回的時候並不需要發射站。

我們知道地球的質量相比於月球是比較大的,所以地球的引力也比月球大。在地球上,為了讓衛星能夠圍繞地球飛行,飛船的速度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再加上大氣的阻力作用,所以在地球上發射火箭沒有那麼輕鬆。但是月球上就不一樣了,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1.8km/s,而且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不存在大氣阻力這一項,月球上也就不需要建造火箭發射站。

當時美國的阿波羅號飛船登月的時候包括了三部分,分別是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那麼起登月作用的當然是登月艙了。登月艙由上升級和下降級組成,下降級的作用也就跟它名字一樣,主要是下降的時候起作用。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當宇航員完成登月任務後,可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匯合。因為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所以上升級還是比較容易到達指令艙所在軌道,當宇航員到達指令艙後,由指令艙搭載宇航員返回地球。


科學日記


航天發射塔是發射場的核心建築,高達上百米,重數千噸,平時都是在關閉狀態,等到發射倒計時開始後,逐漸打開,最終完全開放的發射塔架中火箭點火徐徐升起,逐漸飛離發射臺!但這肯定是大家對中國航天發射的大致印象,而事實上技術和習慣上的不同,火箭組裝和發射模式有如下幾種:

俄羅斯:水平組裝,再水平移動到發射工位垂直髮射

美國:垂直組裝,垂直移動到發射工位垂直髮射

中國:早期是組裝維護髮射一體,現與美國靠攏,垂直組裝-移動-垂直工位發射!

三者中俄羅斯的發射最具特色,水平組裝對組裝大樓要求比較低,但在發射前的起豎過程需要一個強大的液壓起豎塔臺,這對工程機械能力是一個考驗,因此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塔可以做到非常簡單,而且在發射時候非常有格調,四周傾倒散開,就如一朵蓮花,質子火箭尾部噴射出超音速火焰,推動火箭起飛!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只有1700km/s,無大氣,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可以憑藉阿波羅飛船自身(包括服務艙、指令艙、著陸艙,著陸艙又分為下降段和上升段)返回地球。

阿波羅飛船著陸艙分為下降段和上升段,在和指令艙、服務艙一起進入環月軌道後分離,由下降段減速。

離開時上升段與下降段分離,把下降段留在月球,上升段進入環月軌道後與指令艙、服務艙對接,宇航員進入指令艙,之後拋棄上升段,由指令艙、服務艙攜帶宇航員返回地球。

載人登月的返回技術關鍵在於“鷹”號登月艙,它的艙體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面部分叫上升級,下面部分叫下降級。

這個登月艙在地球重力下為14.7噸,寬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下降級主要用於登月艙脫離軌道艙下降時起作用,由著陸發動機、4個儀器艙、4條著陸腿組成。

上升級是登月艙的主體,能容納2名宇航員,下降時和返回時,宇航員都在這個艙內。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控制系統組成,有導航、控制、通訊、生命維持保障、電源等設施。

事實上為了節省空間降低重量,裡面連宇航員的座位也沒有設置,因此所謂“座”艙,實際上只是“站”艙,兩位宇航員在登月和返回時都是站立在裡面的。

宇航員在月球完成任務後,就將採集的月球樣本搬進上升級艙內,進入艙內,啟動發動級升空。

這時,上升級就與下降級分離了,而下降級成為上升級的發射架。這在當時是一項關鍵技術,尤其是整體斷開上下級各種連線,稍有差池就會艙毀人亡。

當時美國的阿波羅號飛船登月的時候包括了三部分,分別是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那麼起登月作用的當然是登月艙了。登月艙由上升級和下降級組成,下降級的作用也就跟它名字一樣,主要是下降的時候起作用。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當宇航員完成登月任務後,可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匯合。

因為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所以上升級還是比較容易到達指令艙所在軌道,當宇航員到達指令艙後,由指令艙搭載宇航員返回地球。

阿波羅計劃中的登月艙可以看成一個兩級的火箭,進行登月的軟著陸前,第一級的火箭發動機點火,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再選擇地方著陸,登月艙與阿波羅飛船回合前,第二級火箭會以第一級的火箭來做發射平臺,第二級點火前會把絕熱層炸掉,幾乎同時第二級就會點火併起飛。

由於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月球的逃逸速度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 既:7.9除於6約等於1.3公里每秒 )這樣低的逃逸速度,登月艙的第二級火箭可以輕易達到,並與處於低軌道飛行的阿波羅飛船對接,把宇航員和收集到的岩石原本或有用的東西轉移到阿波羅飛船上,完成轉移後登月艙會與飛船分離,最後會墜落到月球表面,並完成月震的測試。阿波羅飛船會依靠剩下的燃料進行變軌和利用引力回到地球。

飛船飛到環月軌道後,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叫返回艙,一直繞月轉,一部分叫登月艙則減速,直到被月球引力拉到月球表面,登月艙本身有發動機,有燃料,下面有支架,降落時,向下噴氣,以緩慢軟著陸。返回時,在月球表面點火,上升,與繞月返回艙對接,人進入返回艙,返回艙再加推力,進入地球軌道,最後打開傘,落到地球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