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63式自动步枪,为何仅仅装备了9年就退出了现役?

假如时光倒流_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63式自动步枪可以说是我国轻武器失败的典型作品。

搞笑的是,今天还有人说它是一款好枪。

63式自动步枪的失败在于设计观念的落后以及制造工艺的低劣。

首先,我们说说设计观念的落后。

在五六十年代,当时全国都在讲人民战争。

基于人民战争的理念,希望生产出一款增强版的56式半自动步枪。

所谓人民战争,也就是军事素质很低的武装民众,进行广泛的游击战。

这种作战中,强调枪械必须节省子弹(因为民兵子弹有限),必须容易使用,必须能够近战拼刺(中远距离射击,民兵绝对不是正规军对手)。

而当时的56式冲锋枪不符合要求,它很费子弹,单发射击精度较差,连发更是难于控制,不适合游击战使用。

相反,56式半自动比较合适,但它不能连发射击,也不符合民兵作战多是近战甚至城镇战的需要。

所以,必须在56式半自动上进行改造,吸收56式冲锋枪的优势。

然而,这种类似于美式M14的设计理念,本身就是落后的,甚至荒谬的。

这决定了63式自动步枪先天不足。

63式自动步枪的一母兄弟56半曾经参加了中越战争,它也难以胜任。

在越南的环境,双方中远距离全部依靠各种重型武器对射,包括轻重机枪甚至高射机枪,各种迫击炮,榴弹发射器,火箭筒,无坐力炮等等。

步兵的枪械缴获肯定在400米内,绝大部分都在一二百米内,甚至几十米。

这种作战场景,63式自动步枪的远距离精度高的优势,毫无意义;而近距离扫射,63式自动步枪的枪身跳动太大,精度更差。其实63式自动步枪只是一种单发或者短连发射击的步枪,全自动射击只是形式上存在的性能;至于枪长便于拼刺,更是毫无作用。在整个中越战争中,双方用刀刺刀的战例(包括班一级交火)累加不超过10个。

事实上,在大量的自动步枪面前,不会有人傻到去拼刺刀。

所以,63式自动步枪设计理念已经过时,被淘汰是必然。

第二,加工技术的落后。

这就不多说,总之文革时期不但加工审核形同虚设,甚至为了扩大产量做出很多简化流程,根本不考虑是否影响枪的性能。

据统计未经考核而上马的修改竟然就有一百多处。

结果就是,63式自动步枪性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护木易劈裂,精度下降严重,频繁出现卡壳现象,而且性能非常不稳定。

有战士反映:“昨天刚射校好的枪,今天就打不上靶了”。

更夸张的是,还频繁出现炸膛甚至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喷火星等重大质量事故。

同时,战士反应该枪人机功效很差,全枪宽度太大,远不如56半。

所以,在1976年63式自动步枪被撤装,到1978年全部撤装。


萨沙


63式自动步枪,简称63式,使中国基于56式半自动步枪而设计的一款自动步枪,该步枪使用的是7.62×39毫米的苏联中间威力步枪弹,和56半子弹通用。但和56半的枪机倾斜式闭锁偏转操作系统不同的是,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更像是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都是用了回转式枪机闭锁方式。

解放军士兵背上背负的63式自动步枪

63式于1963年正式设计定型,并于60世纪后期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列装部队,但时隔不到10年之后的1978年就正式完成撤装。和服役到上世纪末甚至在本世纪初仍大规模在民兵和后备役部队装备的56半不同,63式来得快,去得更快,这就与63式的性能有关了。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为了研发一款能够替代56半的自动步枪,设计出了将56半、56冲等枪的优点糅合在一起的所谓“步冲二合一”的63式研究思路。但是和突击步枪不同,63式更加强调连发射击和精度,更加完整地保留了一些半自动步枪的特性。

在60年代末,越南战场上的美军曾经接触过很多越南游击队使用的中国援助的63式,最初美国人曾经认为这款枪是“可以连发的SKS,或者56半”,但在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上述任何一款枪。

63式由于被大规模出口给阿尔巴尼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63式开始出现在美国的民用枪支市场上销售。但美国法律规定自动射击枪械受到严格管制,所以在北美的63式绝大部分的快慢机都被焊丝,使得其只能使用半自动射击模式。

图片:罕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使用63式自动步枪。

63式其实工作时较为稳定,安装有完全重新设计的导气系统,在正常设计条件下,枪支所配备的小气孔能够保证自动机运动平稳,即使在恶劣设计环境下,63式的大气孔照常能够维持设计动作的可靠性。63式专用的弹夹是20发制,实战中被证实偏小。

除此之外,63式存在各种问题,当时配备的部队甚至传出“还我56半”的呼声,表示对63式的不满。具体地,63式不适合近战和突击作战,因为其较长的轴线,使得63更像是旧时代的长距离射击的手动步枪。

63式作为一款设计于60年代的自动步枪,却缺乏现代步枪该有的轻便型、通用性和多功能性,过于笨重,长度也过长。后来兵器工业部曾经有对63式的改进,但是由于值得改进的余地极其有限,且拥有其他可替代选择,最后63式被军方定性为“不可靠”。这就是为何在63式广泛列装后第9年,老旧的56半重新取代了先进的63式的位子的原因。


科罗廖夫


1959年,国内开始研发第一把自动步枪,1963年设计定型,被命名为1963年式7.62毫米自动步枪,1969年投入大量生产并装备陆军野战部队。

63式自动步枪,从1959年开始研发,至1978年停产,从部队彻底撤装,前后将近20年时间,服役不足10年时间,共生产了数百万支,走过了一条由盛到衰的道路。

本身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取代56式冲锋枪(实际上连发精度很差的自动步枪),以及火力明显偏弱仅10发弹仓供弹的56式半自动步枪,但最终结果却是停产、撤装,部队又重新装备了原来撤装的56式半自动步枪,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但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撤装的主要原因,还是63式自动步枪的质量问题,部队反映刚校正好的枪,却打不上靶,射击精度还没有撤装的56式半自动步枪那么高,据称当时有9个军区打报告要求换枪。

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发生射击时向后冒火星现象,有的火星可以喷射到射手的脸上伤害眼睛,严重威胁射手的安全,战士们意见比较大。

63式全枪过长,已并不符合战术要求,特别是车载步兵越来越多的前提下,步兵需要枪身短且火力猛、精度高的自动步枪,适合近战、山地战、丛林战或城市街道的突击作战。

但全枪却保留了老式步枪的特性,突出其远距离射程,拼刺刀作用,忽视了短小轻便的要求,20发弹匣供弹,火力也明显不足,全枪长且笨重,降低了自动步枪的突击作战效能。

国平军史总结,当年63式自动步枪研发时,受军界元老们刺刀见红、步冲合一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全枪刺刀打开时,竟然有1.342米长,即使刺刀折叠时,也有 1.032米长,所以其整体设计水平,尚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水平。

此外,关于撤装除了质量问题以外,明显受到受军界元老的影响,因为军方高层说装备了63式自动步枪,士兵们都爱打全自动了,太浪费子弹了,咱们国家还是以厉行节约、艰苦朴素为主。

这究注定了63式自动步枪,是一款昙花一现的军品,不过此枪在国外,却大受欢迎,原因此枪是国内研制,不象56半和56冲,都是仿国外产品的版本。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国平军史


63式自动步枪可以用“先天不足、后期失调”来形容,从1959年研制到1963年定型生产,这款自动步枪生产了数百万支,可以说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大的枪械,但同时也是到1978年停产后军队又开始换装回原来的56式半自动步枪,转了一个大圈,这其中更多的是无奈!!!!!!


63式自动步枪之所以在装备了较短的时间后就被撤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设计理念落后;二是63式出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品质量极差,下面冰雹就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做以说明。

第一、设计理念落后、先天不足。

1、63式设计之初就停留在二战的战争模式下,认为大规模战争还会发生,保留了全部的步枪特征,即远距离射击和拼刺刀的功能,刺刀成为了不可拆卸的折叠式武器。

2、新的战场形态将以遭遇战为主,近战、山地、丛林、城市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向,这就需要更加突出单兵枪械的轻便、单连发精度高、火力猛、必要时候可以上刺刀的特性,但是63式却笨重、过长、精度低、火力弱,步兵乘车、战壕、丛林等情况下使用极不方便。

这两点是装备较短时间后撤装的先天原因。

第二、后期失调、质量极差。

1、从69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63式由万人军工企业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开始生产,要求年产数十万支的数量成为了只追求任务的生产,而质量第一的要求则远远抛开。

2、为了提高效率、节约工时,打着“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大搞技术革命“不顾后果的修改原设计定型方案,比如由整体锻件机匣改为冲铆组合的机匣后,造成刚度削弱、尺寸、位置精度大打折扣、削弱了节套上闭锁支撑面的强度,射击时向后冒火星,直接危害射手……等等问题。

先天不足和后天问题的出现造成了63式步枪的整体性能极差,到了部队后反映强烈,主要是射击精度极差,无法与原56式相比,刚刚校好的枪,再打就上不了靶子,而且木托断裂、氧化层脱落情况严重,部队要求重新换回56式半自动的呼声高涨,这是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结束63式的原因。



最终转了一大圈后,56式重新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直到81式的出现!!!!!!


冰雹蓝天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自主研制的一款自动步枪。

于1959年开始项目启动,1963年定型生产,并试装部队。在1968年,63式自动步枪正式通过试装,开始大批量的装备部队何生产。

截至1978年停产,这款自动步枪产量超过百万支,应该是我国武器历史中产量最高的一款步枪了。

然而,巨大的产量,并不能证明其是一款优秀的步枪。

事实上,这是一款失败品!

“1971年6月前共生产46.9万支,其中援外10万支,装备部队32万支。因精度差,互换性差,射击喷火等严重质量问题,部队不愿使用,要求更换。”

这是1972年总装部关于63式自动步枪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报告,此时距离大规模换装仅仅3年多的时间。

1976年63式自动步枪被撤装,1978年全部撤装。显然,63式自动步枪并没有经受住考验!

究其原因,出在制造工艺上。

之前,之所以能够通过试装,得到大规模换装的允许,那是因为其产量不大,在生产质量上还是比较过关的。试装时期每年也就几百支的量,这基本是属于那种“精雕细琢”的“实验室产品”,当然旧比较过关了。


但1968年大规模换装开始以后,其产量猛增,1970年开始,工厂被设下年产60万支的目标,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工厂的实际产能。要知道前一年他们只产了6000支,那时候已经开放生产了。

为了保证数量,工厂不得不牺牲质量来保证效率。

工厂应急采取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把铸锻机匣改成冲铆机匣,枪管与机匣连接由M25x1.5毫米的螺纹连接改为直径18毫米圆柱孔的压配合连接,其它工艺也都有简化,全枪一共180余项未经考核过关的修改。

换而言之,当时出来的产品,那都是不合格的次品,甚至于都不能叫做63式自动步枪。如此一来,装备到部队之后,出问题也是在意料之中了。

最终,这款步枪被放弃,咱们又用回了曾经的56式,真是一对儿难兄难弟。

当然,有人会说了,为什么不降低产量,提高质量?

因为63式自动步枪在设计理念也不尽人意,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是一款“失败品”!

63式自动步枪还停留在二战时期,讲究远距离射击和拼刺刀。所以63式步枪有两个特点,远距离的精度还算可以,然后枪身长,便于白刃战。

但弱点也就出来了,笨重,火力差。过长的枪身导致近距离的连射过程中,枪身强烈抖动,无法保持精度。

这还能叫做“自动步枪”吗?

这种步枪只适合打游击,因为其有着较高的点射精度,火力持续性也还行。这也是为什么,其能够出口到国外,并受到一些武状组织的青睐。


白话历史君


因为这枪是准备全民备战,最好远射的射程能对的过AK。造价比AK更便宜,能拼刺刀,能当狙击枪,不是很浪费子弹。能通用敌人规格的子弹。


zzsos


63式步枪失败就是因为正处在文革中,样枪是没问题批量生产时偷工减料。文革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比例相当高。也不是光63式步枪这一款。10年的工业水准,呈现倒退趋势。高山下的花环里边特别声明了,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用的八二炮炮弹都是臭蛋。1974年产的不合格。工业生产的不合格,最后让设计来背锅。当然63式步枪设计上确实落后,还在考虑拼刺刀这项确实没必要了。其余方面63式步枪其实倒是没问题。特别是出口型,质量还是相当可以的。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63式步枪。后来很多到了科索沃,科索沃叛军使用效果还是可以的。


海中岩haha


据我了解,63式自动步枪,设计初衷是想在武器性能和威力等方面,超过56式半自动步枪的性能,但是,63式自动步枪是在“文革”中大量生产的,在生产流程等方面为了简化生产流程,采用冲压等工艺,从而使机匣等处应力集中(从材料力学而言)。当63式自动步枪装备部队使用一段时间后,枪械在射击时,枪的机匣等处产生裂纹,射击精度也不如56式半自动步枪,部队对该枪的质量反映十分强烈,只好又将退役的56式半自动步枪,紧急替换63式自动步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