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老師變身“up主”“網紅”“剪輯師”

瀋陽“雲開學”一週,教師們感觸頗深,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被打破,雲辦公、開直播、新設備調試、音視頻剪輯、格式轉換,新技能一一被破解,教師們也變身成為“網紅”“up主”“剪輯師”“軟件小能手”……

在家辦公“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備課、設計教學、講課是傳統學校教師們的本職工作,但受疫情影響,中小學校開學被延遲,為了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教師們不得不迅速get一個個新技能,重新思考和設計教學方案。

騰訊會議、釘釘、人人通、錄屏軟件、音視頻製作軟件、格式轉換軟件等等,近來,瀋陽市瀋河區文化路第二小學德育工作負責人于慧的手機、電腦裡多了許多新軟件,而且要逐一摸索運用這些軟件的功能,以方便“線上工作”的開展。

于慧介紹,其實不光她一個人是這樣,瀋陽大多數中小學教師幾乎都是如此。

從接到“停課不停學”的通知要求後,全校上下就行動起來,作為學校中層幹部的于慧更是要求自己儘快掌握“雲開學”後所必需的線上技能,因為每個中層幹部負責一個年級,指導老師們運用軟件工具做好線上輔導和內容製作。

此外,于慧還要思考如何運用新技術開展好線上德育工作,畢竟以往的校園德育工作都是跟學生面對面的,轉為線上後,如何設計才能深入人心,一切都要轉換思路重新摸索。

這段時間,于慧手機裡七八個微信工作群也是異常忙碌,很多工作需要部署、溝通、交流。“開學這段時間忙得團團轉,真恨不得自己變成哪吒,有三頭六臂,是孫悟空,可以七十二變。不過現在好多了,開學一週,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一解決,一切都步入正軌。”

班主任線上直播課當晚失眠了

對於班主任張萌萌來說,這段時間自己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過程中也有了不小的成長。

尤其是臨近“線上開學”那段時間。收看“瀋陽雲課”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但調試設備、檢索頻道等步驟都是全新的,一些家長弄不明白,班主任就得一一指導、解答。

而加緊設計好“線上輔導”內容也是全新而緊迫的一項任務。按照以往慣例,教師要在開學前就準備好開學前兩週的課程,但“雲開學”的方案定下來後,準備好的一切都要推翻了重來,因為3月2日開始,老師要做的不是講新課,而是指導學生預習性學習,課堂環境也從教室變為網絡平臺,而且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每節課時間壓縮到了20分鐘。

如何防止學生“你上你的課,我溜我的號”,如何運用網絡新技術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和內容,如何在短短20分鐘內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等等,這些都要細心去考慮。

“以前我可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成了‘網絡主播’。壓力真的不小,上課時不僅有學生們看著,還有學生的一大家子人看著,也許一個不留神,自己的課就被吐槽到網絡上了呢。”張萌萌笑著說。

記得第一天的線上輔導課下來,她因為一直保持微笑,整個臉都有點僵,心想“網紅也不好當啊!”在電腦前坐了好一會兒,腦子裡一直閃回著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當天晚上還失眠了,一直在想哪些環節還能改善,做得更好一些。

教學生做vlog激發榜樣力量

其實作為年輕一代教育工作者,張萌萌是比較善於在教育工作中運用新媒體的。

她自己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跟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讓學生們有一個專屬的展示平臺。在防控疫情的特殊環境下,這個微信號也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與在校學習相比,在家線上學習期間學生們很容易放縱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榜樣的力量。”想到這一點,張萌萌決定在家長的配合下製作一期微信內容,就叫“宅家一日vlog”,選取班級中宅家生活安排比較好的學生錄製視頻,給其他同學樹立榜樣。

錄視頻、配字幕、後期合成、圖文編輯、設計、排版等環節都精心安排設計。張萌萌從視頻網站上的up主那裡取經,再教家長如何配合自己提供內容,再親自上手編輯,最後完美呈現了這期vlog內容,並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讚許。

家長們說:“一直為孩子在家混亂的作息安排鬧心,有了這個vlog真好,孩子自己就知道向小榜樣學習了。”

孩子天天網上學習,視力保護問題也讓家長們擔憂。對此,張萌萌老師也發揮小榜樣的力量,鼓勵家長們把自己孩子做眼保健操和運動的視頻發到群裡,彼此激勵。

製作“微課”忙到凌晨兩三點

很多人都不知道,老師們在家辦公其實一點不比去學校上班輕鬆。

班主任準備20分鐘的線上輔導課所付出的精力,跟以前準備一個星期的公開課差不多。而大隊輔導員老師為了讓線上“小微德育”課真正達到教育效果,也是在大量收集師生和家長意見基礎上幾易其稿,還熬夜製作編輯音視頻。

為了讓學生們宅在家裡也能每天收穫滿滿,文化路二校發起了“新長征再出發——曬曬我的健康宅生活”微行動。

大隊輔導員馬嵐老師以自己最近製作的一期“微行動之《每週一問》讀書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為例介紹,從選題敲定、徵集意見、稿件撰寫和修改,到內容錄製和編輯,整個過程凝聚了校長、主任、班主任、家長、學生等許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特殊時期沒法與學生面對面的情況下,我們設計的教育內容更要多用心去思考,這樣才能讓最終呈現出來的內容深入人心,讓學生和家長都有所收穫。”

馬嵐老師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她不辭辛苦地反覆揣摩內容,並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對於音頻錄製、剪輯、格式轉化、後期合成製作等新技術,她也克服困難,努力研究嘗試,力爭最後能呈現出最佳的效果。正式提交內容的前一晚,她一直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在學校和老師們看來,“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們要竭盡所能幫助學生們養成自主學習和自律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起共同成長進步的親子關係。

老師們說:“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但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也是我們為抗擊疫情所作的貢獻。苦點累點都值得。”

遼瀋晚報記者徐月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