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有說過一句名言: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之間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其實拆解彼得林奇的話並結合股市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上市公司的股價都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與業績無關的概念炒作階段,這個階段不看業績,關鍵看公司在產業鏈上的地位;第二個階段則是業績兌現階段,到了第二個階段如果沒有業績支撐,那麼股價很難有好的表現。

國內科技估的走勢,符合這樣的規律嗎?

一、覆盤歷史,發現真相

過去十年,成長風格較為明顯的有4次。分別為2009年6月-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013年9月、2014年12月-2015年6月、和2019年7月至今。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在這四段走勢裡,具有的共同特徵是成長風格指數漲幅達到30%以上且具有延續性,並且相關風格的機構有明顯的持續加倉。這四次行業的基本面和機構倉位有何變化?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2013年月本次較為接近。科技成長的驅動因素一是行業景氣度的提升,二是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寬鬆。本輪行情裡,科技成長股的估值抬升並不大,結合2019年業績快報,創業板業績快報全年增速72.55%,剔除溫氏樂視65.08%,總盈利水平在700億左右,是有業績增速作為支撐的,並不存在泡沫。當然,這是整體平均估值,不代表個別上市公司的估值。

二、 盈利消化高估值

從創業板指的角度來看,優質科技成長股PE估值處於中高位,但並未出現明顯的估值泡沫化現象,2019年創業板指漲幅位43.79%,全年業績增速65.08%(剔除溫氏樂視),盈利在消化偏高的估值。2020年創業板指歸母淨利潤增速預計將在25%左右,對應2020年動態PE估值將在35-40倍左右。

短期而言,基本面驅動是科技成長的重要邏輯,通過業績消化高估值,其實簡單理解就是業績兌現。當前具有業績兌現能力以及未來具有業績兌現潛力的科技公司,完全不存在高估的說法。

三、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在於新基建。新基建代表經濟轉型升級方向,市場潛力巨大,有助於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並具有投資拉動效應。

5G商用不斷推進,將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今年5G進入大規模建設期,行業相關公司將會受益,業績也將迎來高增長階段。

雲計算市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信通院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2700億美元。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建設連接工業全要素,目前聯網框架、標準研究進入加速階段,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工業互聯網步入制度紅利期。

四、"高質量發展"定調未來

從201年至今,科技行業已逐步逆勢成為我國GDP增長的第二大動力。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在新舊動能的轉化下,科技行業僅次於工業成為拉動 GDP 增長的第二大動力,2019年1-9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速度在13%或以上,遠高於第三產業投資增長速度為7.2%,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根據根據楊淼、雷家驌(2019)年的研究,我國科技創新景氣波動領先經濟景氣波動大約3 年,科技創新經濟週期的最近一次波峰出現在2017/2018年那麼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有可能使得成長行業業績最早在2020年得以釋放。

以史為鑑,科技成長股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總結:

目前科技股已經渡過了第一階段的概念炒作,接下來將進入兌現階段,這個階段有業績支撐的科技公司,成長潛力依然很大。結合大方向上行業驅動,"科技主線"並未發生變化,優質科技企業依然是資金的主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