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語在中國」四川省世界語協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世界語在中國的黃金時期,1979年秋天,在北京召開的第二次全國世界語座談會,奠定了我國世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981年12月,楚圖南、胡愈之、巴金、謝冰心、白壽彝、葉聖陶、夏衍等知名人士發起的中國世界語之友會成立,13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入這個贊助世界語的組織,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各省、市、自治區除貴州和西藏外都相繼成立了世界語協會,包括大部分省的省會和主要中心城市在內的140多個城市也建立了世界語組織,全國性的科技、醫學、鐵路、教師、集郵、圍棋等專業性的世界語組織也陸續出現。

這些組織成立後,積極開展世界語的宣傳、推廣工作,他們或者辦刊辦報,舉辦世界語班和開展函授教學,或者舉辦世界語學術研討會、世界語展覽、世界語夏令周,在全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種形勢在中國世界語運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但沒幾年,世界語者的人數迅速回落。據悉,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註冊會員僅有一千多人。北京世界語協會活躍的會員只有幾十人,大多數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接觸世界語的老人兒。

感受了備受關注的開創時期,經歷了全國世界語學習的火熱浪潮,四川省世協秉承“實事求是,寧缺毋濫,淡功利,靜心研”的辦會原則,由四川省省委黨校寧守仁教授等專家嘔心歷血先後擔任多屆會長,孜孜不倦的在不溫不火的年代將協會延續下來,使四川省世界語協會成為四川唯一連續合法年檢且成立時間最長的資深省級語言類行業協會。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歷史遺留問題顯現”、“協會主管單位變動”、 “新領導層情況頻生”等眾多困難急需解決的非常時期,受老會長、各位理事和全體會員選舉重託,由現任四川省世協常務副會長Reĝina組建新一屆領導層,全面開展工作。

“一紙社團證書,一枚舊式公章,一堆外語書籍”承載著一切歷史的過往,沒有經費,沒有資助,沒有更多人力......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四川省世協新一屆領導層緊隨時代脈搏,大刀闊斧改革創新,先後改章建制,率先成為依法治會、建立健全各項內部制度的規範協會。

在傳承世界語研究的基礎上,深挖其內涵,充分發揮世界語在世界語言的學術價值和特殊性優勢,延伸到多語種多領域,成為全國首個突破單一世界語研究的綜合性語言複合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用並重的創新協會。

續承遍佈全省的各級會員外,以吸收各界優秀人才為著力點,以道德品行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首選,以“大眾參與、形式多樣、不限地域、廣泛交流”等創新形式,充分發揮互聯互通以新科技、新媒體等為載體嚴選會員、舉辦各種協會活動,組織成員開展交流討論世界語和世界語言,融合融入多領域實踐,力爭成為從幼兒啟蒙、中青建觀、成才勵志等各階段未來棟樑培養智超,涉及面最廣泛、成立歷史最古老、新生力量最多的“年輕協會“。

近年來,四川省世界語協會一直保持著勇開拓、敢創新、求實效的態勢,積極探索發展世界語的新路,先後聯合各級圖書館主辦的世界語基礎知識分享會、外語中的敬語用法研討會等取得圓滿成功,投身公益活動讓四川省世界語協會收穫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四川省世界語協會的策劃和組織下,先後舉辦了國際語言現狀調研實踐行、成都世界語者走進澳大利亞、新西蘭之旅、柴門霍夫年慶祝茶話會等一系列在國際國內有聲勢、有影響的活動,為推動四川經濟、文化高質量發展,打開對外交流合作的大門,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協會的積極引導下,四川也湧現出一批以語言商貿為特色文化的企業,不僅抵抗住了金融危機的衝擊,還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實踐,成為四川省世界語協會經貿活動的典範。

「世界語在中國」四川省世界語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