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有人说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面对疫情、灾难、事故

他/她们挺身而出成为“逆行者”


从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到2019年的凉山火灾

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

到2003年的SARS

......

无数在生死线上与死神赛跑的一线抗疫人员

让我们看见了太多烁烁放光的非凡时刻

他们就像一盏盏微弱的萤火般闪烁

最终聚成了照亮黑暗的火种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即便是医疗科技、社会秩序

没那么先进的古代社会

也有一群在危难时刻

愿意“挺身而出的凡人”


他/她们胸怀天下,救济苍生,祛灾除疾

心怀感恩的闽南人

将他/她们奉为——神明

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记住他/她们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电影《蕃薯浇米》中人与神明共处


如明代《五杂俎》所说,“闽俗最恨者,瘟疫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一切医药,付之不闻”;明嘉靖《清流县志》亦云,“正月上元,十三、四、五日,各家门首悬灯,各里造纸船以送瘟鬼”;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载,“里社禳灾,先日延道设醮,至期以纸为大舟及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备”。……


五代以前

福建处于移民输入的欠发展阶段

当时北人南来

对这片新土最担心的便是“瘴疠”


于是人们对生存的期望

便是除病祛瘟

如保生大帝在两宋时期的扩张

是瘟疫问题在医术方面的体现

而对于医术匮乏的地区

则以送瘟仪式以代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纪录片《清水祖师》中祛瘟药方画面


1

今天就与大家一同细数

自古闽南人心中的守护神

保生大帝——施医赠药的民间大夫

宋朝时期,泉州疫病流行,名医吴夲(吴夲,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出生于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带着门徒在花桥亭义诊赠药,救人无数,赢得民众的爱戴。吴夲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泉州民众在其生前行医赠药的医所——花桥,建庙祀奉,尊为医神。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漳州白礁慈济宫

而在泉州,除了中山路的“花桥慈济宫”、青龙巷的“青龙宫”等宫庙外,位于新门街甲第巷有一处“欧阳詹遗址”,虽欧阳詹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故居范围内,修建起了“泉郡甲第宫”,现也成了祀奉保生大帝的庙宇。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花桥慈济宫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甲第宫


2

富美宫池王爷——舍身取义,救民免遭瘟疫

鲤城区南门水巷末端的“富美宫”所奉祀的正神共24位,他们多是各个朝代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做过伟大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生前或为忠臣清官,或为英烈义士,或为一代名医,深受民间敬仰。

在富美宫附祀的王爷中,有位池王爷(池梦彪),但民间传说称他是为救民免遭瘟疫,骗食了“瘟神”所带之瘟药而牺牲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其供奉。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泉郡富美宫

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主要是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特别是瘟疫的肆虐,人们为抗御灾祸、摆脱恶境,以求生存,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供奉保护神、岁时典祭、企求神灵保境安民。

在沿江沿海地带所设的小祠则多奉祀“王爷”,认为王爷有赏善罚恶,司瘟驱疫,降灾赐福的职能。在传统道教体系中,五瘟神的名讳是有记载可循的,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故又称“张、刘、赵、钟、史”五府王爷。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泉郡富美宫送王船

每逢灾患之年,人们便会以“送王船”和“放生公羊”等仪式,祈祷去除邪祟。如在端午时,借龙舟的滑行将瘟疫送离居住区,也就是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舟”;或让王船顺水流而去或一把火把象征装有“瘟疫使者”的纸船烧掉。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祥芝池王爷宫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端午蚶江送王船


3

关帝爷——关羽,见义勇为的热血青年

关帝爷,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关羽,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关羽一生“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关公受世人崇拜凡是命禄科举、祛灾除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通畅财源、决断疑难等等,无不祈求关帝爷。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主祀关羽,每年“关帝生”,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纷至沓来!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通淮门内的关帝庙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传言,通淮关岳庙的关帝爷能驱除瘟神。旧社会至建国前,泉州遇到大灾疫,人们无法抵御,都要请出通淮关岳庙的大帝出巡。出巡时,街道两旁民众拿大扫帚清扫邪秽。神像一到,下跪叩头祈求。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4

临水夫人陈靖姑——舍身取义,一心为民

临水夫人,泉州俗称“奇仕妈”。在民间是地位仅此于妈祖的女性神明。本名陈靖姑,相传是今古田临水乡人。民间传说她自幼聪颖、有善心,长大后嫁给同村刘姓青年,婚后不久即怀孕,但当时福建久旱无雨,她为了祈雨而去世,死前发愿,若死后得道,愿尽力救助妇孺。

村人感念她祈雨的功德,自发为她修造宫庙,她也多次显灵救助妇孺,成为在福建受到广泛尊奉的妇女之神。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鲤城区西街台魁巷奇仕妈宫,该宫坐西向东,三开间,一为正殿,所祀主神为陈靖姑临水夫人。人们供奉临水夫人祈求护佑产妇以及囝仔健康成长。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5

清水祖师——面黑心善,施医济药普救贫病

清水祖师,俗名陈荣祖,原是宋代一名僧人,家住泉州永春县小姑乡人,法号麻章上人。麻章上人在泉州安溪修行十八年,他集资建立诊所,为百姓治病。药到病除,却从不收药费,也不收诊疗费。行医救世、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赞,泉州、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在他去世后,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屡次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广慧善利慈济大师”封号。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麻章上人在泉州安溪修行十八年,行医救世、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赞,泉州、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在他去世后,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屡次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广慧善利慈济大师”封号。


自古以来,瘴、瘟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这些神明的形象

都源自凡人、源自世俗英雄

我们身边何尝没有这样的“神”呢?


无论在什么时代

总有一群善良的人极尽所能

明知微末,却依旧逆向而行

守护着一方百姓平安

守护着社会和整个国家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守护神”


他/她们的舍己为人的品德

也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扬


此时此刻

真诚地对所有一线工作者说一句:

谢谢你们的守护

也请保护好自己

❤️

古代面对疫病,泉州民间有这些挺身而出的“守护神”们

疫情尚未结束,不可轻怠!


(来源:泉州府、古城新门、圭海四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