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城市格局從“單極”變“多核”

生態智慧未來城開建,寧杭合作試驗區取得新突破


3月12日上午,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開工儀式在寧杭高鐵溧水站廣場前舉行,當地將依託高鐵站打造站城一體的4.0版火車站,兼具商業、文化、展覽、休閒等多種功能。作為寧杭合作試驗區的核心板塊,該項目的開工,意味著寧杭合作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同時標誌著溧水城市格局從“單極”正式邁向“多核”。

院士領銜設計,緊緊擁抱寧杭生態經濟帶

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位於溧水區東北部,依託寧杭高鐵溧水站,規劃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西起琴音大道,東至東屏湖,北至G4221滬武高速公路,南至中山湖、東廬山, 交通位置便捷,生態環境優美。其中,核心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以生態化、一體化、智慧化的建設理念,主攻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總部經濟等高端產業,打造創新創業先導區、秦淮文化彰顯區、生態健康示範區。據悉,《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城市設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段進院士領銜,多家國內頂尖設計單位聯合編制。

規劃團隊成員、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長季松介紹,該項目借鑑最新國內外城市實踐,圍繞創智核(高鐵站前區),佈局基於500米綠色步行尺度的可生長的創智社區,構築“1個創智核+4個創智社區+1個宜居社區,4條主要城市發展與景觀軸線”的空間總體結構。其中,規劃建設一條雲軌,連接S7、S9,由石湫經洪藍、溧水延伸至白馬,串聯高鐵站、地鐵站,讓高鐵公交化,縮短溧水與南京主城及寧杭生態經濟帶上城市的距離。

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開發建設指揮部產業招商部部長許榮國介紹,先行啟動建設的片區為寧杭高鐵溧水站站前區域,總面積5平方公里,包括站前片區功能提升、市政道路等6個方面,總投資約15億元。

城市格局告別“一城獨大”

作為寧杭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溧水早在3年前就開始積極參與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溧水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聯合杭州城市學研究會,圍繞寧杭高鐵站規劃打造高鐵新城,率先佈局寧杭合作試驗區,編制了《寧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去年12月,溧水區與杭州餘杭區簽訂寧杭生態經濟帶上首個跨省協作的區級《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在規劃、產業、生態、社會、機制等9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兩頭髮力”。

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作為寧杭合作試驗區的核心板塊,該項目的開工,意味著寧杭合作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突破。溧水將以生態智慧未來城為突破,建好寧杭合作試驗區,打造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跨省域合作樣本。

率先佈局、積極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的背後,是溧水搶抓發展機遇和推動高速發展的決心。去年12月召開的溧水區委全會上,溧水區委提出,推動城市形態從“一城獨大”到“三足鼎立”的歷史性轉變,將在目前永陽新城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溧水生態智慧未來城、空港國際城、石湫科教城3個城市新組團。

構建多中心城市發展載體

未來5—15年乃至更長時間,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新溧水?去年12月底召開的溧水區委全會上提出了“溧水之問”。

統計數據顯示,自撤縣設區以來,溧水區城鎮化率從58.1%上升至61.07%,分別低於全省8.54個百分點、全市21.43個百分點,土地開發強度12.5%,僅為蘇南發達縣市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溧水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溧水城市發展形態主要是以永陽新城為主的“單核牽引”,隨著城南開發邊界延伸至無想山下,整個區域基本成熟定型,中心城區局部出現“城市病”特徵。

溧水區委書記薛鳳冠表示,在承擔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服務南京城市首位度提升的歷史使命下,光靠目前的“一個組團”遠遠不夠,必須要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城市發展戰略載體,充分發揮1+1>2的協同效應,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經綜合反覆論證研究,溧水決定實施“東西拓展、南控北進、中部優化、城鄉融合”的差異化區域發展戰略。東拓,就是推動高鐵智慧城轉入全面建設階段,以國際一流標準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實現高鐵智慧城、農高區、永陽街道、東屏街道等區域聯動發展;西展,就是推動中心城區向西延展,推動洪藍街道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以新城新區標準展開石湫科教城全新佈局;南控,則是支持和鳳鎮、晶橋鎮打造百億級專業化特色強鎮;北進,即以空港國際城為核心區,更深層次融入南京主城,建設以新市民為主的空港國際城;中優,就是加強老城區有機更新,打造美好生活示範區。

南報融媒體記者 胡英華 湯姣姣 通訊員 楊長喜 周穎 李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